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履峻艺术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7

时间: 2010-10-27 16:31:19

“青花王”陆履峻(图)
 
  天朗气清,昨天的八怪纪念馆内,展出了一组青花瓷画。

  阵阵浓郁的桂花香,伴随着参观者克制的惊叹之声。这些大朵大朵盛开的青花瓷画,精致得让人屏住呼吸。

  陈列室一隅,青花瓷画的主人——陆履峻,站在那里,接受着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参观者前来道贺。

  68岁的陆履峻,早在30年前,就以书画闻名于世。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在50岁那年,突然到景德镇“改行”搞起了青花瓷,并最终登上青花之巅。专家们称这个叫做陆履峻的人为“中国当代青花王”。

  (一)由于出身不好,他做过汽车修理工和车钳工。并且当了三年的大学旁听生。

  1942年,陆履峻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位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母亲是一名医生。6岁时,陆履峻随父母迁居到扬州。书香门第,陆履峻的父母对他的培养自然甚严,除了供其上学,家里还专门聘请了老师教琴棋书画,甚至武术。扬州城里浓浓的文化氛围,也给陆履峻的艺术成长提供了条件。“从小,我绘画就有天分,扬州城里懂画的也多,找老师方便,我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美术老师让陆履峻画静物,其他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画了素描交了上去,可是已经有点国画功底的陆履峻,却交了张用白描手法绘制的静物交了上去。老师批评了他,陆履峻不服气:“你又没说不准用国画的方法。”老师看他挺倔强,就语带讽刺说了一句:“难道你还想当国画家啊?”

  “其实,老师不知道,就是他的这句讽刺,让我从小下决心要当国画家了,”陆履峻回顾起60年前的往事,幽默地说,“他反而是激励了我啊,哈哈!”

  八九岁的时候,陆履峻跟随扬州名家何其愚先生学画,没两年,何老先生身体不行了,就把弟子转交给顾伯奎。因为天资好,接受能力强,他很快就让顾先生另眼有加。

  17岁那年,初中毕业的陆履峻早早参加了工作,在汽车运输公司当工人。虽然有绘画的特长,但因为出身问题,陆履峻无法加入公司的政工组搞宣传画。“我就下去当工人啊,修理工、车钳工都当过,”陆履峻说,“不过,这些都是象征性的,公司里还是让我搞宣传画,人虽不在政工组,但都借我去帮忙。”

  这一借就是10多年,在这期间,陆履峻也没有耽误学习。“职校、夜校,只要有地方可上学,我都去上。”为了多读点书,陆履峻还主动向公司申请,担任了图书管理员。1978年,陆履峻出差,不慎滑倒,右腿髌骨粉碎性骨折,趁着休养的机会,他到扬师院中文系当了一名旁听生。“当时,去听了之后,还是觉得讲得太浅了。因为自己读书比较多了,所以还是想把自己的知识系统总结一下。”

  “觉得太浅”,或许并非轻妄之语。虽然陆履峻只上到初中毕业。但是跟顾伯奎先生学画的时候,不光是学画,每天要还背一首古诗、写一张书法大字。陆履峻的同学一璨,在60年后撰文回忆,也表示他“国学水平较深,老庄、周易能解,唐诗宋词皆熟”。

  “我现在也能熟背1000多首诗呢!”陆履峻很自豪自己的幼学功底。

  (二)启功为39岁的陆履峻题诗:“请君刮目看今日,要李晴江让一筹”

  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1981年。

  那一年,39岁的陆履峻带着自己20多年积累的画作,独闯北京办画展。一天,陆履峻冒昧地敲开了著名书画家董寿平的家门。

  “他太忙,当时只肯看我一张画,不过看过我一张画后,他又说,你带多少我看多少。”陆履峻笑道。

  待陆履峻一张张拿出来,给董寿平看过之后,董寿平主动提出要给他题诗。

  另外一位书画大家启功也给了陆履峻意外的惊喜。启功先生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长者,能得到他的认同并非一件易事。

  “启功看完之后,他说,画里面是从扬州八怪出来的,这张画画得很好,我给你做首诗。”当年的情形,陆履峻历历在目,启功拿起笔就写:“水墨八家居上流,二分明月数扬州。请君刮目看今日,要李晴江让一筹。”

  “要李晴江让一筹”,启功先生提到的李晴江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李方膺在八怪中以善于画梅而著称。而成长于扬州、深受扬州画派传统浸染的陆履峻,用他的禀赋和勤奋创造出了极具现代性、堪比扬州八怪的水墨佳作,竟让启功感慨如此。

