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九十八】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327
时间: 2025-03-21 10:39:27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九十八】
哀哀母亲,此生难见!从今后,孩儿喊娘,何人答应?孙唤奶奶,谁人应声?姐妹们早晚回来,再也见不到亲娘!这怎能不使孩儿越想越心酸,越思越难过呀?
母亲呀母亲,为人不尽孝,何以为人?对老不尽心,于心何忍?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我已经觉悟到了做儿子的许多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了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长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父亲去世后,作为长子的我,本应该为这个家多操些心,为母亲分忧,撑起这个家。可我却鬼迷心窍,一心一意想跳出农门,做起了所谓的“作家梦”,把母亲养的鸡下的蛋拿去卖了换成煤油、稿纸,没明没夜地写稿、投稿,还三番五次外出送稿,又百投不中,常常惹母亲生气。有时母亲没办法了,就叫来我的三叔、五叔,把我狠狠教训一顿。而我却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发誓这辈子写作不成功,就不回家乡,宁愿死在外边喂野狗。气得母亲哭了一场又一场。
1980年我到临汝镇文化站参加了工作,别人逢年过节都是亲人团聚,而我这时要组织镇上的文化活动,把母亲忘了。而母亲却走了18里山路,把好吃的好喝的给我送到了镇上。
我后来又借调到洛阳地委《豫西报》社,调到汝州市文联和平顶山市文联工作,几次提出把母亲接出来,可她不愿意,说是过不惯异乡的生活。她也知道同我们没有太多的话可讲,而在家乡,可以同别的老太太们念念经,拉拉家常,赶赶庙会,热闹些。娘让我常回去看看,我总是说,要回去的,但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回去的很少很少。有时娘实在太想我们了,就背着大包小包的家乡土特产,几次倒车,到城里来看我们。
现在想来,其他的一切,是还有可说的,而我自调到平顶山后却很少回去看母亲,实在是罪不可赦的事。就算我是全心全意在为人民服务吧,但对于人民——而且是最痛苦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之一的母亲,给了我生命和全身心的爱的母亲,却是这样的漠不关心,在我是轻而易举而在母亲却是最大的幸福的会面和长谈,也不让母亲如愿。我倘若当年能不鬼迷心窍,不一心一意跳出农门,年年月月在家守着母亲,不使千斤重担压在母亲一人身上,也许母亲还能再多活十年八年,不至于走得这么早;我倘若能多回去几次,让母亲多看看我和她的孙娃们,让母亲同我说说她几十年来经历的苦难生活,让母亲也听听我在外边曲折而又坎坷的经历,那在母亲,该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她的晚年,就会过得很愉快的;倘若我能守在母亲身边,及时为老人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苍天就不会这样无情地夺走母亲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母亲的长子,又是惟一端公家饭碗的儿子,我,到底是母亲最亲最近的人啊!给母亲钱让她吃饱穿暖,这算什么呢?母亲是吃惯了苦的。能够多见几次我的面,能够在精神上占有我——至少一部分,在母亲,这才是幸福的真谛。但是我,剥夺了她的全部幸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下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