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八】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48
时间: 2025-07-24 07:59:44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八】
“乐寿堂”前,两边各排列着铜制的“梅花鹿”,“仙鹤”和“玉壶春瓶”。听一旁的导游讲,这叫“六合太平”,鹿的谐音是六,鹤的谐音是合,瓶子自然是太平了。还有什么“玉堂富贵”、“探海灯杆”和电话所什么的。
出了“乐寿堂”是一间过院,正对着的是“邀月门”,进了“邀月门”就到了举世闻名的“长廊”。据导游介绍:“长廊”有七百多米,二百余间。其上有四座亭子分布其间,它们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和“清遥亭”。沿着“长廊”一路走来,左边是一望无际,浩浩荡荡的昆明湖,右边是树木掩映,神秘莫测的万寿山。我这才体会到什么是“仁者乐山,智着乐水,乐山者静,乐水者动”的含义了!
四个亭子的中间,是个小广场。广场的南边有一个三间四柱的牌坊,两面都有匾额。北面是“云辉玉宇”,南面是“星拱瑶枢”。广场的北面是一座门厅,上面有“排云门”三个大字,从这里进去,就可到达“排云殿”和“佛香阁”景区了。我没有进去,而是沿“长廊”继续往前走。当我走到尽头时,一座白色的大石船,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清晏舫”,是一个融汇中西特色的石舫。整个船体是中式的,而顶部的装饰和船桨叶的模式是来源于西方。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了唐代,魏征引用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里的“夫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之句,来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要以民为本。而今的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概也是由此而来吧!只有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向前发展。而乾隆却将其形而下的建成一座石舫,好像大清的江山坚如磐石,无覆舟之忧,岂不愚蠢可笑。看来也是“盛名之下,难符其实”呀!到了石舫,也就意味着“长廊”的终结,如同大清的江山一般,虽曾盛极一时,但经过两百余年的专制统治,终归还是要走到尽头的。
一过石舫,就要开始攀登万寿山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只要到达“画中游”,你就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身心也为之一振。南湖岛、十七孔桥和西堤杨柳,都仿佛在被夏日的阳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粘贴着,只有穿梭的游人,如同一个个小黑点,在上面不停的游移。再望得远些,就能看见中央电视塔、中关村的楼群和香山的“香炉峰”等地标建筑。此时不需要任何讲解,只须用心体会这美丽的风景,大概就能明白,什么才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观吧!
太阳已渐渐西垂,正在把它最灿烂的一面展现出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触发了我的灵感。其实,夕阳的美丽不也正是在此时才能令人感慨吗?李商隐只不过是太悲观了,如果他能乐观的面对人生,就像“五柳先生”一样,那一定是“山气日佳夕,飞鸟相与还”才对呀!
拾级而上,到达万寿山的最顶峰“智慧海”。智慧海语出佛教的《无量寿经》中的“如来智慧海,深府无崖底”一句。其实,最大的智慧都来自于最朴素的生活,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争”。而今,太需要一位古圣先贤出世来治理一下我们现在的浮华社会了!子曰:“五百年待有才人出”,现在多少个五百年都过去啦?唉,斯人已去,来者之可追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三百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