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小双桥遗址早商文字发现的意义

  • 编辑: 袁广阔
  • 来源: 大河网
  • 点击: 133845

时间: 2023-02-23 15:39:22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小双桥“天”字。

  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石佛乡小双桥村与于庄村之间的台地上,遗址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在小双桥遗址的诸多考古发现中,文字资料最为重要,遗址内发现的朱书文字是目前夏商时期发现的第一批早于殷墟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的书写文字,它的发现为重新认识郑州商城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牛肋骨上的“甲骨文”的价值以及商代前期的文明发达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时文字发展早已脱离原始状态

  小双桥的文字主要出土于宫殿建筑附近祭祀坑内,依据祭祀坑中包含物的不同,可初步区分为人牲祭祀坑及牛头坑等多种类型。有朱书文字的陶缸多出土于牛头坑、牛角坑和其他类型的祭祀坑中,说明器物上的文字与祭祀活动关系密切。目前发现的文字有朱书陶文和刻画陶文两类。

  朱书陶文。小双桥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保存完好,字迹较清晰。发掘者宋国定指出,陶文书写使用了朱砂并可能掺入了黏合剂,质量较高。朱书陶文多书写于陶缸或大口尊上,依据目前发现的文字内容可分为三类。数目字类:二、三、七等。象形文字或徽记类:朱书文字中象形文字占有很大比例。如帚、匕、旬、天、东、父(尹)等。较多的是人体象形字、器物象形字等;徽记类包括族名、方国名等。祭祀短语类:该类文字数量多,应是用于记录祭祀内容的。但因陶器破碎,保留的文字多为片段,但大多可以与甲骨金文相比较印证和释读。

  刻画陶文。1995年以来的4次考古发掘中,小双桥遗址出土了不少刻画陶文,共有50件。陶文一般是烧后刻于陶器的口沿面、陶豆底部、缸口沿外侧、盆口沿面、罐腹部等。内容可以分为数字类,如一、二、三等;象形类如天、目、矢、竹叶形等。一般一器一字,少数有4个字的。

  小双桥陶器上的文字数量不大,但类别丰富,包括数字、象形符文字、短语等。其文字特征是象形字特点突出,如帚、匕、旬、天、东等。小双桥出土的陶文和安阳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文字一致,简化特点明显,如陶豆上刻画的天字是由朱书的天字简化而来。小双桥文字构形虽然古朴,但书写得刚劲有力。正如古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所说:“小双桥的文字线条简练匀称,结体自然,行笔流畅,考虑到是用软笔书写,可以推断书写者已相当纯熟地掌握了书写技巧,表明当时文字发展和书写的整体水平较高,早已脱离原始状态。”

  朱书文字为辨识史前文字提供了线索

  从字形、笔画、结构及表现手法分析,小双桥遗址发现的文字资料与甲骨文、金文应是属于同一体系的商代文字,且时代明显早于殷墟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小双桥遗址文字资料的发现,为二里岗甲骨文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依据。1953年,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商城二里岗发掘出土了两片刻着文字的动物骨骼。其中一片牛肋骨十分引人注目,骨的两端残缺。《郑州二里岗》发掘报告释读出其上的11个字,“乙丑贞:从受……七月又モ土羊”。但由于数量少,出土地层单位不明确,该骨辞的年代归属争议较大。陈梦家等不少学者认为可能为殷墟时期,而参与当时发掘工作的裴明相认为年代较早,李学勤、郑杰祥等学者则认定该甲骨应属早商二里岗期。

  从考古材料看,郑州商城在相当于小双桥阶段的白家庄期,文化遗存分布范围有所缩小,遗迹、遗物数量也在减少。而此时小双桥遗址兴起,即此时“仲丁迁隞”已经完成。小双桥遗址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与郑州商城一脉相承,器类、器形联系紧密。种种迹象均表明,郑州商城作为都城废弃后,小双桥遗址开始兴起和繁荣,两者在年代上前后衔接。小双桥遗址发现的朱书陶文,则为二里岗卜辞的真实性提供了重要旁证。郑州商城二里岗遗址出土牛肋骨上的卜辞应略早于小双桥遗址。但小双桥遗址文字资料的出土地层单位明确,年代也更为接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郑州商城二里岗甲骨文缺乏出土地层的不足,为其真实性提供了有力支撑,“甲骨文”和朱书文字二者相互印证,将晚商文字大幅度的提前到商代前期。

