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先生名字由来——“滨虹亭”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8

时间: 2015-05-06 15:27:31

  
      黄宾虹是中国美术史上成就卓然的大师,建国初潘天寿先生便称其为“五百年间名世者”,今日艺坛,人们尊黄宾虹为“画之大者”,对黄宾虹的推崇已是前无古人。“黄宾虹”这三个字将永载史册,光耀千古。但是,凡艺术圈外之人,大多不清楚黄宾虹之名的来历。其实,黄宾虹原名黄质,字朴存。只因故乡潭渡村头石桥南岸原有一“滨虹亭”,为不忘故里.而别号“宾虹”。他的别号很多,但大多与故乡相连,如“滨虹生、滨虹散人、滨公、宾公、冰虹、冰庐、虹庐、虹若、虹叟、黄山山中人”等,他的室名“宾虹草堂、石芝阁、冰上鸿飞馆”也与故乡潭渡有关。为筹备黄宾虹诞辰14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春节刚过,我就与几位同仁一道,赴潭渡寻访“滨虹亭”遗址。
      滨虹亭今已不存,到底毁于何时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在潭渡桥头的村口,向几位年长的村民打听,他们都说没有见过滨虹亭。其实,滨虹亭在明代就有了。我从有关材料上读到明末清初的潭渡画家黄吕所著的《潭滨杂志》一书中有记载。为找到史料根据,我向省报的鲍义来先生求助。他很快给我寄来《潭滨杂志》的复印件。这是一本清雍正年间木刻版本的古书,其中有“滨红亭”条目:“滨红亭在三元桥之南,为地仅方丈,为柱十六。二字亦先人所书。当日车欲坠,回瞻我里,暮烟霭杳,树色苍茫,绛气丹霞,水天一色,返照之景,此为最胜。”鲍义来先生注明“滨红亭”的“红”字可能为刻书所误。我认为他的推论有道理。因为黄宾虹在1908年发表的《叙村居》一文描述潭渡村景,其中以目击者的语气明确写道“滨虹亭矗南岸,最著胜。”这年是他离开家乡赶上诲的第二年,对亭的名字应该是记得很清楚的。黄宾虹在自撰稿《八十自叙》中开篇写道“宾虹学人,原名质,字朴存,江南歙县籍,祖居潭渡村,有滨虹亭最胜,在黄山之丰乐溪上。国变后改今名。”这段话对他因何改名以及何时改名都说得一清二楚。
      黄宾虹晚年画过一幅《潭渡村图》,画的左下角桥头有一亭,既为“滨虹亭”,亭的位置在潭渡桥南岸的西侧。画上题款:“黄山丰乐水自发源经行百里至余村居.澄而为潭 唐旌孝公由黄屯源渡河而北,因名潭渡村。濒溪旧有滨虹亭,最据胜。西望云门双峰,为夹峰山脉所从来,天都莲花尤为突起。虹叟。”题款中“旧有滨虹亭”,从语气上揣测,此时亭已倾圮多年。
      滨虹亭虽已不存,所幸遗址仍然完好。笔者写此文的动机是希望有关方面能将滨虹亭的遗址保护起来, 禁止在周围建房。是否重建新亭,可以组织专家论证,或者只需在遗址上矗立石碑,并刻上“滨虹亭遗址”以及黄宾虹因此亭得名的内容即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黄宾虹先生名字由来——“滨虹亭”_黄,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黄宾虹书法艺术刍议

下一篇:黄宾虹先生之故事二则





相关内容

飞澜无声魏紫熙

魏紫熙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

2020-01-03
飞澜无声魏紫熙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

2018-11-26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

2018-01-05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

2017-12-02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

2017-08-26
国画大师—傅抱石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