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杨景和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7

时间: 2010-10-27 16:31:20

      杨景和: 在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特别是中国画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传统中吸取营养,体会其文化精神,从中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最显著有四个特点:其一,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继承和发展。其二,民族特色。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三,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四,博大精深。 体会一,如今世界,开放多元,艺术创作也好象标准淡化了,一切都无所谓。其实不然,人类的认识总会趋于客观。就中国画而言,不能一见文人画、写意画就一下骂死,一见传统中国画就认为还不是都差不多。如果这样,传统真的会在我们这几代沦丧,优良传统真的会成为昨日黄花。弘扬民族文化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国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有它的特殊地理、人文背景等因素的。中国文化十分重视吸收外来营养,这是历史事实且有许多史家学者指出过的。 体会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荆浩在太行山洪谷“写松凡数万本”(《笔法记》)与宋代易元吉于居舍凿池蓄水养置水禽,“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画笔之妙”(《图画见闻志》),无疑都是一种写生心态,要善于反映直接动笔,或为静观默察。岂只是这两个画家,历代重视观察写生的画家创作心得,直至现代的齐白石,到目前中国画创新无不重视客观写生的提炼达到升华,抓素描基本功的训练,继承现实主义的传统。   体会三,强调人品、画品,重视人文精神。“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成为一种传统话语的准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传统是十分“人”“文”化的传统,也是十分人格化的传统。中国画中的文人写意画对此表现得尤为明显,画“四君子”、画松柏、画萱草,画什么都有所寄托和象征,使所画之物品与作画者理想中之人格相胶合,为之标榜。 

       博宝艺术家网:您如何看待主题性创作和习作之间的关系?

      杨景和: 我认为,主题性创作是创作过程中的主体,而习作是基础,也是创作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与基础的关系。也可称其为创作立意。“立意”是我国古代画家创造的重要经验。主要指画家在作画之前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表现手法等都胸有成竹。这就是通常谈的构思。比如在工笔重彩画的创作中,色彩处理问题是个很突出的问题。因此,在立意时不仅要考虑造型方面的问题,而且色彩问题也要统一地考虑进去。总之,对作品的色彩要有一个全盘的设计。这可称之为色彩立意,或色彩构思。一般创作时多是先画一张色彩稿,这就是色彩立意的体现。只有在立意时,在色彩效果上也有明确的构思,才能在创作时使色彩积极地服务于主题思想,提高创作的艺术感染力。使形、色、神统一起来,浑然一体,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工笔重彩创作时一方面考虑装饰性,一方面考虑写生客观色彩。装饰色彩是着重对物象固有色的对比、谐调,颜色组合、色调调整。主要是用于装饰艺术、工艺美术以及壁画、年画和中国画等方面。写生色彩虽然也需要固有色的对比、调子等问题,但它着重研究有关物象条件色变化的。有别于油画、水粉、水彩等画种的区别,用于表现肖像画、风景画及主题性绘画创作。无论是主题性创作和习作写生,以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区别相互补充又相互联系着。在一些主题性创作当中也离不开基础性习作作为补充的。 

      博宝艺术家网:在中国古典绘画史上,“托物见志”的艺术表现广泛见于山水花鸟画的实践?您怎么评价自己的艺术实践?

      杨景和: 从风格上讲,很多画家不但作品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而以写意为工,故有质朴、天真、放达、大气之美,表现出作者善于传情达意、写物造境的高超水平,令人百看不厌。陶渊明的咏怀诗常用托物见志的手法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他咏青松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又如以当代画家给中国花鸟画“托物见志”的命题、表达人生感悟的意境,注入全新的时代精神。有的选择了荷花这样一个古老的表现对象,却注入新的生命。当无数画家还在沉迷于“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玉洁冰清”、“香远溢清”等传统话语的时候,却用现代人的观念、思维方式,抒发一种全新的审美境界,“一种方正、一种朴茂、一种磊落、一种清朗”,独特的见解——现代人的观念、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把古典花鸟画“托物见志”的内涵,转换成现代观念的表达方式,为中国花鸟画从古典走向现代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摒弃陈腐,张扬现代精神。为迎接世博会的召开而创作了工笔重彩《更有馨芳倾开颜》。我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新潮时尚的女性群体,采取了工写结合,避免画面太工整而出现的呆滞,追求工笔画中的写意性,把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写实与写意相融,把象征的物象与写实的具象物体溶于同一画面中,使两者达到统一谐调彰显画面的活力。譬如作品《不爱红装爱武装》以毛泽东诗句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在画法上采取了点线面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不但重塑形、重色彩、重意境和重情调,更注重“托物见志”的立意达情。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梁光彩:中国著名书画家

下一篇:孙宏伟艺术





相关内容

飞澜无声魏紫熙

魏紫熙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

2020-01-03
飞澜无声魏紫熙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

2018-11-26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

2018-01-05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

2017-12-02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

2017-08-26
国画大师—傅抱石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