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写作,我的一些思考
- 编辑: 东江学习社
- 来源: 百家号
- 点击: 48262
时间: 2022-08-16 10:55:48
对于小学生,中学生的作文,我一直这样认为:通过速成训练,一个孩子的写作水平即刻就有飞跃是不现实的。社会上有些机构,喜欢用“某某写作速成法”,“某某写作公式”之类的噱头来吸引家长报名,其实都忽略了写作根本,即认识世界,用心表达。
更有甚者,有些机构进行流水线操作来培训孩子的作文。他们到一些教育联盟机构买所谓的精品成套课件,讲课的老师按照课件来照本宣科,至于讲课的老师水平和资质则显得无足轻重了。我曾见过口才老师、甚至是礼仪老师来讲作文的,这些老师形象气质俱佳,照着课件侃侃而谈,至于学生有什么收获,则不在他们考虑之列。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老师自己都没读过什么书,从未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但有了讲课宝典在,他们却还能应付自如。
写作是一门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最重要的是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从最基本的几个方面打好基础。对于孩子来说,写作方面要想有真正的进步,无非是这几个方面:
一、阅读量的积累非常重要。
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知识的积累, 阅读量大能丰富青少年的词汇量,句式运用,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各方面的积累,这些积累是文字表达的基石。
阅读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孩子有了模仿的对象。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即便是文学大师,在他的学生时代,写作也是从模仿起步的,我们看他们的早期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先辈作品的影子,甚至是化用或者借用。既然是模仿,那么阅读量越大,他能模仿的范文也越多。
阅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感。语感这东西有点玄,甚至跟天赋相关,但是,语感是可以积累的。我观察过很多孩子,发现喜欢阅读,尤其是喜欢朗读的孩子,写作水平都比较高,这就是长时间语感积累的结果。所以,我每次都会推荐孩子去看一些书,尤其是超出他们年龄段的书,让他们不断有新的求知欲和阅读的动力。
读史以明志,我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文,史不能割裂,没有时代背景的作品只能在当时昙花一现,没有流传的价值。即使是流传下来的风花雪月之作,也蕴含着当时的审美取向,否则早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真正的大家,无一不是文史合一的。 一个教师,没有深厚的学识,对于讲写作来说,无疑是一种缺陷。而且,穿插讲历史背景故事,孩子们还喜欢听,能讲到什么程度,就看老师的知识面广不广了。
第二点,我觉得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决定了人们写作的广度和高度。
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他写作的素材和思维源泉自然越开阔。
现在的孩子长时间被关在家里或者校园里,有些活动也是学校组织的群体性活动,或者家长让他们参加的活动。我们提倡,人在大地上是诗意地栖居着,可现在的孩子哪来的诗意生活?
他们看见的天空是被钢筋水泥割裂成几何形状的,他们看到的大地是水泥盖得严严实实,连泥土的芬芳都没有,自然,离他们太遥远。
他们每天在家和学校之间来回,然后就是忙于各种培训班。在最活跃的年龄却过着最单调的生活,社会,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空白。
我无意去诟病现在的教育体系,学校和老师们也有他们的苦衷,我非常理解。我只是觉得我们的孩子有些可怜,学到的东西都是大人强行灌输给他们的,视野贫乏,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更别提独立思考了。
没有真实体验感,情感空洞,自然出不了好作品。 所以,有时,我会想办法组织孩子多参加些社会活动,体验农村生活,自己动手挖红薯,跟农村孩子交流等等。 多参加社会实践,对写作绝对有好处。
第三、 对写作技巧进行梳理归纳也是必要的。
在我们现在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基本功每学期都有,很全面。但是因为9年时间的学制,每个学期教学各有侧重,让这些写作基础知识被分摊了,很少有归纳、总结性的教学。而校外很多机构偏于技巧,因为他们要展示给家长看,我们教学有多厉害。这样一来,花架子较多而忽略了基础。
我认为,对青少年来说,写作的基本功有这些:用词、造句、修辞、段落、标题、开头、展开、结尾、布局谋篇、用典、升华等等,就题材来说,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各有不同要求。对孩子来说,专题式的慢慢积累,他总会沉淀一些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文与做人是同等道理的。写作也是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思考和沉淀。我倡导真实写作,情感写作,记录真实,感动自己,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