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与田中禾老师的三面之缘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937
时间: 2023-08-29 14:31:36
我与田中禾老师有三面之缘:第一次是1998年夏天,我们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与汝州市作家协会联合在汝州温泉举行了100多名作家参加的文学创作会议,我们邀请时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田中禾老师前来讲课,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家,他的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第二次是2000年我们平顶山市召开第一届文代会,田中禾老师代表河南省文联前来祝贺,我们在会议间隙,在开会的平顶山饭店散步、交谈,共论文与人,相谈甚欢。2000年底,我们邀请田中禾主席参加平顶山市作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因会期推迟,田主席又半道返回郑州,使我们失去了又一次会面的机会。第三次是2018年夏天在奔流文学院卢氏作家培训班上,田中禾老师以茶代酒,给我们每桌学员碰杯敬贺,他没有一点大家名流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们100多名学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非常喜欢读田老师的书。他从1959年出版长诗《仙丹花》至今,在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60余年中,田中禾老师发表了长篇小说《匪首》《父亲和她们》《十七岁》,中短篇小说集《月亮走我也走》《印象》《轰炸》《落叶溪》《田中禾小说自选集》《故园一棵树》等,发表了散文随笔集《在自己心中迷失》等。他曾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上海文学》《天津文学》《莽原》《山西文学》《世界文学》等期刊文学奖,获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2021年,时年80岁的田中禾以《同石斋札记》获河南省第七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他的部分作品以英、日、阿拉伯语译介国外。
田中禾老师逝世,震动河南文坛。
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发布唁电:“田中禾先生学问渊深,为人刚健笃实,奖掖后进,其文学精神启迪后学,堪称楷模,为河南文学界朋友所敬崇。田中禾先生的逝世,是河南文学的重大损失。”
田中禾1941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所出生的豫西南小县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冯友兰、徐旭生、宗璞、李季等诸多文化名人。活跃在小县城乡的汉剧、曲剧、大调曲、三弦书、鼓儿词给了他丰富的文化营养和艺术熏陶。田中禾的父亲是一个忠厚勤劳的灯笼匠,在他三岁时去世。战乱频仍,父亲早逝,在一次次逃亡中长大,这一切给童年的田中禾留下了过早成熟的精神烙印,使他的作品充溢着敏感、忧伤的情调。中学时期,田中禾爱好广泛,除了文学,还喜欢美术、音乐,甚至一度想做一个天文学家。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选择了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他被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但他对大学文科的教学很失望,诸如文学史、文艺理论这些课程他在中学课余都已读过,并且早有自己的见解。1961年春天,正读大三的田中禾,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退学,擅自把户口迁到农村,到郑州郊区当了农民。此后,他辗转回到家乡,当过民办教师、办过街道小厂,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自修完了大学学业,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1980年,田中禾被调入唐河县文化馆搞专职文学创作,把创作重点转移到小说上来。1985年,回到家乡20个年头的他,在《山西文学》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五月》。它以敏锐的感觉、清醒的思考,生活流与心理流的叙述方式,诗意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启了农村题材写作的新风格,受到文学界广泛好评,荣获了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田中禾二十年的艺术准备和底层生活积累借《五月》喷薄而出,其姊妹篇《春日》、《秋天》相继问世,都引起较大反响。接着发表的《落叶溪》系列短篇、《椿谷谷》《南风》《枸桃树》《最后一场秋雨》《明天的太阳》《轰炸》《匪首》等短、中、长篇小说,使他荣获了多个文学奖项,成为当代文坛有影响的作家。
田中禾老师曾说:由于自幼丧父,母亲娇惯,从小被呵护宠坏,大半生玩世不恭,至今还是不谙世事,讨厌循规蹈矩。崇尚天性,骄矜自若,是母亲培养出的性格,深入我的意识,自然而然成为作品底色、构思故事的习惯。回首一望,我笔下的主人公都有自己的影子。挑战流俗,反叛出走,任性妄为,屡遭挫折,最终被改造、驯化,灰溜溜地回到母亲身边。母亲,是传统的象征,具有不可战胜的包容性和强大的收服力。
自由是有条件的,世上没有为所欲为、不负任何责任的自由。自由是有代价的,追求自由,必然要付出代价。模糊二哥因为天真,单纯,不合流俗,不断被妻子、朋友出卖,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最终被改造成废人。我六十年的作品在写着同一个主题——人如何在追求自由中丧失自由。自由,始终是人类的梦想,不断幻灭,却永不放弃。自由常常让涉世未深的人迷失,却诱导着人类创造力的发挥。我的母亲一生都在娇惯我,她使我明白了我必须娇惯自己的孩子,爱护他们的天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心灵自由。
这些话说得是多么的好啊,为我们后学者指明了文学创作的方向!
田中禾老师,您慢些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