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洧水城胜江南(散文)

  • 作者: 张根法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2

时间: 2025-07-19 05:20:43

溱洧水城胜江南(散文)

文/张根法


在中原大地的脉络里,藏着一座别样的水城。它没有江南水乡的柔婉缠绵,却自有一番古朴厚重的风骨,一缕诗意风流的气韵——这便是河南的溱洧水城。

踏入城中,恰似翻开一部尘封千年的典籍。巍峨的城墙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默伫立在时光长河,见证着岁月更迭。深阔的城壕似在低吟,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与烽火硝烟。沿墙漫步时,指尖轻触古老的砖石,仿佛能触到历史的体温,听见千年前的呐喊与欢歌。

这里的街巷,全由青石铺就。每一块石头都被岁月磨得光滑莹润,无声地镌刻着过往的故事。行在青石巷陌间,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放轻,生怕惊扰了这份穿越千年的宁静。两旁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致的彩绘虽经风雨洗礼,依旧流转着迷人的光彩。它们错落有致地铺展,或为庄重肃穆的深宅大院,或为玲珑精巧的临街铺户,恍惚间让人坠入古代市集的繁华盛景。

溱洧水城,因水而灵动,因诗而传名。溱河与洧水这两条古河,宛如碧色丝带穿城而过。河水悠悠,波光粼粼,将岸边垂柳、楼阁与天上流云一并揽入怀中。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微风拂面带来丝丝清润,令人心旷神怡。耳畔似有两千多年前《诗经》的咏叹悠悠传来:“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恍惚间,仿佛望见当年河畔青年男女手持兰草,笑语盈盈,互诉情愫的美好图景。

这座水城,是《诗经》文化的活态载体。从诗中采撷的名字——子衿里、鱼藻里、鹿鸣里,串联起一座立体的文化迷宫。在这里,《诗经》不再是书本上泛黄的墨迹,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郑风五感数字体验馆中,光影与科技交织,让人在“时光之澜”里看光影如水流淌,在“蔓草悠游”中听脚步拂过的草木私语,恍若置身诗境,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除却诗意的《诗经》余韵,溱洧水城更有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被誉为“华夏第一衙”的密县县衙,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那座历经千年的监狱,承载着无数光阴的记忆,引人感叹岁月沧桑。法海寺内,宋真宗御笔亲题的寺名透着往昔荣光,刻有七万余字《妙法莲华经》的石塔更是举世无双,引得人探寻佛法奥义。城隍庙前的明代琉璃影壁,色彩绚烂如昔,龙凤花草浮雕栩栩如生,让人不由得惊叹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

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溱洧水城又换了一番模样。灯光映在河面,波光摇曳,如梦似幻。岸边酒吧、茶肆的欢声笑语,与古老建筑、静谧河水相融相生,酿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此时的水城,既有现代的活力热忱,又有古意的典雅庄重,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溱洧水城,它不是江南,却有着不输江南的韵味风情。它是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以独有的魅力召唤着八方来客。在这里,能触摸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能感受文化与自然的共生。每一个踏足此地的人,都能寻到属于自己的诗意与宁静,在这片古老土地上,读懂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此情此景,让人怎不忆江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叶隙未满的鸣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