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堪忧

  • 编辑: 郜元琦
  • 来源: 未知
  • 点击: 2101

时间: 2015-09-18 15:39:55


  正如河流里生物的丰富性需要活水的滋润,也需要沉淀的时间一样,全开放的信息洪流也可能把好不容易累积起的文化冲击殆尽。近日,笔者在广西少数民族区域做田野调查时发现,在发展旅游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在现代文明借助于新媒体技术迅猛传播的信息潮流中,可能加速传统文化,尤其是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被裹挟、包装、曲解,其保存和传承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民间习俗悄然“变味”
  “黑衣壮”作为壮族的一个支系,在广西以及整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有着重要意义。
  广西大石山区那坡县吞屯是黑衣壮之乡,这里颇为偏僻,连手机信号也不好。按照笔者原先的想法,本地应当保持着非常纯正的原生态文化,然而如此偏僻的山寨,并未脱离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步伐。
  一进村,笔者就看到村口挂着牛头,这不是羌人和藏人的习俗吗?跟黑衣壮的民俗风马牛不相及,估计是从某些旅游村学来的挂饰,格外碍眼。
  接下来发现,这个村落整体上已经开发为旅游接待村。当地老妇人为我们进行“传统舞蹈”表演。如“黑枪舞”——舞动黑色长柄矛的舞蹈,与其说是传统舞蹈,倒像是广场舞,疑为应付游客而新近编排的,询问当地人,对方笑而不答,再问陪同干部,答曰:有部分舞蹈是年轻人上网搜舞蹈视频之后编演的。之后,当地人又表演了“8”字舞,说是祈求兴旺发达。然而,对“8”的崇拜是上世纪从香港传来,然后流行于粤方言地区。“8”在壮语中与“发”并无谐音。最后一个舞蹈是游客与当地的舞者围成一圈跳集体舞,这更让笔者生疑。笔者所阅读到的有关壮族的史籍文献,从未提及此舞蹈,而且,现在许多少数民族景区似乎也流行此类集体舞。
  旅游宣传提供片面信息
  许多网站介绍,黑衣壮的文化特征为“服饰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等。但笔者向当地人细致询问时,才得知还有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黑衣壮服饰的主要染料来自大山里随处可见的植物蓝靛草。除了黑衣壮之外,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也曾使用此染料制作服装,只是没有黑衣壮这样从头饰到衣裤都是纯黑装扮。当其他族群已经不再以黑衣为风尚服饰时,黑衣壮仍然以此为衣,一定程度上暗示着这里在旧时代属于文化传递较为边缘的地区。“黑衣”在当地实际上曾含有贬义,而目前,网络上的资料只提供了片面的信息,让浏览者误以为只有“以黑为美”一种说法。
  其实,许多真实的民俗由于缺少噱头往往寂寞无声。2014年,笔者曾夜游广西龙胜,沿着河岸行走时,看到当地老妪和老翁相互对歌,歌词用的是瑶语,调子凄切哀婉、若泣若诉,与白天青年男女热闹非常、欢声笑语的情歌对唱大异其趣。而且,与白天歌圩者看见人来就唱得更起劲完全不一样,这些当地老人看见有陌生人经过就降低嗓音,歌声含混不清。
  笔者询问得知,他们所唱的内容乃是老年生活的不愉快,如婆媳矛盾、父子代沟、残年病痛,以及回忆当年美好胜景不再,内容伤感凄切。笔者忽然意识到,许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是有选择性的,公开对外的基本上是能够吸引游客、热烈奔放的。因此,游客就被误导认为对歌都是在白天进行的,内容都是热烈开心的,而另外一部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已经被有意识地屏蔽了。
  保护传承真正的“原生态”
  此次调查时的导游是本地女孩,高中毕业后从事工作,她身上的黑衣壮服饰已不是传统手工制作,而是购于县里的商店。当笔者问她日后的打算时,她坦言:“我以后肯定是要嫁出去的,谁想待在这种艰苦的地方啊。”在当地,作为中坚力量的青壮年多已外出打工,年轻人接受、认同和追求的,是由大山外面的“时髦”生活方式。
  在吞屯的酒吧里,无论是游客还是店主都习惯性地开着手机,通过手机信号或者店内Wifi进行通讯交流。一位本地女孩聊起最新的韩剧如数家珍,另一个女孩对手机及手机游戏等颇为熟悉,可对本民族的诸多民间信仰则较为漠然,竟然不太了解花婆神信仰,而这一信仰乃是广西壮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信仰的重要核心。
  这就是现代性横扫一切的可怕力量。互联网时代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挑战,在现代性文化的整体冲击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如文字材料的编撰整理、影像资料的拍摄和归档,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当务之急。这些整理后的全面而可靠的资料不能仅仅留存在资料库中,而是要适应和借助网络时代的发展,及时以多种形式面向大众展示出来。这些工作如果不尽快开展,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文化将很有可能迅速地无记录消亡,或者被“旅游化”的民俗所取代,日后再想深入细致地做相应研究,也只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少数民族_原生态文化_保护堪忧,作者:郜元琦,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曾国藩谈教子:赶鸭子上架也是成才之道

下一篇:蒙古族腰带不离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蒙古族腰带不离身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独特的…

2015-09-22
蒙古族腰带不离身
汉族衣冠源远流长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

2015-10-19
汉族衣冠源远流长
河南出台彩礼指导标准,最高6万元

河南出台彩礼指导标准,濮阳台…

2017-01-04
河南出台彩礼指导标准,最高6万元
2017年郑州古玩城新春庙会开幕

新春庙会、腊八祈福,在我国民…

2017-01-07
2017年郑州古玩城新春庙会开幕
河南这两个县名字都是皇帝赐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河南古称中…

2017-01-15
河南这两个县名字都是皇帝赐的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