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四十】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21

时间: 2025-09-03 08:25:41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四十】


         行走洞头,就是阅读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每一个岛屿就是一句诗,14个居人岛是平实的叙述,89个无人岛是浪漫的抒情。阅读洞头,就是为心灵做一次诗意的栖居。
        我们乘船绕行,但见一巨礁巍然耸立,形状犹如风鼓大帆,当地人称“一帆峰”;和“一帆峰”相对应的是“渔翁岩”,怡然自得的“渔翁”自鸣得意地席地而坐,与“一峰帆”构成一幅天趣盎然的“渔翁扬帆”图,彪炳日月。这些比肩叠踵的礁岩,随着船的移动其形象也在变化--“泥牛入海”、“八仙过海”、“映霞屏”、“孔雀屏”、“虾将岩”、“海鸳鸯”、“海猪槽”、“黄金印”、“龙宫门”、“迎风屏”、“听潮屏”……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景象,次第闪现,流光溢彩。其中,尤以“黑龙腾海”为奇。峭壁上显露大片黄色崖石背景,夹一条长约百米的黑色岩脉,其势左高右低,近看岩脉一端酷似龙头,远望却如泼墨之龙奔腾跳跃,扑向大海,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艺术造诣。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洞头也如此。说到洞头的历史文化,不能不说望海楼。望海楼雄踞洞头烟墩山,始建于公元426年。遥想当年,永嘉太守颜延之巡视沿海,对洞头的秀水明山赞不绝口,后在烟墩山叩石垦壤、伐木筑楼,以观海景。颜延之的功绩不但是把望海楼做成了一方景观,还让这方景观在岁月的.演变中形成一种文化。

        然而,料远若近的颜延之做梦也没有想到,唐代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刺史时会追寻着他的足迹来洞头寻觅望海楼。只可惜,经历了400年风雨沧桑的望海楼,早已不见了踪影。张又新只得落寞地写下“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苍浪一望中。”

        追寻着颜延之的残留信息,我们迫近了玉砌雕阑的望海楼。现在的望海楼,系2005年重建而成,楼层明三暗五,楼色暗红,青瓦彩檐,层层木雕,吊角而起,冠冕堂皇,真格是“仰层檐抱月,曲槛横云,气吞吴越三千里;俯灵海奔涛,遥天返棹,名贯东南第一楼。”

        我们信步登上最顶层,蓦然间眼界开阔起来。东瞻西望,游目驰怀,湛蓝的天空下洞头渔港、半屏山、新老城区、跨海大桥以及大海苍茫的姿影,尽收眼底。纵然是碧空如洗,可远方的景致依旧弥散着一层雾气。雾气里的碧海、岛礁,大地、建筑,以及大堤和大桥,都变得朦朦胧胧、亦真亦幻。

        老实说,这一碧万倾的胜水佳地,确实像气韵迤逦的“洞天福地”,让我们目酣神醉、不想离去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三十九】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四百六十一】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