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七】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85

时间: 2025-09-08 09:43:37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七】


        在水景苑,也确实如此。苑中的木栈桥,就在莲叶中穿行,池塘中央的一条人行便道,同样在荷花丛中穿越。水景苑里还能乘坐摇橹船,由船工或船娘摇着小木船,去水中采莲蓬。或者掰一片肥大的莲叶,举在头上当遮阳伞。还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时,鼋头渚已经开始广种荷花。当年鼋头渚横云山庄的主人杨瀚西,在现今的长春桥边劈芦苇荡,挖池养荷花,为此还特意建了一座赏荷亭,就是现今人们在鼋头渚拍摄夜樱时,出现在水中央的那座耀眼的黄色观景楼的地方。民间传说,当年杨瀚西建好亭子时,一时不知该给亭子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于是就广邀当地的乡绅前来吃饭喝酒,并向他们征集亭子的名称。酒足饭饱之后,有关亭子的名称出了好多个,但没有一个能让杨瀚西满意。最后有一位建亭子的木工说:不如叫“藕花深处”吧。杨瀚西一听,拍案叫绝,当场名人书写了“藕花深处”四个大字。自那个年代起,每年的盛夏,鼋头渚的荷花便成为一道风景,尤其是在水景苑建造好了之后,赏荷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据统计,现在鼋头渚每年种植的荷花,都超过了十万平米。荷花的生命周期长,每年六月开始生长绿叶,七八九月开花,基本上花朵才谢,采莲蓬又开始。鼋头渚一年一度的“太湖渔家风情节”已揭开了帷幕。风情节上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跟着船娘去采莲。

         江南可采莲,以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但在鼋头渚的水景苑,可以是真实地去实践,去亲手采摘。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地方归当时的吴国管辖。吴国与太湖对岸的越国是一对冤家,两国多次交战,无奈吴国势力强大,越国老是吃败仗。后来越国的大夫范蠡献上“美人计”,把当时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送给了吴王。后来的结尾便是吴王失败,范蠡携西施从吴国一路来到了今天的无锡蠡湖。民间传说,范蠡与西施在五里湖泛舟,在此处过上了隐居生活。中国第一部专业指导渔业养殖的著作《养鱼经》,据说就是范蠡在五里湖写成的。后人为纪念范蠡,便把“五里湖”改名为“蠡湖”。而作为蠡湖边上最早的公园,蠡园便是用范蠡的名字来称呼的。民国初年,有当地人在蠡湖的边上构筑了“山明水秀之区”,后来升格为“青祁八景”。1927年,无锡著名的实业家王禹卿父子,将“青祁八景”改造成自家的私人园林,并把它命名为“蠡园”,这也是蠡湖的最初版本。现今的无锡蠡园,占地面积约有8.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接近一半。这座以湖来命名的公园,湖景优美,园内曲岸、长廊、拱桥枕水,用名贵的“太湖石”垒砌起来的假山,层层叠叠,错落在绿树花影中。

        整个蠡园的格局,是江南水乡自然景观的缩影。蠡园自初建以来,在园内的池塘里种植荷花,便形成传统。每年的六月起,满池塘的荷花随湖风摇曳,碧叶连天。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那句诗句来形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的一点也不过分。每年的夏季,蠡园都会进行一届“精品荷花展”,而且每一届的展出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年的荷花精品展,光荷花品种就达200多个,范围涵盖了缸荷、碗莲和塘荷等。想一次性识别荷花,或者想要拍摄荷花的精美图片,那么去一趟蠡园就足够了。

         荷花,莲科植物,是莲属两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它的花期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开花时颜色就有红、粉红、白、紫等色,还有彩纹、镶边等交织。中国早在周朝时就有栽培荷花的记载,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更是历代被人们称颂。按照气候的变化,最为壮观的塘荷,要到六月底才开始大面积开花。

         目前蠡园荷塘中的荷花,只开了零星的一小部分,不过在满池塘的绿叶中,星星点点的红色荷花,相当醒目,早赏荷花,也有早的趣味。这个时候,你如是吟上一句“江南可采莲”,并伸出双手从莲叶的茎秆上拂过,那种带有田野清香的甘甜,瞬间会传遍你的全身。

         来江南,便觉得进入天堂一般。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五十八】





相关内容

风景这边独好

4月最后一天,是“奔流”文学…

2024-05-11
风景这边独好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初中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

2023-09-15
奔流•散文 | 李密:八月桃熟来我家(外一篇)
风雪夜归人

岁月的犁铧在沧桑的大地上耕耘…

2023-09-12
风雪夜归人
秋色无穷好

阳光里还有着夏天的意犹未尽,…

2023-09-08
秋色无穷好
郭进拴|蚕乡习俗

​千百年来,紧随农耕文明相伴…

2023-09-07
郭进拴|蚕乡习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