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学 1933年生,陕西蒲城人。著名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艺委会理事、陕西版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1978年任陕西美协展览部主任、驻会专业画家。
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国际美展。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傅恒学“鲁迅版画创作奖”。2002年9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书画作品金质奖章、全国藏书票第三届展银奖。
主持人语
早期的版画创作和后期的国画创作贯穿了傅恒学丰满曲折的艺术人生。
傅恒学的国画,有着从肺腑深处呼出的乡土气息,他拉着他的远亲近邻,一起走入他的画面。他紧跟时代,以大视角的艺术创作,把乡村生活的恬淡和平静、缺乏重大事件却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一描绘,在偏居一隅的闭塞与缓慢的岁月节奏里,底层生活也正以另一种形态彰显着存在的意义。
提及傅恒学,版画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傅恒学是陕西资深的版画家。他的版画创作,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陕西版画研究和发展同步。他与同时代的版画家,一起见证和推动过陕西版画艺术的辉煌。
陕西版画,曾在中国美术界有着显赫的地位,刘蒙天、石鲁、修军、李习勤、胡一川,都曾通过版画创作实现过一代人的文化担当。在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版画因缺乏市场支持,逐步滑向中国当代美术的边缘,陕西版画也长时间在低谷徘徊。傅恒学后期以笔代刀“插足”国画也大概与此有关?
今天,《水墨中国》编发早年即以版画成名的著名画家傅恒学的国画艺术专题,有着别样的情结。
陕西不乏优秀的版画家,丢掉版画,等于丢掉了作为独立的版画艺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日本、西欧等国家,版画的发展倍受重视,他们在青少年中开展版画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版画爱好者和未来的版画家。中国作为版画的故乡,在版画的当代性问题中,对版画艺术进行重新挖掘和延续,是商业化浪潮对版画艺术家艺术良心的考验。
期待陕西更多“封刀”已久的版画艺术家,重新操刀。
不知傅老爷子,宝刀老否?
樊 奎
淡泊度日 舒笑自娱
把对乡土的深情凝聚笔锋
赵 熙
傅恒学先生出身于陕西蒲城东乡杨虎城的故乡。家境贫寒,在干旱的渭北土塬度过了艰辛的青少年时代,饱尝民间生活疾苦。以后又赴朝随志愿军,在火线战地速写,这使他的创作一开始便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的土壤和饱溅着血火燃烧的激情,成百幅的战地作品可以说是这场伟大保卫战最为珍贵的纪实。
恒学先生的专业创作起初致力于版画艺术,以李桦、古元、黄永玉、王琦、石鲁、刘旷、修军为师,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追求拙朴和力感,刀笔间常有他个人的精微妙趣发现,独具风格;而国画则融入画家的人生体验,多为农家苦中之乐之趣,富于鲜活的生命张力,显然有着从齐白石、石鲁大师那里质朴意趣灵悟。恒学对西部生活情有独钟,多年冒酷暑严寒跋涉于戈壁荒原,寻觅对天、地、人之间的和谐艺感,熔版画、国画等多重技艺于一炉,创作出如《远古的回声》、《生命的延伸》等多幅表现西部历史文化的长卷大作,以苍雄和悲壮之美,展示了画家新的视野和探求。
艺者异也,意趣无边。恒学先生为人厚道宽怀,达观开朗。虽七十有二,却艺含童心,幽默风趣。于淡泊中度日,于舒笑中自娱,“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便是他的心境艺境。
二OO五年七月于龙首村
把对乡土的深情凝聚笔锋
曹文汉
在他的国画作品中,我找不到照片的复制痕迹和闭门造车式的笔墨游戏,扑面而来的是他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质朴的民风民情,生动的艺术造型。我认为这源于他继承了我国老一辈艺术家所遵循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艺术创作的基本源泉,并长期付诸于实践,这对艺术家来说是最为可贵的艺术品质。
在他的国画作品中,我们看不到那墨守成规的陈旧和趾高气扬的“时尚”,而涌动着他对艺术探索和追求的勇气和顽强。我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章法和版画艺术的造型力度、雕塑感以及民族艺术之间的生动,稚拙有机的融为一个丰满而和谐的艺术整体,从而形成他的质朴、丰满、厚重、稚拙的国画艺术风格。
在他的国画作品中,我更感觉不到板着面孔的频频说教和矫揉造作的煽情作秀,而浸透着他一缕缕真诚和真情。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和经历、名校的培养和名师的教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痴情融汇铸造了他的真诚和真情。他把对生活的爱恋、对信念的执着、对艺术的追求、对乡土的深情凝聚在他的笔锋,和人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作为同窗挚友,我赞赏他青春年华时以刀代笔,更敬佩他古稀之年以笔代刀。刀笔所向,铿锵合鸣。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 )
()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