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二十二】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91

时间: 2025-04-19 08:24:46

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二十二】


      “记忆”石刻浮雕由清华美院雕塑创作研究室负责设计,由中国白玉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继承人安荣杰大师现场指导施工。第一幅为序碑,其余十三幅分别记载了我市从“一五”到“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崭新面貌,剩下的六幅留做继往开来之用,寓意着我市美好的未来需要全市上下接力开创。这次建成投用的十四块浮雕,将鹰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注入石刻,彰显了我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我市发展历史的一幅立体画卷和城市精神的载体,为广大市民又增添了一处市情教育基地。

  石刻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看。今年76岁的退休职工杨焕远激动地说:“‘记忆’石刻展现了平顶山的发展历程,是平顶山开发建设的缩影。石刻文字精练,画面精美,对于广大市民了解平顶山的历史有很大帮助,为激发大家热爱家乡的热情提供了重要窗口。”

  “记忆”石刻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观看。新城区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游人络绎不绝,很多人低下头,将目光和脚步停留在音乐喷泉外围的一块块大方石上。石头有什么好看的?笔者近前细看,发现这些方石上镌刻着与平顶山发展历程密切关联的事件、人物和景观等。据新城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这些石刻作品统一命名为“记忆”,展示了平顶山市建市以来的人文历史大事,2015年最后一天,“记忆”石刻落成并向市民正式开放。

  “从这些石刻上,我看到了平顶山矿工大学、青少年宫、风穴寺、叶县盐田等鹰城历史人文符号,全面领略了平顶山从建市至今的发展历程,身为一个鹰城人我感到无比自豪!2016年刚刚来到,看到这些,有继往开来的畅想。”市民党强说。61岁的他是我市教育系统一名退休人员,家住市八中附近,他是专程坐公交车来看石刻的。

  “记忆”石刻还吸引了外地市游人前来观看。57岁的郑州市民王春玉女士欣赏完这组石刻后赞叹道:“我是从平顶山的亲戚朋友处听说后,利用假期特意前来观赏的。很不错,我对平顶山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了。”

  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路,大的路、小的路,直的路、曲的路,长的路、短的路,经的路、纬的路,空中之路、地上之路,大河之路、大江之路……

   路,宏阔向阳,是这方山水间的民心所向!

   路,稳定持久,便于承接载物,便于纵横发展,也便于向远方延伸!

   路,却是那般盘曲起伏,那般坎坷泥泞,多么像一首绵密冗长的抒情史诗啊!

   多情却素昧,冷酷却热烈!

   现实写成了历史。

   现实已写了多年。

   现实还在书写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二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二十三】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