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百年诞辰,在他最爱的春天邂逅他纸笔的浪漫
- 作者: 佚名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hi艺术网
- 点击: 1639
时间: 2022-04-09 08:52:59
苏天赐喜欢春天,一生都在追求春天,即使画冬,也不甘落寞。在苏天赐最爱的春天,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嘉德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纪念展,借辛弃疾诗句“执笔劝得春光住”表达他对春的理解和追求,是如蝉破茧之新生,是枯木逢春之欣喜。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式现场
展览呈现了苏天赐逾60件作品,既有其早年的纸笔浪漫,也有晚年的空灵秀逸;既有抒情诗意化的人物肖像,也涵盖饱含中国传统山水精神的油画风景;既可探其如何传承东方审美意境,又可解其油画语言如何民族化之究竟。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提起苏天赐,便会有几位绕不开的人物——林风眠、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此四人稍长于苏天赐,尤其是他的老师林风眠,其一生的创作历程对苏天赐影响极大,并与其师共同探索“调和中西方艺术”之路,旨在实现油画语言从西方体系向中国表达方式的基本转换,以西方油画之技巧表达东方的美学意境,在体悟自然中以释情怀。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此种“调和中西”之感自进展厅,便迅速将人带入情景,展厅中播放着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在某种程度上与苏天赐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山水意境相契合。仿佛那个温婉娇羞的女子从画中出走,又仿佛嗅到江南水乡之秀润。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苏天赐擅画风景、人物,画风景尤爱江南之景。其画法受林风眠影响,从中国传统书画的角度看苏天赐山水,既有寥寥数笔之浑茫,又有细笔勾勒之明确;既有挥洒泼墨之气势,又有流畅、遒劲之俊利。然浑茫是意境的表达,明确是书写的结果。于整幅是云烟溟濛、物象洇渗,虚实结合、黑白相称。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以油画之法评之,早年的苏天赐着意保留作画痕迹,笔意、刀痕刻露;于晚年,经由纯熟的绘画技巧,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他愈发得心应手,喜用松节油铺底,抚平画布纹路,使其细腻光滑,远观之,于光洁中显现印象主义所倡导的光色颤动。细节处,或用刮刀涂抹,或用笔杆刮划,于平展处呈现出丰富的笔触质感。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苏天赐画山水,最爱春秋之景,喜爱春天与其人生境遇不无关系,被压抑、限制的50年代让他对春、对希望有着迫切的向往。然而他没有放任花朵争艳于春日,他的春没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绚烂,也不是繁花满枝,而是如迸发出的花火,点缀其中,是生机,更是展翼而飞的希望。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除风景外,苏天赐的另一成就体现在人物肖像创作上。他并不强调形的准确,而是以中国画“以形写神”之法进行描绘。肖像画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弱化光影的描摹,呈现出剪影式的人物形象。这与其早年关注壁画、青铜纹饰线条,以及佛像造型有关。他在《我的回顾》中说:“这些壁画虽然语言简单,只有线条和色块,加上表面剥落造成的肌理感觉,便呈现出强烈的感染效果,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引发出甚多的思考。我在人体写生和人物肖像上作了一系列的试作。”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蓝衣女像》便是这一试作极佳的诠释,无论是眉眼,还是手部细节,均可看出受中国书画的影响,以书法用笔入画,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手部婀娜似白描人物造型,面部神韵含蓄内敛,好似欲语还休。于丰富的暗示与象征中,代替了具象的写实,从而超脱而有不尽的意味。

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7日。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苏天赐百年诞辰,在他最爱的春天邂逅他纸笔的浪漫,作者:佚名,来源:hi艺术网,来源地址:http://www.hiart.cn/news/detail/6e4krzs.html)
上一篇:清明:久远的春祭与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