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派之海上画派
- 作者: 秦缘情
- 编辑: 程艳红
- 来源: 个人图书馆
- 点击: 2618
时间: 2021-03-18 08:52:20
别名:沪派
分类:中国画流派
诞生时间:1843年
代表人物: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和蒲华。
海上画派-简介
海上画派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同时,又善于吸取西洋画法,勇于表现时代题材。“海派”一词最早见于民国四年(1915)日本大村西厓的《中国美术史》,书中有云“前海派”和“后海派”。民国九年(1920),上海学者、书画家杨逸(字东山)编撰《海上墨林》,记述上海书画家的生平行迹,此书署名,是与大村西厓的《中国美术史》中的造词有关的。[1] 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与以北京为中心的正统宫廷画派形成鲜明的对比。海上画派,对中国近现代国画影响深刻,作为一个地域流派,至今存在(新“海派”),兴盛不衰。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占很大的份额。
海上画派-特点
一、与社会的结合,绘画对中国人来说,与修养心性同义,虽不乏有职业性质的画家,但历来大都为业余为多,上海画派应运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应酬之外,以书画为生者颇多,并列为身份、仕绅、富豪的象徵,至今台湾地区尚有此现象产生。
二、讲究师承,注重门派,若理念画法相通,则利益与美质相融,师门之外,排他性极强,这种现象虽然是中国人的君子之争,仍处处可见互相排斥的事件发生,台湾地区往昔在公办展览上,就有门派分配或师徒一式的作品出现。
三、注重画法,包括题材的讲究,大都是以古人画作为本,缺乏自主性的画题,虽应运民间审美需要,而有较鲜丽的颜色,仍然存在仿古范畴内。对于较具开创性的书法,并没有多大的研究。
四、画境保守,中国画形式与内容,来自综合性的表现,诸如诗、词、文学、印章等,都能在作者画境需要上有所感悟、有所新意,然在海上画派的画境中,大都引自他人的词句或内容,未见有较创新的意境出现。除了少数能对现时生活有所批判、如齐白石的感悟之外,但他已经不纯属海上画派了。
海上画派-发展
“海上画派”的第一阶段在1927年告一段落,那是由海上画派的第一代画家建立。“海上画派”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画派并不单单只由第一代画家构成,还有第二代,第三代,传承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充满朝气。
为此上海政府与上海美术馆收录了部分海上画派名家展,有故第一代、第二代海派画家,也有当今充满朝气的第三代海派画家。
海上画派画家程十发先生曾有“海派无派”的说法,其实这也正是海派的一个特点,即海纳百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艺术的精华。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陈克涛将“风起云涌大时代”、“古今中外大融合”、“南北画家大汇聚”、“海派画风大流通”四点归结为海上画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海上画派成员众多,时间跨度久远,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画派。
早期海上画派的第一代画家有任伯年、吴昌硕、虚谷、任熊、任熏等,第二代海派画家有朱屺瞻、邵洛羊、陆俨少、吴湖帆、钱瘦铁、颜文梁、谢稚柳、朱宣咸、张书旗、林风眠、郑午昌、刘海粟、江寒汀、伍蠡甫、来楚生、唐云、林曦明等,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画家大多已经去世,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海上画派的真正谢幕。事实上,这只是海上画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告一段落。
上一篇:虚谷花鸟画《瓶菊图》
下一篇:中国古代画派之岭南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