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孙其峰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6
时间: 2010-10-27 16:31:20
孙其峰,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1920年生于山东招远,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曾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等名家。长期以来,作品与艺术主张在艺坛影响深远。 坚持记日记 每天都能画 新报:看您精神状态这么好,身体还算不错吧? 孙其峰:现在思考能力还好,就是记忆能力差很多了。眼下的事情还记得住,有时候一两天前的事情就记不清楚了。所以我现在都每天记日记,记了很长时间了,可以帮助我处理很多事情。 新报:听您身边的亲属讲,您现在每天还都能坚持创作。 孙其峰:我现在体力不好了,画一个小时还行,时间再长就有些吃力了。我现在感觉是想干的事情很多,能干的事情不多了。前一阵子我的手有些抖,现在治的挺好,医生说有点帕金森综合征,医生给的办法也很简单,让我喝咖啡。我其实这一辈子都没喝过咖啡,但听医生的话就喝一些,结果右手果然就好一些,平时不抖了。但是左手还是有些抖,我也不去管它,因为有右手能画画就行了。 坚持继承传统未曾动摇 新报: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文化传统,但是在艺术领域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对传统应该全面继承,有的人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应该创造新的艺术语言。您作为一位致力于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老艺术家,是怎么看待文化传统的? 孙其峰:传统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不像有的国家拿不出什么丰富的历史出来。我们身边的一块古代砚台就可能比有的国家历史还长。我们的文明是一步步传承下来的,这种传承你想脱离也脱不开。曾经有几年把传统反对得很厉害,当时好多画花鸟的画家都改画人物去了,画很多符合当时潮流的宣传画。我搞的是花鸟画,也没法画什么“造反”。我当时就想,搞社会建设也得注意精神生活建设呀,无论怎样,你公园里还得种鲜花,也不能把鲜花拔掉全种成高粱谷子呀,你动物园里还得养老虎,也不能把老虎弄走养成牲畜呀,最起码接待外宾也得需要公园呀。就这样,我就一直没放弃花鸟画的创作。 新报:也就是说不但是现在,在历史中一直存在对传统艺术的价值取舍?作为花鸟画大家,您感觉这种取舍对花鸟画产生过影响吗? 孙其峰:对花鸟画还是有影响的。我在很多年以前就关注过这个问题,我当时就发现许多画花鸟的画家都是1910年左右出生的,1920年左右出生的就很少,因为这一代人在艺术成熟期正好赶上新中国成立,1949年以后有一段时期,是花鸟画的低谷,当时能表现革命题材的人物画家比较受推崇。当时王雪涛、齐白石这些花鸟画大家的作品都很便宜,才几块钱一张。1953年,我在天津的街边看见一个卖画框的,里面有一张王雪涛的画,我问他要多少钱,他告诉我3块钱。我就问他我要是不要画,光要画框呢,他告诉我也是3块。我问他为什么不要画也得3块呢?他说,反正这画也没人要,就是搭着画框走的。 现在画家的人数是历史最高峰 新报:现在这种情况肯定是一去不返了。您对现在的画坛怎么评价? 孙其峰:现在的画坛总的来说是百花齐放,我感觉现在画家的人数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画画的。宋代理宗时期就有国家画院了,可是当时有记载的画家才30多人。现在各个地方都有画院,都有美院,每个地方都有很多很多画画的。当然,这也是好事。 新报:现在大家都更愿意谈论艺术市场,更多关心哪个画家的作品值多少钱,而且许多作品的升值速度很快,给社会也带来了财富效应。您作为一位作品被收藏者们广为追捧的艺术家,怎么看待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呢? 孙其峰:艺术品市场的问题很复杂,有许多种情况。其实一个画家的水平与他的作品价位往往不是等位的,不是你画的能够得100分,市场就能卖100分,可能画得80分的画家,在市场上卖成了100分,而画得100分的画家,在市场上只卖了80分。这种情况历史中也经常有,比如清代有六大家“四王吴恽”,其中“四王”之一的王石谷在当时画就卖得很好,钱多得很。而恽南田同为六大家之一,在当时就很穷困潦倒,死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还是王石谷给他买的棺材。可是现在来看,恽南田作品的价位一点也不低。所以艺术品市场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卖画不像卖豆腐一样,用秤一称,几斤几两就出来了。 人老了都会保守 我也一样 新报:您的作品大家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但是对于现在许多年轻艺术家搞的现代艺术,许多人觉得“看不懂”,对这个问题您有什么见解? 孙其峰:可能人老了都会保守,我现在就算是保守,现在的年轻人老了也会保守。现在有的画家的画我看着也有点吃不消了。绘画这个东西不是针对自我的,最后是要给群众看的,就和电影一样,是需要观众的。现在有的画家不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对的。许多老一辈的画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齐白石,他的画就是给大多数人看的。所以画画是和唱歌、演戏一样的,不能自己觉得好就行,好要接受观众的检验。现在有的画家从作品上来看,好像不太考虑观众的感受。在画画中,比如你往黑里画可以,但是不能最后像一张黑纸一样,画的淡也可以,但是也不能淡得像一张白纸一样,这里面要掌握好一个“度数”,可是这个“度数”也不像数学一样有具体的数字标准,要全凭着画家自己主观掌握。人干什么都得有“度”,就像吃饭一样,鸡蛋好吃,你一顿吃200个也不行。 新报:您在年轻时面对各种艺术潮流有怎样的心态? 孙其峰:我们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现在各种艺术潮流之间变化得很快。包括明代、清代,艺术潮流演进得很缓慢,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东西。现在很快就有新的思想诞生。当然,画家也应该有创新的思想,对于创新的尝试也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必须100分,也应该有一个过程,要慢慢来。 新报:现在艺术品市场中关于您的假画有很多,您怎么看待假画的问题? 孙其峰:假画的问题也很复杂,市场上别人造的我的假画有很多。我也想过,如果有一个人,他的生活很成问题,通过造我的假画还能解决温饱,那就让他造去吧。但是,他如果已经生活得很好了,还在专门造别人的假画,那就很不好了。 采访手记 年已9旬的孙老是天津画坛的一面旗帜,至今仍在高高飘扬。去年年底,孙老还荣获了全国书坛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终身成就奖。提起孙老,画界与收藏界的许多朋友都有很多话要讲。孙老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总是乐于助人,哪怕近年来年事已高身体不便,对于公益与慈善事业,也总是乐善好施,这种老一辈艺术家的品格,足以担当“德高望重”四字。作为著名画家,孙老的勤奋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孙老不但画画得好,于书法,于篆刻,乃至艺术理论方面,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最重要的是孙老的作品一直为公众所喜闻乐见,这与孙老“艺术当为人民服务”的主张是分不开的。有业界朋友认为“孙老就是天津的齐白石”,现在看来,此言一点不虚。(撰文/马驰 本文特别支持/孙其峰书画苑) () |
上一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
下一篇:乐清版画家郑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