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人物之丁井文
- 作者: 秩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6
时间: 2011-05-06 10:03:05

丁井文(1914.3—2003.5.4),字劳丁,河南信阳人,中央美院附中原校长,曾兼任文化部国画创作组副组长等职,回族。擅长美术教育、中国画。2003年5月4日在北京逝世。
1931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专,当过数载美术教师。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组织抗日游击队任连指导员。1939年奔赴延安,1940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画。1949年随中央机关进京,曾为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家庭美术教师。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被任命为院办主任、人事处长,后又先后出任美院国画系主任、美院附中校长。 第三、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炎黄艺术馆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延安时创作多套连环画领袖人像,1951年与王式廓合画《毛主席与斯大林》大幅油画。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5月4日17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儿美术基金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4年5月4日是丁井文逝世一周年。丁井文去世时,正赶上“非典”时期,参加葬礼的只有部分亲属、学生和领导。按照回民习俗和丁老生前的遗愿丧事从简。丁井文走了,却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回忆——.
著名画家王式廓早在“鲁艺”就断言:丁井文在美术创作事业上,是前途不可限量的。他在延安时期画“朱毛”领袖像,画《张思德》连环画和墙壁宣传画是出了名的。新中国建立初,他和王式廓合作的大型油画《毛泽东和斯大林》,得到徐悲鸿和美术界的广泛赞誉。但自1949年进京接管中央美术学院,任办公室主任及图书馆和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以及1953年创建中央美院附中,并任校长至1983年离休,丁井文将绝大部分精力和心血倾注到日日夜夜的教育行政工作中。尤其美院附中,从校园的基建到学生的食宿,从白天学生的专业课文化课,以及夜间学生被子盖得如何,他都一一做得具体入微,使得学生们的优异成绩引来陈毅、郭沫若、江丰等许多领导人一次次光临,并给予高度赞扬。丁井文这种“小盆栽大树”的教育思想,在他和全体同仁的共同不懈努力下,终于为共和国培养出王学仲、周思聪、韩书立、韩美林、金鸿钧、张仁芝、李中贵、王仲、孙克、史国良、郭怡?、张立辰、金连经等著名艺术家。
1977年,中央美术学院重建国画系,丁井文为主任,他不分门派,不分地域,唯才是用,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和叶浅予等老教授陆续上岗,他又想法子或挖“墙脚”,或“迂回运动”,将张立辰、郭怡?、贾又福等一批有才干的中青年业务尖子弄到美院国画系,不但为美院老中青师资人梯接续奠基,还提高了美院的定位和分量。
“文革”后,文化部为复兴中国画艺术,解放大批艺术家,组建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前身),丁井文担纲常务副组长。他对有作为的艺术家逐一注册,从“牛棚”、“农场”、“陶瓷厂”和山林野岭中,将刘海粟、程十发、朱屺瞻、石鲁、何海霞等一大批画坛巨擘调入京城,不但在友谊宾馆给他们开辟良好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后移至颐和园),还让他们解放思想,放胆创新。一批划时代的国宝级艺术珍品因此问世,并装点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中南海、联合国总部和各大宾馆饭店。
上一篇:国画大师之徐渭
下一篇:美术教育人物之谢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