  小双桥遗址的文字中已经出现了简化字,表明商代前期文字已经为成熟文字时代。以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天”“东”等字形为例。天,殷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人(天神)的形象。小双桥早商遗址发现的“天”为人形,曲蹲,身材瘦长,手臂较短,字形与甲骨文天字相同。东,甲骨文、金文的“东”字,像一个两头束扎的大口袋。“东”的本义是指口袋中所装之物,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东西”,后来借用为方位名词,作“东方”讲。小双桥遗址出土“东”,形象为束扎的口袋,腹部略鼓,形体较瘦,束捆的经线为一条,而纬线还有三条。到了殷墟晚期,“东”字形象中的经线、纬线只剩一条,同现在的繁体字“东”几乎一致。

  此外,小双桥的朱书文字还包括族名、方国名等,但陶文明显线条简练,可以看出文字形体已经开始简化。郭沫若先生早在1959年就提出,殷人已在进行汉字的简化,汉字体系的发展在殷墟文化之前必然已走过漫长而成熟的历程。小双桥陶器上的朱书文字与晚商金文特征一致,郑州商城牛肋骨刻辞与晚商甲骨文特征一致,二者相互印证。可以说,在郑州商城和小双桥为代表的商前期,繁体与简化字已经并行,表明此时已经进入成熟文字阶段。

  小双桥遗址的朱书文字为辨识史前文字提供了线索。史前时期的朱书文字最典型的例子是陶寺文化陶文,有学者认为是“文邑”或“文尧”二字。陶文是用朱砂写于一件陶扁壶器物表面。目前出土朱书文字最多的遗址是安阳殷墟,如后冈、小屯南地、刘家庄南、花园庄东地等都有发现,朱书文字多以陶器、玉戈、玉柄形器、甲骨为载体,内容多为记祭祀、天文、狩猎、军事相关。

  小双桥遗址的朱书陶文主要发现在祭祀的陶礼器上,这种在祭器或卜骨上朱书祭祀内容的文化传统在商代前后相袭。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较多的朱书文字,年代介于陶寺与晚商之间。陶寺发现的陶文显然具备了和商代朱书文字相同的特征,陶寺文化的朱书陶文不仅是文字而且为商代祭祀礼器书写文字(祭辞)找到了源头。甲骨文和民族学研究表明早期文字的使用者当是少数具有沟通神灵资格的帝王与巫师。因此,冯时指出:“文字在早期社会中其实是被极少数人垄断的用以沟通人神意旨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是人神意旨表述的载体……早期文字的这种以朱砂填饰或径以朱砂书写的做法无疑显示了文字本应具有的巫术性质,涂朱设色不过是借文字实现通神的需要而已。”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明,这与汉字这一重要载体一直没有间断紧密相关。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文字遗存的不断发现,展示出中国文字并非肇始于殷墟商代晚期遗址发现的金文与甲骨文,而应溯源至新石器时代。山西陶寺、浙江良渚、山东丁公等遗址的陶器、玉石器上发现的文字资料,表明在龙山时代我国文字已经产生和发展,并在商代前期具备成熟文字的特征,开始“有册有典”,走向规范和辉煌!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广阔,来源:大河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 山西发布碧村遗址考古成果 揭示黄河岸畔的先民生活

下一篇:二里头遗址发现多网格式布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二里头遗址发现多网格式布局

2022年9月16日,国家文物局“…

2023-02-23
二里头遗址发现多网格式布局
山东济南出土50余件唐三彩 含天王俑等大型器物

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召开的新闻…

2023-02-28
山东济南出土50余件唐三彩 含天王俑等大型器物
河南苏羊遗址发现6000年前防御性环壕         

近日,河南洛阳苏羊遗址考古工…

2023-03-07
河南苏羊遗址发现6000年前防御性环壕         
山西运城盐湖附近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

2023-03-09
山西运城盐湖附近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
山西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公布…

2023-03-14
山西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地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