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茶馆里的“吴语歌”

  • 编辑: 刘畅
  • 来源: 中国青年网
  • 点击: 54222

时间: 2022-11-10 09:31:48

吴亮莹(右)和搭档刘国华在演出中。 受访者供图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游客沉醉婉转女声,苏州评弹真好听

  但吴亮莹纠正,其实这歌不是评弹

  游人如织的苏州平江路,“琵琶语”评弹茶馆在一条极为狭窄的巷弄里,如果不是循着导航找过来,几乎很难发现。可就是这样一家评弹茶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总是满客。由于只能线下取票,有时候队列常常排出巷口。

  年轻游客数量最多,她们有的从“抖音”来,有的从“小红书”来,就想要听吴亮莹唱一首《声声慢》。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婉转的女声唱着吴侬软语。苏州评弹真好听啊。即便听不懂吴语的游客也这样感慨。

  “其实这歌不是评弹。”吴亮莹纠正道,语气并不像她唱的那样温柔。

  演员

  《声声慢》确实不是评弹,而是一首流行歌,在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各种版本。吴亮莹唱的吴语版本,是用评弹的技巧和唱法加以演绎,软、糯、嗲,一下子火了。这并不是吴亮莹第一次“火”。

  吴亮莹出生在1983年。小时候她就很喜欢唱歌,声音亮得很。在老家的弄堂里,即便隔得老远,喊一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后来她考上了苏州评弹学校,毕业以后顺理成章地进入评弹团,开始了职业评弹演员的生涯。2017年,吴亮莹离开院团,在平江路租了场地开了这家评弹茶馆。如今五年过去,这条不算寻常的路走得大抵还顺遂。

  吴亮莹的评弹茶馆最初扬名,也并非依靠传统的评弹曲目。“琵琶语”点唱本上的第一首,就是她原唱的《秦淮景》。

  2011年,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即将上映,有个唱段是《秦淮景》,由作曲家陈其钢根据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成。正在剧组做评弹指导的老同学徐慧芬打电话问吴亮莹,“要不我们一起录一版吧,现在的导演都不满意”。吴亮莹坐飞机去北京,在陈其钢的录音棚里和几位老同学一同录了半个小时,“我有一段情呀,唱拨了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电影火了,《秦淮景》也跟着火了。吴亮莹把“《秦淮景》原唱吴亮莹”几个字特意标注在评弹茶馆的招牌上面,借着“明星效应”吸引了最初一拨客人。那时候吴亮莹一天唱十几场,嗓子哑了四次。2017年平江路只有三家评弹茶馆,到如今已经十五六家,论人气,至今无出“琵琶语”之右。后来吴亮莹又唱了《花好月圆》,也是首吴语歌。《声声慢》之后,她闲暇时还寻摸着把周深、李玉刚的歌也改一改,作吴语唱。

  茶馆火了,吴语歌引流的方式有效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评弹老听客觉得吴语流行歌误导听众,让大家觉得这就是评弹,不行,要正本清源。吴亮莹却觉得无论是传统评弹曲目还是吴语歌,并无高下之别。“虽然《声声慢》不是评弹,但因为这首歌被吸引来的听客,坐进我的茶馆里,就一定能听到真评弹。”吴亮莹回应,倘若年轻人和非吴语区的听众很难直接对传统的评弹曲目感兴趣,那不如就趁此来点“跨界”,先把听众留住。

  面对争议,吴亮莹似乎并不惧怕,她甚至主动提起,哪怕是她的评弹唱法也和传统不大相同,业内“褒贬不一”。一位从上海来的游客告诉记者,前面其他评弹女演员演出的时候,就感叹声音已经很好听了,等吴老师出来,发现居然更甜美、更好听,“像小鸟儿一样的”。吴亮莹直言,她更注重声音的美化、处理,认为传统的评弹发声方式比较直接、单一,觉得吴侬软语还是应该含蓄些好。一位评弹老听客则对这种处理并不认同。“评弹归根结底是演绎人物,代入情感,一味追求嗲和妩媚没什么意思。”他说得毫不客气。

  吴亮莹也并非没有过动摇。她师承著名弹词艺术家邢晏芝,偶尔得空,她去拜访恩师,也会小心翼翼地问出自己的困惑:老师,我这么唱行吗?“只要有观众喜欢你的唱法,就是对的。”她记得老师这样回应。“如果太过在意旁人的评价,那就什么都别做了。”吴亮莹想通了。

