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小作家》中学生作文赏析——《在放下中成长》
- 编辑: 徐智慧
- 来源: 本站
- 点击: 41270
时间: 2023-06-24 15:19:33
作者:徐智慧
来源:《奔流·小作家》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原文:
成长的蜕变总是那一刹那间,恰似是那昙花一现,放下那些条条框框后令人恍然大悟。
一题记
此刻我伏在书桌前翻阅辞典找到了成长的定义“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的稚嫩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成长不仅是外在表现,更是内心的运转,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懵懂的少年攀登在陡峭的山崖间,耳边呼啸的风挟带着脚下的碎石发出“器鸣”的声音滚向那万丈不见底的深渊,眼前的少年已是筋疲力尽,倏然之间,少年奋力向山顶登去,终于登上了第一座独属于自己的山峰。
自幼甚喜欢读史,读诗,读词。钦佩于战功赫赫的秦始皇;与李白一起赏大唐山水品百年醇酒;留恋于宋词笔下的山清明月,茶楼酒肆的喧器。年少的我本就轻狂,也确实因为老师的喜爱而更加恃宠而骄,一直认为目中所看者皆为不及者。所以总有那么一位诗人让我揣测不到他的心思。我只能看到他的叹息,看到他在田间用锄头耕种的淡泊于世。但我不解他为何要从官场中隐世,这不是一种懦夫所为吗?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为何他不如曹操那般有着“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博大胸襟及万里豪情。他从乱世中走来,又归隐于山间。少年的我甚是不解,执笔写下何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这正是我成长的起点。
直至中考的失利犹如一盆冷水毫不留情地浇灭了我这个年轻人的燥气。那一段时光天天沉浸在阴郁的低气压中,我不解迷茫,无助。那段时间里,我翻阅了很多书籍,终于寻找到了答案。在这其中我也好像渐渐读懂了那行诗,成长的本质就在于走出舒适圈。
都说读史明鉴,而我在一次次用指腹划过那满载历史的诗句,我似乎读懂了你。众多志士信奉儒家思想,希望考取功名,施展抱负,有所作为。你又何常不是呢?你不愿“为五斗未向乡里小小折腰”隐居山林,真真正正看到了底层劳苦大众生活。你秉持着大济苍生的信念,于是拿起锄头写下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何尝不算是一种成长呢?在众人都沉迷于官场酒乐,你却辞官回乡,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退也并不是懦,而是容,是隐,是无为而治,是顺应自然。我笑,笑我身少无知;我悟,悟对于你我来说都在成长。你隐世是超脱世俗的心境,你为后人带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这是人生境界及文采的提升,这是一种成长。而我在那个满面灰尘喝酒赏菊花的老者身上明白了放下也是一种成长。
我正在一个全知的视角审视我自己,为何要在身上背负那么多具有功利性的东西呢?放下之前的的浮躁,真真正正做到静心;放下对太过在意他人的评价;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攀比,这是一种成长,这是一种超脱俗世的成长。或许现在的我可能并未达成这个境界,少年应当有着敢闯敢拼的卓越风姿。都说少年的棱角终被生活磨平,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终究会放下那些重担,才能够继续轻装上阵。那为何不脱去世俗的枷锁?希望在我有更多人生阅历之后仍然保留着少年的风姿,在大彻大悟后,放下枷锁,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忘却过往,涅槃重生。放下即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革新,自我洗礼,自我成长。
曾听闻这样一句话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那为何不如陶渊明那般放下世俗的尘杂,去追寻想成为的那个人呢?放下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当我们真正学会在放下中成长,那或许我们就会达到老子所写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境界,攀登上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峰,这也将会在成长的尽头中绘上最亮一笔!
作文点评: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向我们阐述了成长的蜕变是一种瞬间的体验,就像昙花一现般短暂而珍贵,放下束缚和框框,让人恍然大悟。文章中作者提到自己喜欢读史、读诗、读词,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意识到成长的起点可能就在于对于不解的探索和思考,成长的本质在于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
作文征稿:
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