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五十四】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02

时间: 2025-08-10 09:20:31

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五十四】


       出篁岭山村趟过高空索道垒心桥,沿着用木制铺成的台阶,拾阶而上,攀缓约至五十米处,建有观景台,伫立在观景台纵目远望,游人渐少。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远远近近的篁岭风光景色,远处山村风貌隐隐约约尽收眼底……
        群山环抱山窝里村落浮起袅袅炊烟,飘飘渺渺,若隐若现,仿佛是人间仙境,云雾袅绕。近处层层叠叠的梯田蜿蜒而行,好似巨浪掀起汹涌的波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浪高于一浪从四面山坡呈扇形蔓延开来;又好似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旋律,演奏出最美丽山村乐章。任思绪驰骋,想象着春天梯田里金黄色油菜花壮美景观。篁岭,不仅有最美的油菜花,有令人震撼的晒秋,还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古村。在这里,你无意间经过的一株老藤、一棵古树、一眼深井、一截断垣,都可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的房子,尤其是那些稍具规模的老屋,每一栋都凝聚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承载了耕读传家、忠臣孝子的文化。遗憾的是,我先后两次登上篁岭,皆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触碰到这座古村的灵魂。









         史料记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从北方迁移出来大量的难民,一路奔向江南。其中从今河南上蔡,来了一批姓曹的百姓,他们在古徽州的歙县停留了下来。其后,一些曹姓家族又开始向古徽州的其他地方迁移。其中有一族人,来到了晓鳙村定居。

        晓鳙村,就是我们在垒心桥上远远看到的那个山谷里的村庄,离篁岭不远。这让我想起听到的一个传说。
         明宣德年间,晓鳙村有一位叫曹文侃的村民。有一天,他在离村庄不远的山岗放牛。到了傍晚,耕牛死活不肯走。曹文侃烧了一堆火给牛夜间取暖,并说,我明天早上再来,如果这堆火不灭,说明这里适宜居住,子孙后代生生不息。临走时,他还将手中赶牛的竹鞭插于土中。第二天早上,曹文侃来到山上,看见火堆还没熄灭,而插入土中的竹鞭竟长出了新叶。曹文侃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带领家人由晓鳙村迁至这个山头居住。曹文侃成了这个村的开山始祖。后来,牛鞭繁殖的竹子遍及山头,故将村庄取名为篁岭。清朝道光年间的《婺源县志•山川》有记载:“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篁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五十三】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五十五】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