感受谢洛夫的肖像艺术
- 作者: 佚名
- 编辑: 程艳红
- 来源: 个人图书馆
- 点击: 2586
时间: 2021-03-27 09:02:42
自画像
1874年,画家列宾正在巴黎旅行,一位忧伤的俄国妇女把她9岁的孩子托付给列宾。她是侨居巴黎的俄国音乐家亚力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洛夫的遗孀,音乐家3年前去逝的时候,他们的儿子瓦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谢洛夫才6岁。虽然生长在这样一个音乐的环境里,但幼年的瓦伦丁似乎更喜欢绘画,他常常独自在小房间里用颜料涂画着人物和花朵。于是母亲带着他到国外去旅行,让他参观古代大师的珍品。
1874年的冬天,从慕尼黑来到巴黎。这时,9岁的瓦伦丁性格似乎更加孤癖,由于长期在国外生活,他连俄语也讲不好,苍白的脸色、瘦弱的身体,只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闪闪发光,表现出蕴藏在这孩子心灵中的智慧和感情。
列宾收下了这个学生,让他在画室的一角画一组简单的静物,而自己,则沉迷于《萨德阔》一面的创作。从这时开始,谢洛夫成为列宾的学生,回国后又跟随列宾到顿河流域去画扎波罗什人的速写。他在大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艺术探索的艰辛,他年轻的心灵中种下了献身艺术的种子。
1880年随列宾去查彼罗什学习如何从生活中观察形象。青年时代经常出入马蒙托夫的庄园,这个庄园是当时俄国进步与民主文化人士聚会的所在。谢洛夫的早期代表作《少女和桃子》就是在庄园里完成的。画中穿粉红色上衣的少女,是马蒙托夫家族的一位小姐。这个家族当时正从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是俄国资本主义时代的天之骄子。因而,有许多进步的艺术家,像丹钦科、瓦斯涅佐夫、科罗文等,都聚集在他的周围,在这个圈子里为不少著名人物画过精采的肖像。
1881年,列宾决定送谢洛夫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虽然这里的气氛是僵死和陈腐的,但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巴维尔·彼得洛维奇·契斯恰科夫以他严格的科学体系,培养了整整一代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家,没有这样严格的训练,成为一个伟大匠师便只能是空想。
契斯恰科夫体系,犹如这具陈腐机体中的新芽,给俄罗斯美术带来生机。谢洛夫进入素描教室的遭遇并不顺心。他以为在列宾的身边已经学到不少东西,对契斯恰科夫布置的初级课题不以为然。契斯恰科夫把一张废纸捏成一团,随手扔在地板上,然后命令谢洛夫去画这个废纸团的素描。这使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万分窘迫,以致画出的素描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契斯恰科夫严厉地教训谢洛夫:在艺术的王国里,没有,也绝不会有什么容易做到的事。一切都是困难的,但也是重要的、有趣的,艺术家终生都被它吸引着。就这样,谢洛夫在跟随列宾学习6年之后,又在美术学院学习了5年,使他成为熟练而且成熟的画家。 1888年,他的《少女与桃子》以具有印象派的外光色彩而在莫斯科的展览会上一举成名。
处于1905年革命风暴到来之前的残酷时代,谢洛夫没有从事主题性的巨幅创作,而把精力主要放在肖像画领域。他为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李姆斯基一科萨柯夫等进步艺术家画过肖像;也留下了诸如教会检察长巴别达诺斯切夫、·金钱大王格尔叶马、国家杜马主席穆拉姆采夫、工业巨头马拉卓夫……等等俄国革命前整整一代 “当代英雄”们的肖像。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动的写照。
谢洛夫的创作视野较广,历史、风景、农村的风俗、插图、舞台美术都有所涉及,但成就最高,创作最多的是肖像画。他的肖像画的对象极广,表现了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从农妇、作家,直到宫廷贵族。他的画最大的特征是能真实地挖掘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属性,在刻划艺术典型和深刻揭示人物性格上,堪称无与伦比。同时,他又能以各种不同的风格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或以亲切的、抒情的风格,或以纪念性的、批判性的风格,力图将人物的社会的心理和本质作恰到好处的和谐的揭示,同时表达出作者自己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他的肖像画极度认真,用他自己的话说,画一幅肖像画犹如害了一场“大病”。
谢洛夫一生中的肖像画名作,数量甚多,而以《女演员叶尔玛洛娃》为最杰出,被公认为“谢洛夫肖像画艺术水平的全面体现”。
《阳光下的少女》,表现了人类青春的主题,同时显示了他卓越的表现技巧,画面格调清新,人与自然景色和谐融洽。
《少女和桃子》是谢洛夫早年的肖像画代表作,也是使他列入第一流画家行列的成名作,那一年,他才22岁。这幅画画的对象是马蒙托夫的女儿薇拉,画家虽然运用的是传统的艺术语言,但在构图与色彩上都有所创新。室内柔和的阳光被明净的色彩所渲染,空间感与人物十分调和。人物姿态、神情非常自然,她斜视着,显得文静。光线采用侧逆光,从背后和右面照射过来,但不强烈。色彩透明,鲜艳明快,但不俗不也不眩目。笔触灵动,没有拘谨板滞之病。背景用笔简省,疏朗而又典雅。总体上新意迭出,表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因此它虽然是幅具体的人物肖像,但已超出了一般肖像画的范围。
下一篇:媲美摄影作品的油画作品: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