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三】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9
时间: 2025-04-26 08:53:19
【三百四十三】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佛光禅寺重建于2004年,扩建于2008年,以明清风格为主。大家仔细看,寺院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下联是“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这副禅联让我们感到未进寺院,心已入禅。
佛光禅寺目前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等,南侧有法物流通处,北侧有文化廊。大殿供奉有如来佛祖、汉白玉观音、十八罗汉等,每年香客达到十多万人次。佛光禅寺香火之所以这么旺盛,是因为这悠久的历史已经使佛光禅寺成为人们心中祈福纳祥的宝地。
佛光禅寺和观天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会问:“这一家是佛寺,一家是道观,他们能有什么联系呢?”自古佛道不分家,唐朝时期,因为观天院香火旺盛,但路途遥远,为了方便香客,便在这里修建了佛光禅寺,原本是为了方便去观天院的香客休息的,也就是说,佛光禅寺的前身是观天院的接引寺。
龙泽潭最引人注目的是潭中央的五条金色巨龙。中间的龙身长14米,龙头向北,泻珠吐瑞,喷出30米远的水柱;下边四条长相各异、栩栩如生的龙,分别是福龙、禄龙、寿龙、禧龙,他们张着大嘴,口吐祥瑞,恩泽四方。五龙呈祥,吞云吐雾,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瑞吉祥,故名“祥龙吐瑞”。
顺着龙泽潭往上看,就能看见旁边山峰上那些石头,大家看它们形状像不像大大小小的狮子亲昵的依偎在一起?它们是不是憨态可掬,惟妙惟肖?那就是狮子崖。这些石狮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传说,祥龙谷原来有一只桀骜不驯的狮子,雄霸一方,百兽常常被其撕咬、吞食,当地百姓也感到非常惧怕。佛祖途经此地时,正巧看见这只狮子正在攻击上山砍柴的百姓,就用法力制止恶行,并点化了狮子。狮子为答谢佛祖恩情,留于此地,化石向佛。母狮见“丈夫”化为石头,便带领着孩子们日日夜夜陪伴在丈夫身边,一起聆听晨钟暮鼓,最终也化身为石。
青竹潭位于翠竹之间,碧绿的竹子绰绰风姿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几条小鱼在那静谧秀美的竹影之间游来游去,动静相宜,妙然成趣。站在潭边,大家可以一边欣赏碧潭与青竹勾勒的水墨画,一边聆听属于深山密林所特有的风与竹叶交谈,秋蝉与山雀赛歌,感觉喧闹中透出的空幽仿佛就深深的隐藏在潭中,侵入到我们的心底,真是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啊!
“金蟾潭”像一只蟾蜍驮着一个大元宝。相传,祥龙的女儿生得如花似玉,金蟾对她是垂涎三尺。正所谓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小龙女对金蟾是爱理不理。金蟾对小龙女献媚说:“祥龙谷内藏有珍宝,我愿意全部找来送给你。”原来祥龙谷潭水底真的藏着珍宝,金蟾不管小龙女是不是乐意,便一件件挖出,驮着宝贝送到小龙女门前。
有一天,刘海(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之一)修道途径此地,见金蟾有识别地下珠宝藏地的特异功能,用现代的话说这金蟾就像一个活的“金矿探测仪”,就设计巧妙的收服了金蟾,自此中国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金蟾銜来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人们称这只金蟾为“招财蟾”,所以,来此潭前,多数游客都要对着金蟾拜上一拜,希望自己能够财源广进。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大家还是都愿意讨个好彩头的。
五财神分别为“正财神”、“文财神”、“武财神”、“偏财神”、“准财神”,刘海就是“准财神”。
望龙亭,这是当年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在观天院中互诉衷肠后,刘秀不忘重任在肩,急着去搬救兵,只得惜别而去。阴丽华依依不舍,拉着刘秀的手送至此处,目送刘秀背影消失在山谷中,不由的泪眼汪汪,叹息道:“遥望祥云天际隐,此处空留断肠人。”刘秀登基后,当地人在此修建亭台,取名“望龙亭”。站在此亭向下俯瞰谷中飞瀑、清溪、碧潭,别有一番风味。
站在望龙亭,我们远远就能听到瀑布的声音,下面就是黑龙瀑了。
走近,我们清楚的看到,黑龙瀑与黑龙潭周围的岩石与其他地方的岩石颜色迥然不同,这里的石头全是黑色。三条瀑布飞珠溅玉,颇有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韵味,很是壮观。
我们看到这黑龙潭是一天然深水谭,最深处约5米,因水深不见底,看似黑水。传说潭内居住一条黑龙,在此修行四千多年,它是祥龙众子孙中的一条,因为相貌丑陋,脾气耿直,常常与众弟兄发生争执,于是,黑龙就独自居住在此潭中。黑龙本领出众,心底善良,常常造福当地百姓。传说,每当天气干旱的时候,善良的黑龙就从潭中腾空而起,开始布云施雨。没多久,这里就降下甘露,普济方圆百里,确保年年五谷丰登。由此可见,人的美丑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黑龙瀑旁边有一块神奇的石头,只要下雨或者浇上水,就会显现出一条活灵活现的黑龙,故此石名为“隐龙石”。
休息片刻后,我们继续前行。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什么吗?它叫“龙道”。这条路之所以叫“龙道”,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我们现在所走的中线从高空俯瞰,这里潺潺流动的溪涧尤如一条若隐若现的银龙,蜿蜒于两山之间。从视觉上,我们是沿着龙身前行的。第二,据传我们祥龙谷造福百姓的祥龙就居住在这条线上的龙潭中,我们是循着龙踪而行的;第三,据史料记载,这是当年昆阳之战时汉武帝刘秀前去搬救兵走过的路,因为刘秀为真龙天子,所以这条路就叫“龙道”。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