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游记
- 作者: 张根法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52
时间: 2025-04-24 13:51:30
韶山游记
(散文)
文/张根法
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前往韶山的旅程,去追寻思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感受这片孕育了伟大灵魂的土地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初入韶山,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仿佛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空气,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首先来到的是毛泽东故居,那是一座普通却又意义非凡的农舍。砖木结构的房子,青瓦覆盖,坐南朝北,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房前的池塘,水波荡漾,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树和故居的身影,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又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点点滴滴。走进故居,里面的陈设简单而朴素,一张张老旧的桌椅、一张张窄小的木床,都仿佛在诉说着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生活与成长。想象着他曾在这里挑灯夜读、思考人生,在这里感受到农民的疾苦,萌生出改变旧世界的伟大志向,心中不禁涌起对伟人的深深敬意。
离开故居,我们前往韶山西面的滴水洞。说是洞,实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两边山峰连绵,树木繁茂,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滴水洞,只觉空气愈发清新,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滴水洞内的一号楼,是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走进楼内,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卧室里那张宽大的床、简单的茶几和书桌,办公室里的办公桌和椅子,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让人遥想当年毛泽东在此办公、思考国家大事的情景,深感他的深邃与伟大。
随后,我们来到了韶山广场,广场上矗立着高大的毛泽东铜像。这尊铜像由雕塑大师刘开渠主持设计,高达10.1米,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毛泽东巍然直立,手握书卷,目视前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睿智,仿佛在俯瞰着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和人民。站在铜像前,仰望着伟人的身姿,心中充满了敬仰与感慨。广场上,前来瞻仰铜像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或敬献花篮,或默默鞠躬,表达着对毛泽东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在韶山,还参观了毛氏宗祠,这里是韶山毛家宗族祭祖和商议大事的地方。毛泽东少年时曾在此挺身而出,救下了一位因恋爱私奔而被族长决定活埋的姑娘,展现出他从小就具有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感。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毛泽东还曾和妻子杨开慧一道在此召开农民骨干会、上夜课,点燃了韶山革命的星星之火。
韶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这里的自然风光之美,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精神。这片土地孕育了毛泽东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他从韶山冲走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韶山,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洗礼和净化的地方,它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真诚感谢我的责任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