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的历史变迁

  • 作者: 银 晟
  • 编辑: 王翔
  • 来源: 经济日报
  • 点击: 1438

时间: 2024-02-05 11:35:41

  “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京都风俗志》中的这段话描写了清代年货销售的火热程度。过去,因为交通不方便、物资不够丰富,为了一年一度的喜庆吉祥与欢乐,家家户户都会在节前10天左右置办年货。那时,能够张罗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是最好的年货。进入21世纪,年货的种类、形式、购买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世纪初,各地普遍出现大型超市,改变了国人购买年货的方式。有数据显示,2006年春节期间的主要购物场所中,大型超市占比高达92.9%,具有时代烙印的百货商店渐渐被人们遗忘。到了2016年,网上年货消费成为电商平台继“双11”“双12”之后的又一重要卖点,年货购物节应运而生。因天然与传统节日时间重合,其IP价值迅速攀升。到2019年,年货线上消费占比达56.8%,仅次于占比68.5%的大型综合超市。回望过去,也许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电商年货市场。

  从最初全家老小一起排队抢年货,到如今拿着手机在屏幕前一键下单,采购年货变得更方便,可以选择的品类也更多。人们通过年货得到的满足,不再只是“在春节能吃上肉”那样简单。

  年货消费变迁是经济发展、收入提高、技术跃升、代际更替、文化思潮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10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年货消费也将继续发生变革。个性化和定制化年货将成主流,服务与体验型年货将成主导,生态健康的年货会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年”升格为“世界年”,年货消费也趋向国际化乃至全球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年货将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

  如今,“90后”“00后”正在通过自己对购买年货场景、品类等的选择,构建一份全新的时代社会记忆。年货消费中,消费能力最强的往往是在外打拼的建设者们。春节期间伴随着他们回家的,还有精心准备的年货。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任何被赋予“年货”意味的商品,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并选择。

  其实,无论物资多么丰盛、需求如何多元、购买怎样便捷,在根深蒂固的备年货过年的习俗与观念下,年货这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必定长盛不衰,因为它承载着人们对一年的总结、对当下的珍惜,更饱含着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年货集市或许才是那个永远都不会打烊的地方。 (银 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年货的历史变迁,作者:银 晟,来源:经济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204/cce675a7de5a4a4e8a0d8b2cc9805be5/c.html)

上一篇:北京:民俗排练迎春节

下一篇:新华全媒+丨前童元宵行会:传承500年的民俗盛会上演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庆佳节 民俗文化润童心

12月27日,平乐县大发瑶族乡中…

2023-12-29
非遗传承庆佳节 民俗文化润童心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风俗以及由来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传统节气…

2022-03-04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忌讳风俗以及由来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讲究“四大禁忌”,祈求吉祥如意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华民族传…

2022-03-04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讲究“四大禁忌”,祈求吉祥如意
二月二龙抬头,下雨好不好,有什么征兆,看看农谚怎么说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俗话说:“…

2022-03-04
二月二龙抬头,下雨好不好,有什么征兆,看看农谚怎么说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