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二百三十六】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3

时间: 2025-04-14 07:48:52

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二百三十六】


       1980年9月,老领导高山、张久益、刘会昌、范振斌等热心的“伯乐”们免试把我选拔到临汝镇文化站工作,我更是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写作。每天早晨,我总是4点多钟就起床背唐诗、宋词、《古文观止》;每逢公社开会,我就躲在墙角照本上写,领导还表扬我注意记笔记,号召大家向我学习。其实我写的是小说、散文、诗歌,利用开会打草稿,晚上回到住室誊清寄出去,《风穴古刹,名珠璀璨》、《漫游温泉话今昔》等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为了排除干扰,我常常早上吃饭时买两个馒头、提一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写作,一天不出屋门,任别人在外边怎么喊,也不吭声,有的还摸摸我的锁说:“可能又进城或者下乡去了!”后来有几次,我私自到郑州、洛阳、临汝县城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领导有事找不到我,曾几次研究。要开除我这个“不务正业”的“自由主义分子”。是县文化馆的张久益老馆长替我说了公道话:“就是他能写,才让他干文化站的,写作也是正业。不会写、设专长,我们还不要口哩!”这才保住了我这个临时工的泥饭碗。张久益老馆长对我的恩情,我到死也忘不了……

   后来,我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经常写一些通讯报道,表扬乡里领导,并积极配合中心工作。这才取得了各级领导的支持,还不断在一些会议上受到表扬。

   1984年,我挑头成立了临汝镇乡农民笔会中心,办起了《乡音》报,并聘请姚雪垠、苏金伞、何南丁、徐慎等为顾问,还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让这些名家题词、作文,提高《乡音》的知名度。谁知第一期报纸刚印出,便被作为非法出版物没收了。我后又四上郑州、五下洛阳,经请示中宣部、文化部、省、地、市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才又在每张报纸上印上了“内部刊物”字样被批准发行了。那时候,我不怯生,背着报纸到省文联、省文化厅、地委、县委,逢门便进,见人就递上报纸,让人家批评指正。还斗胆给邓小平寄报、写信,并要求他给《乡音》题词,后收到中央军委来信,说是邓主席很忙,没有时间题词等等。原打算拿着邓主席题词,批一个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号的美梦这才宣告破灭。后来,《乡音》创刊号上发表的姚金成写的小说《黑旋风婿》被《文学报》和《河南日报》选载。其他报刊也选载了一些《乡音》上发表的作品。我带着这些报刊到省文化厅让厅长看,彭玮厅长看了这些报刊后,称《乡音》是“全省文化站中报纸办得最好,水平也很高的一家”。省、地有关领导还亲自到临汝镇视察《乡音》报社。洛阳地委宣传部还把我借调到《豫西报》任副刊编辑。我从第一次投稿,到第一次在省级公开报纸发稿,前后经历了6个漫长的春夏秋冬。写作没写出什么名堂,办《乡音》报却出了大名,不但闻名全省,还参加了全国首届报纸展览。祖国的边疆哨卡、都市乡村,甚至美国的华人协会也纷纷来鸿,盛赞《乡音》。我也因此由农民转为国家干部,还被洛阳地委宣传部请到地委大楼去作报告。当时主持工作的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士信同志也对《乡音》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亲自写信祝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二百三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月是故乡明【二百三十七】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