  听客

  下午2点半,评弹茶馆的第一场演出开始。吴亮莹的搭档刘国华上楼喊她,说有观众点了《声声慢》,让她换身旗袍,化点妆,准备上台。

  “琵琶语”评弹茶馆所在的地方是座苏州老宅。原来客人没那么多的时候,只坐室内就足够,如今要在花园里也摆上桌子、椅子,楼上楼下能容纳大约150个人。

  记者坐在花园里,身边是两个游客模样的年轻女孩子,面前摆着一碟瓜子,两杯茶。评弹演员一开始演唱,其中一个轻声说了一句,呀,感觉都不好意思嗑瓜子了,声音怪大的。

  事实上,茶馆里基本上有一大半都是年轻的脸庞,认真听曲的有,刷手机的也有,前排雅座录像的人最多。刘国华并不排斥听众录像,甚至还会调侃两句加以引导,只是让大家不要站起来和来回走动。

  “95后”山东游客李佳欣特地和朋友来苏州听评弹,觉得这是苏州旅游行程中的一部分。她们买了前排雅座,在一场表演快结束的时候点了吴亮莹的《秦淮景》。李佳欣听不懂吴语,好在台上有电子屏,实时播放字幕,点唱本上也有词。那晚听完以后,她立马变成了吴亮莹的粉丝,回到酒店把录下来的片段播放了一遍又一遍。“吴老师本人说话的声音也那么好听吗?”听说记者在采访吴亮莹,她有些激动地问。一场演出结束,除了唱曲儿,她只听到吴亮莹说了声“谢谢”。

  虽然听不懂评弹,但李佳欣也明显感觉到,《声声慢》和其他评弹曲目很不一样,“旋律性”很强,传统曲目更像是“戏”。记者跟她科普了吴语歌和评弹的区别。“实话说,我觉得《声声慢》真好听,但让我打开音乐软件去听传统评弹曲目,估计还是很难。”她想了想说,“不过,如果我喜欢的一首歌里穿插了苏州评弹,那我会单曲循环。”

  “95后”男生汪天旸是一个青年评弹社群的主理人。社群中有近600人,其中一大半都是爱好评弹的年轻人,主要来自吴语区。社群每天很活跃,几千条消息大都是年轻听客们在讨论评弹。但汪天旸告诉记者,吴亮莹和平江路的茶座,通常都不在他们讨论的范畴内。

  “首先,她带来的流量和对评弹文化的宣传,的确是有效的,这点我是肯定的。”汪天旸说,“但文化和旅游它本质上是两个东西,一个是艺术,一个是产业,能够将艺术变成产业是好事情,但是艺术本身可能会受到太过商业化的影响,然后产生问题,这是百分之百的。”在他看来,去平江路茶座的听众大多是游客,是“一次性”观众。以后还会不会再听?能真的喜欢上评弹?作为社群主理人,这些年来据汪天旸观察,从评弹茶馆转化到书场、剧场、有黏性的听众,少之又少。“我们群里顶多有一两个人。”他估计。

  “而且评弹茶馆里唱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完整的评弹。”汪天旸解释,在评弹中,说、表和弹、唱同样重要,但由于演出的时间限制以及迎合听众喜好,评弹茶馆里更加着重于弹、唱,而忽视了说、表的部分。因此他认为,游客们所接触的所谓评弹,也只是皮毛和零碎的片段而已,甚至很多游客也把《声声慢》这样的吴语歌当成评弹来听。

  刘国华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一开始大家可能是被《声声慢》吸引过来的,但一场下来听得最多的还是传统评弹,比如《三国演义》单刀赴会、苏轼的‘红酥手、黄縢酒’、莺莺操琴、黛玉葬花。”点唱本上并没有《声声慢》,基本都是传统评弹曲目。“门槛放低一点,先让观众进来,不是曲高和寡,这也是一种传承。”刘国华记得,有个苏州大学外聘的法国教授,来这里好几次,第一次连点唱本都看不懂,后来几次自己主动要点曲。

  茶座

  3点半,下午的第一场演出准时散场。评弹茶馆里的阿姨们忙不迭地收走茶杯、零食,准备迎接下一场演出的客人到来。间隔只有15分钟。

  “为什么不多留点时间,少安排几场?”记者问吴亮莹。她回答:“现在一天这么多场还总有客人和我说买不到票,游客都从远的地方来,能不让人家听上?”

