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出台
- 编辑: 白剑峰
- 来源: 人民日报
- 点击: 714796
时间: 2023-08-31 11:37:07
国家疾控局日前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科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水平。
《指南》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指南》强调,坚持三级预防策略。首先,加强一级预防。围绕“光照/紫外线—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增加—眼轴生长减缓”“近距离长时间用眼—脉络膜缺血—巩膜缺氧及重塑性改变”等近视病因理论的进展,以及近视相关的环境与行为风险因素开展近视防控干预,提出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改善、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等具体公共卫生干预技术。其次,推进二级预防。注重视力健康筛查,加强近视分级管理,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诊断。特别要关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屈光状况及远视储备量,加强科学研究,结合环境与行为风险因素、远视储备量、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和遗传风险等多维度指标,建立近视风险预警模型。最后,落实三级预防。做好近视分级与矫正,科学配戴眼镜。近视发病年龄早或发展速度快的儿童青少年要在医生或视光师指导下对症采用光学矫正、药物矫正或中医药方法减缓近视进展。对存在眼底病理改变和其他并发症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经专科医生诊治。专业机构在筛查学生视力时,对发现高度近视及近视进展快速的儿童青少年要及时提供转介服务,实现公共卫生与临床矫治的融合。
《指南》充分反映近视病因新知。在考虑儿童青少年具有普遍的遗传易感性、环境和行为风险因素、眼进化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重病因的基础上,将近视的病因归纳为远端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压力、科技进步等“双刃剑”效应,如智能手机普及等;中间因素,如户外活动时间不足、近距离用眼过早过多、采光照明光谱改变和人工照明时间长、睡眠不足及社会时差大等;近端因素,如遗传变异、DNA甲基化、父母近视状况、眼进化意义的改变等。提出病因干预、行为与环境干预和政策导向干预的理论体系。
《指南》通过建立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方法,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下,以学生群体为干预主体,通过预防、促进、保护、政策发展和协作五大公共卫生行动,促进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的实施。
(责任编辑:杨小西)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针对多重病因 采用三级预防 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出台,作者:白剑峰,来源:人民日报,来源地址: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8/31/nw.D110000renmrb_20230831_2-14.htm)
下一篇:夏秋换季,这些疾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