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一】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21
时间: 2025-03-17 08:49:07
【三百零一】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建立背景“四面雷鸣逐鹿原,八方风雨会汴梁。”1948年春,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为保证在中原黄淮地区更多更有效地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中共中央临时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到中原野战军工作,以加强两大野战军在该地区协同作战的能力。
6月中旬,随着战局的变化,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魄力,率部毅然发起豫东战役,兵锋直指国民党重兵把守的河南省城开封。经数日鏖战,在中原野战军的有利配合下,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开封古城,取得豫东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随后,华东野战军又进行了睢杞战役,并取得全胜,使鄂豫皖、豫西、豫皖苏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一个拥有3000万人口中的中原解放区遂告形成。中原地区素为人才荟萃之地,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广大知识分子不仅终日辛劳不得温饱,而且没有人身安全。当他们一旦获得解放,便渴望参加革命,获得参加工作或学习的机会。因而,在解放军为实施下一战略目标,主动撤离开封城的过程中,就有一批300多名的大、中青年学生、教职员和公职人员随同部队一起离开此地,辗转来到豫西解放区——中共中原局驻地河南省宝丰县。对这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到来,中原局领导十分高兴,在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后,决定留下这批参加革命的新生力量,就地创办一所革命大学,将他们教育改造成革命知识分子,锻炼成革命战士,为前方输送急需的干部,为后方解决建设管理人才。
7月初一天下午,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和副政治委员邓子恢、张际春等人在商议完部队整训事宜后,在一起研究决定,成立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由陈毅、张际春(中原野战军副政委)、刘子久(中原局宣传部长)、嵇文甫(河南大学教授)、王毅斋(河南大学教授)、张柏园(北方大学教务长)、罗绳武(河南大学副教授)等7人组成,陈毅兼主任委员,刘子久、嵇文甫、王毅斋兼副主任委员,中原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陈斐琴为临时负责人,主持校务工作,校部设在宝丰县大白庄。
7月15日,中共中原局办公厅发出通知,宣布中原局已决定开办中原大学。在筹备之初,人力、物力、图书、器材及其他各种设备,由地方党政军与军区各直属部门共同帮助解决。通知指出:须知大规模开办学校,吸收知识青年培养新的干部,增加革命力量,为中原具有头等重大意义的工作,而这一工作绝非几个办校人员所能全部担负,必须全党予以支助,方能办好。亟望我各直属部门,与豫西地方党政军,做到下列数事:
一、尽量动员与抽调若干行政人员与杂事人员给中原大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