  节假日的时候,买票的队伍排到其他店铺门口,吴亮莹被附近的店家们投诉了不知道多少次,说影响人家生意。

  在管理评弹茶座这件事上,吴亮莹总说自己是个“外行”。至今,她的茶馆还维持着最原始的现场排队买票。38元、58元、78元三档票价,位置区域不同,茶也不同,分别用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票子指代。门口检票的阿姨们一看就知道该领客人到哪里去。“老宅子网络不好,抖音、美团上面换票核验时间也太长,根本来不及。所以周末和节假日,我们不换网络票,想听评弹,就得现场排队。”吴亮莹解释道。

  网上也有听客吐槽有些阿姨服务态度差,拉长着一张脸。吴亮莹帮阿姨们解释,都是雇来的退休工人,有的还是闲暇时偶尔来帮忙的,不专业,请大家多担待点。一杯茶,慢慢续上水,一个小时的场次保证能听上6首,这是吴亮莹的承诺。哪怕没有客人额外花钱点曲,送的曲也能几乎把时间填得满当。

  比起管理上的问题,她更担心的是演员。近些年,她开始招生,培养自己的学生,学好了就上台唱。在茶馆里演出压力不小,毕竟是自负盈亏,工资是底薪加点唱的分成,凭本事才能赚到钱。倘若唱得不好,听众自然也不会点你的曲,甚至“不让你上台”。

  但吴亮莹也知道,苏州评弹学校里出来的最好的苗子,还是会选择进有编制、有保障的专业院团,不肯全职来茶座演出。好的不来,差的她又不要,这是如今的尴尬局面。不过,倒是有不少院团的专业演员下了班来茶座唱,做兼职。

  汪天旸告诉记者,在上海,评弹团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旗下演员去评弹茶馆或者饭店演出,苏州不太一样。“我们常讲,院团的演员去茶馆里唱,很有可能就唱‘油’掉了,唱好唱坏观众也听不出来。对于专业演员来说,这对他们的艺术水平是有损伤的,随便唱养成的艺术习惯是会影响到在舞台上的艺术呈现的,最后在专业的舞台上也呈现不出有艺术感、有水准的表演了。”汪天旸认为,茶馆、饭店坐着的大多不是长期听评弹的观众,无法判断演员唱的水平,这就导致形成不了一个长期的艺术评价机制。

  而在吴亮莹看来,她和评弹院团做的事情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但既然开茶馆,就必须要考虑经济效益,要适应市场,也需要新生力量。

  “我这个是商业行为,但在商业行为的基础上,至少要做一点实事,把我们吴语文化传承下去。”从把听众引入进来这个角度,吴亮莹觉得自己的模式有利无害,人的的确确是来了,苏州旅游也多了一个产品可供游客选择。“不用去评论,你看结果,如果能够发展下去,说明这个东西有效,对吧?”吴亮莹提出一个设问,但其实心中早有答案。

  随着散场的人群,记者走出小巷。弯弯曲曲的小巷里大多是普通民居,门口晾晒着衣服。一间敞开门的院子里,一位老人家正放着评弹广播。咿咿呀呀,好似永远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评弹茶馆里的“吴语歌”,作者:刘畅,来源:中国青年网,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211/t20221109_14116967.htm)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

下一篇:“御匠联盟大讲堂”启动 推动宫廷非遗进高校进乡村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御匠联盟大讲堂”启动 推动宫廷非遗进高校进乡村

11月12日,“共话御匠精神 传…

2022-11-14
“御匠联盟大讲堂”启动 推动宫廷非遗进高校进乡村
跨文化的京剧碰撞:当埃及留学生遇见京剧尚派传人

如果对京剧稍有了解,便会知道…

2022-11-24
跨文化的京剧碰撞:当埃及留学生遇见京剧尚派传人
痴迷传统戏曲,不怕清贫

评剧最早是在冀东民间说唱“莲…

2022-12-08
痴迷传统戏曲,不怕清贫
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

一碗面能有什么门道?作为流传…

2022-12-14
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
澄城非遗展现新风采

冬日里,尧头窑景区,各非遗传…

2022-12-29
澄城非遗展现新风采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