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一场值得的文学“冒险”和精神“突围”

  • 编辑: 方婷
  •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 点击: 41889

时间: 2023-04-18 09:12:59

《东进》是叶炜新作,是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嘉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和杭州市文联的文艺精品扶持项目,也是“红色鲁南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

本书为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依托广阔的抗战时代背景,植根于中国英雄大地上生动的抗战故事,以八路军东进山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政委谷四喜、师长陈尔东、团长杨勇和铁道游击队队长刘玉胜等扎实饱满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广的社会视野,演绎了在鲁苏大地上发生的抗战英雄传说。

长篇三部曲的冒险之旅

创作有尊严的小说

叶炜的创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擅长于书写三部曲、多卷本的长篇小说。

《东进》并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叶炜规划中“红色鲁南三部曲”的第一部,延续了他书写长篇大部头的习惯。

作家莫言谈到长篇小说时提到,长篇小说是一种伟大的文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长度指小说的字数,密度指小说反映的信息量,而难度则是指长篇小说创造过程的困难,有如分娩一样,创作长篇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叶炜认为,长篇还有一个标志就是高度。高度指小说的思想,短篇小说可能没有思想,而仅仅营造一种氛围;中篇小说可能没有思想,而仅构造一个精彩的故事,但长篇小说一定要传达思想,这是一种表现作家价值观的文体。作家用长篇小说来传达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去影响读者,所以,长篇小说不只需要热闹的故事充当骨肉,更需要作家强烈的思想表达作为灵魂。

《东进》是长篇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叶炜构想了余下两部作品的内容。第二部作品《北征》是作为《东进》的互补的存在,小说将围绕主人公艰苦卓绝带领山东抗战根据地骨干开赴东北进行解放战争的事迹,通过带有传奇性质的故事,反映这支革命队伍在东北地区与敌人开展斗争的牺牲精神。第三部规划中的作品《入浙》则以耳熟能详的南下干部为引子,写到革命者在和平时期的牺牲和奉献。

三部曲并不是散落的存在。它们从鲁南大地辐射到全国,像珍珠一样,而中国土地上的不屈精神和顽强信念则是穿珠的线。叶炜钟爱书写长篇小说,第一是写作时间的缘故,作为的叶炜拥有宝贵的寒暑假整块时间,他不舍得把这宝贵的创作时间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第二则是长篇这一文体最能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他的思想价值观。

“红色鲁南三部曲的创作是一次冒险之旅。但为了致敬那一片热土,最大真实地抵达历史的光明与幽暗之处,我感觉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

从剧本到小说的写作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烛照历史的真实质感

《东进》的最初构想并非长篇小说,而是三十集电视剧剧本。最初,叶炜接到家乡有关部门领导的电话邀约,与山东电视台的导演共商一个电视剧剧本的创作。

此前,叶炜创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第三部作品《福地》初涉当地的抗战历史,对于纯粹抗战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他仍保持犹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叶炜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与素材,创作出了电视剧本。交付作品后,叶炜也在工作调动中安定适应下来,重新打开《东进》文档,开始了电视剧本到长篇小说的创作。

作为电视剧本的《东进》最初只有一条叙事主线,根据八路军“东进”山东的步伐,以所开展的战斗和取得的胜利为主要背景铺陈开来。为了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小说创作则稀释了电视剧本中过于浓重的历史写实,加入了一条副线——东进山东的八路军对抱犊崮土匪的斗争和团结,最后将其改造为抗日的重要力量。

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创作需要严格把控真实与虚构的“度” 。《东进》依托广阔的抗战时代背景,与革命历史紧密联系着,贴近史实、也贴近现实生活。“如果说此前大部分的小说创作是完全依赖于虚构和想象的话,这次的写作却不允许太过天马行空。至少在史实方面不能虚构,必须按照大事不虚的原则来完成小说历史的背景勾勒。但创作毕竟又离不开想象和虚构,要想还原历史场景和细节,也要恰到好处地做到小节不拘。对历史和材料的完全把握是创作的第一步。”

致敬那方热土

一个写作者的力所能及

《东进》的故事背景是鲁南地区,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枣庄人,这篇热土养育了叶炜,也成为供给他文学创作的原乡。

和前面四个三部曲一样,对于这个新的三部曲最初的构想,还是没有离开他的老家鲁南枣庄。枣庄是革命老区,八路军在枣庄以抱犊崮地区为中心,建立了覆盖鲁南苏北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淳朴的民风和优良的红色革命传统。

抗战时期,包括铁道游击队在内的地方武装力量汇入东进山东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在这里建立了连接延安、苏北、东北、浙江等地的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以八路军东进山东的革命历史为背景,以系列长篇小说的形式创作“红色鲁南三部曲”《东进》《北征》《入浙》,其意义和价值自不待言。

目前,以鲁南革命历史为大背景的长篇小说很少,以长篇三部曲的形式来书写鲁南百年革命史的大河小说并未出现。较为知名的单部长篇小说除了《铁道游击队》等早期作品之外,很少再有其他知名长篇小说。能够形成系列长篇作品并实现影视化改编,以反映不同革命时期的三部曲更是尚付阙如。“红色鲁南三部曲”的创作是对鲁南百年革命史的客观反映,也是对鲁南枣庄人民英勇无畏和世道人心的歌颂。

“红色鲁南三部曲”的书写,是叶炜老师对黄土血地的敬畏和热忱的呈现。重走故乡战争遗迹,难以言表的历史感充盈着叶炜的心,呼唤他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历史。

历史在土地上流转,眼前的断壁残垣、抗战纪念园,已经很难寻觅当年的全部,但一块块青石、高耸纪念园中的纪念碑,眼前仿佛以依稀可见当时的硝烟,手掌所触之处依稀可感当年的寒热冷暖。一切都仿佛远去,一切都仿佛在眼前。我知道,这一次自己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一个字都区别于以前。面对过往历史,背对头顶苍天,脚踏黄土血地,唯有心含敬畏,才能写下每一个致敬先辈的文字。作为家乡的游子,一个写作者的力所能及处,无非是用手中的笔,刻下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感恩。

对于写作者而言,作家的创作是在来路中找回自己成长的精神轨迹以及创作尊严之所在。

从鲁之南到苏之北,再到江之南,叶炜所求,不过是写作的自在与生命的圆融。 尽作者所能,描绘一个时代的脉搏,书写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东进》:一场值得的文学“冒险”和精神“突围”,作者: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微信公众号),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微信公众号),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17/c403994-32666370.html)

上一篇:自然生态文学创作正当其时

下一篇:数万民众“赴约”北京书市 解锁纸质书新“看法”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数万民众“赴约”北京书市 解锁纸质书新“看法”

连日来,在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

2023-04-20
数万民众“赴约”北京书市 解锁纸质书新“看法”
钟兆云新作《奔跑的中国草》发布

22日,钟兆云长篇新著《奔跑的…

2023-04-24
钟兆云新作《奔跑的中国草》发布
中外学者共话刘恒作品《狗日的粮食》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中国图书进…

2023-05-08
中外学者共话刘恒作品《狗日的粮食》
全国首届新老年文学创作及新闻写作培训班在三门峡举办

细雨知春去,一晴焕立夏。蒙蒙…

2023-05-15
全国首届新老年文学创作及新闻写作培训班在三门峡举办
重庆市校园文学石柱民族中学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5月11日,重庆市校园文学石柱…

2023-05-17
重庆市校园文学石柱民族中学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