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小作家作文赏析 :明亮的黎明
- 作者: 李双羽
- 编辑: 王慧芳
- 来源: 未知
- 点击: 477
时间: 2024-09-09 09:59:06
原文:
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那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但却仍旧照不到刑场上冰冷的枪口。邓中夏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一身长衫,从容地走向他的死亡。哪怕在死亡的前一秒,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也撑起他伤痕累累的身子,挺胸抬头,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声枪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朝阳缓缓升起,阳光普照大地,39岁的邓中夏长眠于雨花台。他的尸骨留在雨花台的阳光里,他的故事和贡献却代代传唱,如同薪火,代代相传。
这,就是《觉醒年代》中的一抹缩影。
我抚摸《觉醒年代》厚重的书脊,翻开沉重的书皮,我便好像通过文字,进入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我看到陈独秀排除万难开办新青年;我看到李大钊先生在街头义愤填膺;我看到鲁迅先生在街头愤懑的眼神……那个动荡的年代,民众尚未觉醒,但他们从未放弃建成一个民众觉醒的中国的希望,也从未放弃建成一个自由民主的党派、自由民主的国家的希望。
他们其中,有聪慧睿智的陈独秀先生,有冷静沉着的李大钊先生,也有千千万万个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在即将建成一个伟大的党的关口,共同推着革命的红船,共同吹响觉醒的号角,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精神后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嘉兴南湖的那艘游船上,承载了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等一众青年人对于新思想的澎湃思潮的红船正式起航,他们见证了红船的诞生,见证它扬起风帆,走向更远的征程。在这个觉醒年代中,每一行由他们的思维诞生出的文字都是早期党的财富,都是蒙昧社会中的那一束光,照亮了中国的前路,让中国迎来一个从未有过的、明亮的黎明。
透过《觉醒年代》这本书,我看到了那一代人的青春和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奋斗的一生。那是明亮的、澎湃的一生,也是一个明亮的黎明。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在内容、情感、语言和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和文学功底。同时,通过对《觉醒年代》的深刻解读和感悟,作者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
作文征稿:
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慧芳)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