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子的变迁:从手稿到电脑文字稿
- 编辑: 苗恒
- 来源: 人民邮电报
- 点击: 35546
时间: 2016-04-02 11:19:29
日前整理旧物时,我发现了一些过往的手稿,有的稿纸业已泛黄,但字迹仍很清楚。手捧昔日的劳动成果,内心浮想联翩:
夏日炎炎,蚊虫叮咬,别人在纳凉的时候,我却在冥思苦想,奋笔疾书……
数九寒冬,手脚冰凉,坐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电视当然惬意,可我却想起了一个好题目……
这些年的勤奋笔耕,虽未能让我成为大家或名人,却也有2000余篇文章得以发表,且成为江苏省作协会员。这些手稿之所以能保留下来,盖因我把它作为学习和提高的一种手段,以便在文章发表后与原稿对照,看看编辑进行了哪些修改,高明在什么地方,今后好多加注意。我在写作上能够不断进步,应该说与长期成功运用这一方法是分不开的。
常年笔耕的另一个“副产品”是让我原本不太顺溜的字,逐渐变得有模有样了。由于我的稿件字迹清楚流畅,页面整洁耐看,曾受到多位编辑老师的赞赏,让我很有成就感。记得多年前有位初学者拿出稿件请我帮他看看,我一看他那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糊里糊涂的稿面,当即直言相告:字如同人的脸面,把字练好了,既是对写作的敬畏和尊重,也能给编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写作者一定要练的基本功。当然,我并不是说编辑会像以貌取人那样以“字”取“稿”,但任何文字工作者,对看起来赏心悦目的稿面都不会无动于衷;而你的字龙飞凤舞得让编辑猜哑谜似的才能看懂,让你当编辑你愿意那么费劲吗?他哑然。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手稿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且不说众多作家早已用电脑写作,业余作者如我,亦从1996年起就用上了电脑。开始在电脑上打出文章后,再打印出来用传真发往新闻单位;有了互联网之后,输入电子信箱,鼠标一点,对方瞬间即可收到,真是方便快捷。传统观念上的手稿变成了电子文档,存放在电脑里、软盘中或云上,寻找查阅都极其方便。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电子文档的优越性自不待言,但不出问题便罢,出了问题让你哭笑不得且无可奈何。多年前,还是使用软盘那会儿,有一次我想查阅以前的一篇文稿,把软盘插入电脑后,读不出来,显示软盘坏了!这就意味着盘里的那些文稿都永无出头之日了。幸好我有备份的软盘,才没有误事。还有一回,我正在写一篇稿子时,领导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我赶紧存了盘。可回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刚才的文稿了。请来电脑高手帮助寻找,终是没了踪影。他怀疑我没存盘或误操作,我大呼冤枉:我是“老手”了,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可不管你有多大本事,文稿愣是没啦,除了重写还能如何?
用电脑写作20年,动笔写字机会很少且不习惯了。前些年每逢元旦春节,我要给朋友寄贺年卡,觉得还是用钢笔手书更亲切一些。于是把笔找出来,可刚动笔我就发现,好久不写字,几乎不会写了:一是写出来的字难看不说,怎么看也不像自己写的字;二是许多常用字的笔画竟记不起来了,写对了也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有一次在写到“旧”字时,对那一竖到底在左在右,甚是犹豫,想到五笔字型里的字根“HJ”才确认应该在左,匪夷所思啊!
这些事情的发生,使我对手书的文稿有了怀念之情,只要保管得当,它们历久弥新且不会丢失,同时还能助人练出一笔好字。真不敢想象,若人们都不写字了,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岂不要失传了吗?
这么一想,我简直有点不知所措了:我今后写稿是该用电脑呢还是该用钢笔呢?再一想,就算我用钢笔写出来了,岂不还是要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文档才能发稿?现在哪还有媒体是接受纸质稿件的?若那样,编辑岂不都改行当打字员了?罢罢罢,电脑写作看来是必须坚持的。至于写字难看和不习惯的问题,好办,索性另外挤出点时间,把硬笔书法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两不耽误,岂不就两全其美了?想到这儿,我莞尔一笑,给自己点个赞:好主意!(闻石)
上一篇:写好作文从写好日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