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马------中国画家赵太极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8
时间: 2012-06-08 16:12:21
作为炎黄子孙,这位从小喝着“母亲河”水长大,以画马为畅神的国画家赵太极,背后有着五千年古老中原文化底蕴的依托和传承。“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画家的祖籍“河洛文化”发源地------河南省洛宁县,一个“龙马”、“神龟”现世的地方,一个钟灵毓秀之地,自然是书香门第,世代相传。
在中国人的心脉里,老子的道家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太极”哲学,大到宇宙之道,小至男女之道,都不外乎“阴阳”二字。阴阳互为其根,世界万物得以延续和发展,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和谐”。
赵新宇:号太极,2005年与风水大师黄道结缘,并为大师绘制《伏羲圣像开光图》,黄道为画家取号“太极”。赵太极广结善缘,早期经少林寺释德扬禅师引荐,拜素喜大和尚为师,取法名德妙。师父圆寂后,在素喜周年法会上为恩师绘法像,以报恩德。2006年在深圳弘法寺本焕长老百岁寿辰庆典活动中,为本老敬绘法像《皆大欢喜》,得本焕长老赞誉并收为徒,赐法号常新。此后赵太极在弘法寺一住就是数月,并为长老绘制了二十余幅画像。零八年太极在深圳完成了巨幅长卷《奔腾奥运》,师傅看了赞叹不已,随手为太极题字“大吉大利太极马”,这是对北京奥运圆满吉祥的祝福,也是对弟子的鼓励与祝福。赵太极下一步还将绘制一百位大德高僧的尊像,用画笔书写心灵的篇章。
赵太极的人生坐标就是追求自我的完善,寻求人与自然的统一,通过肉体和精神的内外双修寻找答案。近年来,他常游历于道观、寺院之间,寻访禅道高士,虚心求索,感悟天人合一之道,从另一个角度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己对当前艺术领域的解读。特别是在当今这种被经济浪潮所辐射的时代,仿佛去俯下身心平和无欲地研究内心深处的世界,在当前的潮流中确实是逆水行舟,这需要的是对天道的一种认知和对自我的一个承诺。
赵太极的中国画作品给人的是一种气势,一股灵动,一种从大自然中提纯出来的道法,她包含着一位年青艺术家独有的无为与豪迈。从早期的西画创作,到后来的以马为主的中国写意画,在创作期间,他通过多年的对大自然的身心感悟,对东西方的文化艺术、宗教和思维比较与研究。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以中国画独有的语言来表现画家内心世界,以及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理解与审美。赵太极认为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里饱含着儒释道的精髓,包含着东方文明和智慧。要写好书法、领悟国画的境界,须参禅悟道,通古了今。赵太极认为绘画只是感知人生、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入世为的是出世。
近年来,赵太极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一步步迈出坚实的步伐。中国自古善画马者无数,但留下姓名的寥寥可数,唐朝曹霸、韩干、李公麟,元代赵孟俯,明代赵子昂,清代郎世宁而已。近代徐悲鸿、戈湘岚、马晋,这其中每一个名字,在赵太极面前都是一座山峰,时代在变迁,历史走到今天又是一个辉煌的盛事,站在巨人的肩上会看得更远。为了把画马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画出具有划时代气息的盛事之马,太极除了研究历代画马大师的神采,最终拜马为师,拜自然为师,他曾在新疆大草原一蹲就是四、五年光景,画了上万幅素描写生,长年与牧民和马为伴,真正从生活中提取养分和灵感。
现如今画界名家很多,一种在“朝”,一种在“野”,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当代中国画坛这种现象。就此,在太极看来并无太大区分,用太极的话来讲“在你心里想要做什么,那是最为重要的!艺境既禅境,将一念贯串你的一生,乐在当下最为重要!”俗话说:“心中无界画方无界”。作为时代艺术的从事者,应把眼界放得更宽阔一些,乐在其中最为重要。太极说:“艺术家最需要的是对于创作具有与生俱来的活力,对于美具有原始的冲动,以独具特色的画风与观者进行视觉与心灵的交流。
近年来赵太极常住道禅寺院,在红尘与禅院之间参禅悟道,拜访高人,提高境界。以中国画的手法,创作了大量惟妙惟肖、千姿百态的人物肖像,各界社会名流都成为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对象。太极为少林寺大和尚素喜精心创作多幅肖像,为少林寺所收藏。中岳庙道长黄志杰邀太极为之创作肖像,珍藏于中岳庙。易学风水大师黄道收藏太极为之创作《开光图》,为广东东华寺主持万行禅师创作肖像,受湖北归元寺之邀为昌明大法师周年法会造法像。2008年新春来临之际,赵太极先生客居深圳仙湖弘法寺三个月之久,为一百零一岁的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贺寿,并精心绘制三十余幅法像,画面栩栩如生,得到本老的高度称赞,看到太极为奥运会所献的二百米长卷《奔腾奥运》,挥笔为赵太极写下“大吉大利太极马”。
赵洛华夏根,
太宁大河魂,
极者胸中意,
画至禅妙境,
马到神驰坤。

下一篇:评赵新宇的《西域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