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二十三】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407

时间: 2025-02-05 09:34:08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二十三】


据长年看守故居的徐帅领之母张秀珍介绍,最多的时候,故居一天能来几十个参观者,节假日更是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和学者。

 在徐玉诺的直系后人中,子徐奎和孙徐鑫(均已故)均担任教职。

 徐帅领今年30多岁,是鲁山县库区乡库区第五小学一名教师,文质彬彬,85后,中等个头,戴副近视镜,身着蓝色冲锋衣,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他说,在山区教学枯燥而又艰苦,他也有心浮气躁的时候。此时,他就会到曾祖父徐玉诺住过的西屋待上一阵子,读读曾祖父写过的诗文,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还会迸发一些灵感的火花。

  现年93岁的徐西兰女士一口浓重的河南话,乡音不改,让人觉得亲切。

  她介绍说,1894年11月10日,父亲出生在鲁山县徐营村一个佃户家庭,出生地在今徐玉诺故居东南的“上岗油坊”。

  徐玉诺的祖父徐名成是忠厚老实的庄稼人,常受富豪欺侮。徐玉诺的父亲徐教芳,为人正直且富反抗精神,曾与穷乡亲们抱成团,抗缴官府的苛捐杂税。徐玉诺出生时,家中仅有三间住房、两间牛屋和几亩沙荒薄地,因人口多,又租种了邻村清水营张家的十几亩地。

 由于度日艰难,徐玉诺六七岁就随族中长辈,挎着小篮叫卖。他夏天卖黄瓜,冬天卖瓜子和芝麻糖之类,以贴补家用。

 在贫寒的生活中,民间的文学艺术给了徐玉诺慰藉和影响。他从母亲和祖父的口中,听到不少民间故事和传说。他还喜爱戏曲。鲁山一带流行越调戏,鱼陵山越调、大詹营越调颇有名气。那时的徐营村有个“玩摊社”(不化妆在地摊演出的小戏班),农闲或节日,几个业余演员把锣鼓一敲,就唱起戏来。最常演的是《安安送米》《陈州放粮》等折子戏。徐玉诺看得入迷,往往夜戏不散不回家。夏天他在河边割草,装满箩筐后往旁边一放,镰刀别在腰里,就和小伙伴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唱起戏来。

 徐玉诺11岁时,始得入学读书。本村同宗开油坊的徐名贤是位饱学秀才,兼课私塾。徐玉诺父亲农闲时在油坊帮工,就请东家少算工钱,只求收下玉诺这个蒙童。徐玉诺聪慧机敏,又发愤苦读,很得徐名贤器重。那时徐玉诺半天在学屋念书,半天下地干农活。晚上,母亲点盏昏暗的棉油灯纺棉花,徐玉诺就凑在灯下读书。夜深了,徐玉诺还在读书,总得母亲催上三五遍才去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二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二十四】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