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93

时间: 2025-08-10 09:12:45

【四百九十九】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近日,《中华英才》《中国作家库》《奔流文学网》《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腾讯号》《顶端号》等相继发表了朱学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现全文连载如下:


       朱学军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二十二】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按照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一步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化关乎国根、国本、国运、国心、国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新时代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微笑智泉郭进拴——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自觉坚守文学艺术的理想,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勇敢担当起人民群众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视人民群众为“最敬爱的母亲”和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始终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研究和传播,生动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提高文艺学养、思想涵养、道德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人格修为、社会责任,以德服人、以文化人,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他以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复兴为价值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魂,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血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学创作之中,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服务人民,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厚积薄发内在充实孜孜以求反复打磨推敲斟酌精益求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书写和记录祖国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崭新时代的进步要求,铸造人民群众的“灵魂工程”,“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鼓舞人民群众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精品力作总能引发热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共鸣,其文学园地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郭进拴50年文学人生,就是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他志存高远,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从而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了祖国、时代和人民。

  文学是世界语言、人类语言、时代语言、社会语言、人民语言、群众语言,谈文学就是谈社会、谈时代、谈生活、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文学是最好的交流沟通方式之一,他总能以人格魅力和文学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他在和青少年畅谈文学之中,不仅在其心灵里点燃文学的“星星之火”,种下梦想的月亮和希望的太阳,更帮助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领他们走上正确而光明的人生大道。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有志气、有底气、有出息的文学人,必须拜人民为师,甘当人民的“小学生”。“似我者俗,学我者死。”“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他时常告诉青少年: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文学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胸怀和创意相对接,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善于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文学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四百九十八】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下一篇:【五百】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相关内容

作家郭进拴传奇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21
作家郭进拴传奇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024-05-17
中国中原,出了眼智慧欢笑的文学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