  从北京回来后,陆履峻自然声名鹊起。市外办将他调去,做专职画家。

  “那时候,有了自己的画室,终于能潜心作画了。”陆履峻回忆当年感慨万千。

  (三)游历山川写生三年,他耗费积蓄一百多万元。

  在外办呆了没几年,1988年,陆履峻又应约去了深圳,在深圳一家公司任艺术总监。

  “做了一年,发现深圳这个地方商业气氛太浓,不适合做艺术”。于是,陆履峻离开深圳,开始游历名山大川,踏上了长达三年的写生之旅。“古代画家董其昌说了,画画要学好很难,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勉强要学的话呢,要做两件事,一个是读万卷书,一个是行万里路。”陆履峻说,自己读万卷书差不多可以了,但行万里路,却一直没有机会。

  “我跑到西藏高原,看到蓝天白云,那种蓝的程度,如果没有去过,没有看到,就根本不敢那样画。”陆履峻感慨,“看到那个雪,和我们在平原上看到的雪完全是两码事啊!我们看到薄薄的雪,就根本画不出厚度来,再一看那个雪那么厚,感觉就一下子全有了。”

  三年的游历,使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素材,更让他的心性、胸怀、气度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沉淀得更为开阔与辽远。

  然而,为了这三年的写生,陆履峻耗费了一百多万,以前卖画所有赚的钱,全花光了。但是陆履峻不后悔。这段时期的写生题材,让陆履峻受益终身。以至于后来,他选择作青花瓷时,当年的写生内容,都被运用到青花艺术之中了。

  (四)潜身景德镇14年,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失败,终成一代“青花王”。

  对于陆履峻来说,更大的命运转变,来自于这次写生过后,50岁的他偶然来到了景德镇。

  陆履峻几乎是立刻就被陶瓷散发出来的独特气韵所吸引,他在这里驻足沉思。“当时想将积累的大量的素材,还有自己的绘画手法,运用到白的瓷土上,去开辟这个新天地。那一定会精妙无比。”陆履峻说,但是起步并非想象的如此简单。

  青花瓷是用一种叫钴的釉料,在洁白的泥胎上绘画,然后覆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与宣纸绘画用笔不同的是,青花瓷绘画不是画墨,而是画料,釉料是由矿物质构成的,显然要比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画难得多。

  从画家转变成瓷艺家,几乎是一种“白手起家”。“这里面有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就是熟悉料性,不光是熟悉料性,料只是一种,因为陶瓷,有72道工序。”在古代,一百个青花瓷器里真正能够进贡的只有一两个。青花工艺的精湛,青花烧制之难,一些能工巧匠穷其一生也未必能随其心意。对于陆履峻的当代青花之路,则更为困难。这一道道的工序都要自己熟悉、掌握。

  困境中的陆履峻,找到了一个他崇拜的偶像——清朝雍正年间的督瓷官唐英。这位古人事必躬亲的经历给了他绝处逢生的启示。

  陆履峻说,自己学做瓷器学费是交了不少,从学做瓷器到取得成功,经受的挫折成百上千次,坏了的瓷器恐怕能拉几卡车。

  3年初步掌握青花的技艺,5年开始熟练掌握。陆履峻在景德镇潜心十四年,最后终成一代“青花王”。

  古代青花一般是三到五个层次,而陆履峻的青花艺术能达到三十多个层次,层次越丰富,画面的质感越强。陆履峻指点着一幅雪景青花解释,“你看这个雪景的层次感,以前的青花艺术是没有的,这就是我的突破和创新。”

  2005年,在掌握了青花的所有工序工艺之后,陆履峻回到了扬州。延续着自己的青花创作生涯。

  他选了凤凰岛的一块地方,自己盖起了房子,起名为“瓷韵山庄”。在这里,他选料、做瓷、烧瓷,不断地出产着各式各样的青花精品,赋予了青花瓷暖暖的体温和气息。
  每天,在这座小岛的一千平方米的木屋内,都会升起一缕缕青烟,散发出一阵阵陶香。那是陆履峻正在他的青花王国里,继续着他的青花之梦。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

下一篇:李化端老人创世界最大的左手榜书独体“虎”字书法





相关内容

飞澜无声魏紫熙

魏紫熙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

2020-01-03
飞澜无声魏紫熙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

2018-11-26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

2018-01-05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

2017-12-02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

2017-08-26
国画大师—傅抱石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