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小作家》小学生作文赏析——南“身”北“魂”
- 作者: 王慧芳
- 编辑: 王慧芳
- 来源: 未知
- 点击: 441
时间: 2024-11-04 10:57:23
原话:
我父母都向往江南的生活,各自南下务工,又机缘巧合下相遇了,于是便有了我。
我既不能算在江南土生土长,又不能说与江南非亲非故,自幼便深受江南江北两类文化的浸染,除了五感所体会的,我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儒雅谦和”和“直爽豪迈”两类意识形态的挤压之下,拿口音讲,校里师生平仄分明,而我的父母则是不论声母韵母,一股脑全以开口韵为主,这使我童年的口音饱受诟病。好在江南的浸染是范围性的,现在的我,甚至我们一家,都可以说是饮着江南水润洗胸中丘壑的典范。
江南的特色,人们往往会想到“潮湿”,南边较之北方,突出的就是一个“潮”字,白居易游览杭州就曾言“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梅雨时节的江南,除了草木争荣,虫鸟渐苏这样万物竞发的势头外,叫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刺骨逼人的“湿气”,我爸关节骨可没少遭过罪!这样的水气湿气估计来自江南的遍布百川,毕竟“鱼米水乡”四字中就藏了两个“水”字呢!这不就明摆着提示异乡人,我们最秀丽的是水文么?虽然黄土大雪是对北方的刻板印象,但是名川大泽果真是荟萃于南边的,在这江泽的滋润下,植被常常亮的出水,也难怪古人将“湖光”同“草色”并列。湖泊磷光荡漾的涟漪中,时不时倒映着莲子反衬的水气,在这样的环境下,苏东坡谪居杭州,水叙湖风,吟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而白乐天辞官半途见水,就仿佛重担也如长河东流一般,欣喜道出“半江瑟瑟半江红”。如此惬意温润的风光,北方大抵是没有的,这兴许也是父母向往的原因之一。
而江南的孩子见惯雨水,自然也就憧憬着北国千里冰封的雪景。暖湿气流带来了大量雨水,却赏不了几片雪花。幼时总能感觉到这种参差,偶有天公作美,下起阵阵薄雪,同学们就竞相外出去“捞雪”,将手掌托起,看看哪片雪花情愿落下,落在孩子们手中凋零,让他们体会夏虫朝菌的一瞬。但我对此并不感冒,往往一个月后团圆桌的窗外,虽不能说是雪虐风饕吧,但也足够给为我填充一洼白色的泳池。
感官能体会到江南江北环境的差异,但人情人文就需要用心去品味。
江南有着许多水乡古镇,纵横的水路盘错在古朴的黑瓦白墙之间,代代如一,望着琉璃翡翠般的河水,我也偶有张若虚般的哲想,人生代代无穷已,在此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在那深巷中也许有某个王维见到了他的红豆姑娘,在石桥上,也许有个但丁碰到了他的神曲女郎。我想这就是江南人文的特色吧,不同于北方辉煌庄严的皇宫和高雅肃穆的庙宇,一种朴素包容、含蓄绵长的特色。
有人说,江南男女是水做的,柔情似水,细腻如水,我理解为一种理性的克制,一种理性的浪漫,可能是我有着北方人的阅历吧,在老家,男人豪情侠义,不拘小节,直率到路见不平都要出手相助,女人也都是“河东狮吼”一般,幼时真庆幸江南给了我一种细腻克制的理性,让我能静视人情差异,坐观南北之别。年岁渐长也才慢慢懂得,北方的豁达豪爽,也帮助我度过了不少流离挫败的时光,也撮合我融入了真挚的人情人际。
从前车马慢,乡愁只能郁结在心中,而对我来说,无时无刻不处在自己的故乡里,又何来古人的乡愁呢?江南江北,一个切肤之亲,一个百代之源,若真有人问起出身,我便做个妥协,在“南北”二字间取一个“中”,于是乎,便可答,中国人。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江南与江北文化的交融与差异,以及作者对于这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文章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哲思丰富。
作文征稿:
全息作文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王慧芳)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