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新城美韵【九十八】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797

时间: 2024-12-19 10:11:34

郭进拴|新城美韵【九十八】


【郭进拴原创】 乡情·乡音·乡风·乡韵--平顶山博物馆巡礼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这是记者拍摄的堪称青铜器精品的应国匍盉。

鹰城的由来---白玉线雕鹰。李英平摄

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奖杯--柞伯簋。李英平摄

仰韶时期的鹳鱼石斧图陶缸。李英平摄


         2012年5月30日上午,我慕名参观了刚刚竣工开馆的平顶山博物馆。

       给鹰城的史籍装订成册,给鹰城的文物安一个稳定的家,给散落在民间的鹰城传说故事经过精心加工梳理,给鹰城文明一条明亮清晰的线索,给鹰城文化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给鹰城人民一个追古抚今、展望未来的载体,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

        平顶山博物馆是艺术的殿堂,人民的乐园。这里处处溢满了乡情,乡音,乡风,乡韵。

       南望平西湖,北依大香山,风景秀美,气度悠长。平顶山博物馆于2006年11月立项,历时6年精心筹备,在全国重视文化建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肩负着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职责。 2012年5月15日,平顶山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开馆迎客,与市民正式见面。 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我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据馆长张水木介绍,平顶山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4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平顶山市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是群众领略深厚文化底蕴、触及悠久历史脉络、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人文殿堂,也是平顶山市历史上的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它馆藏文物数量大、级别高、精品多,以“博存精藏、宽研深究、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民生”为理念,在研究、诠释、推介平顶山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将担负起重要职责。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历千年风雨的鹰城先民对话,与光彩熠熠享誉神州的鹰城文化对话,与在记忆中已经逐渐模糊的犁耙镰耱对话。 笔者由平顶山博物馆东门进入,感悟其博大精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九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九十九】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