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捐赠活动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164

时间: 2016-07-04 14:47:57


 
  吴冠中在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与新加坡有深厚渊源。2008年9月,高龄89岁的吴冠中将个人113幅,当时价值约6600万新元的画作捐给新加坡美术馆,在中国和新加坡引起很大反响。
  在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中,有其精神父亲鲁迅的形象与野草共生出现在作品《野草》中。吴冠中说过,“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我讲过一句很荒唐的话: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那时受到很多攻击,说齐白石和鲁迅怎么比较。我讲的是社会功能。要是没有鲁迅,中国人的骨头要软得多”。
  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据介绍,此次香港艺术馆获赠的5幅画作均为水墨作品,其中4幅为2010年的新作,包括《休闲》《幻影》《梦醒》和《巢》;另一幅为2001年创作的《朱颜未改》。
  2006年9月,他将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长江》及水墨画《江村》、《石榴》3幅作品无偿捐赠国家,并永久珍藏于故宫博物院,87岁高龄的吴冠中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作品捐赠。8月27日,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广场举行了“奉献——吴冠中《一九七四年·长江》等作品向国家无偿捐赠仪式暨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开幕式”,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受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委托代表文化部向吴冠中颁发了捐赠证书,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党组成员冯远和著名画家黄苗子、袁运甫等出席,郑欣淼、冯远先后致辞。由文化部主办,故宫博物院承办,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等协办的“奉献——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也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城楼开幕。
  《一九七四年·长江》是吴冠中画作中最富传奇性的一幅。该画长603厘米,高19.5厘米,是一幅画在纸上的油画长卷。据介绍,1974年北京饭店装修需要创作一幅大型壁画,计划以长江三峡为题材。黄永玉、袁运甫等几位艺术家接到该任务,55岁的吴冠中也被从农村调回。他们为壁画创作赶赴长江写生,长达3个月,行程逾万里。但受到“批黑画事件”影响,此次创作最终夭折,吴冠中根据写生素材画了一幅画稿,由于是稿子,便画在了纸上。之后,吴冠中搬了几次家,此画稿辗转迁徙也被逐渐淡忘。直到2004年春节,吴冠中长子吴可雨从新加坡回来,无意间在床下闲置的杂物抽屉中发现了一个旧信封,里面有一卷没有落款、没有题名的油画,他拿着画忙去询问父亲,才知道这就是被认为已丢失多年的《一九七四年·长江》。30年时光匆匆流逝,该画纸背发黄变脆,但画面完整无损,油色尤鲜,后经吴冠中友人装裱师张世东精心装裱,这幅长卷被托裱在6块对接的纸板上。
  与《一九七四年·长江》相比,吴冠中捐出的另两幅水墨作品《江村》和《石榴》也毫不逊色,在巴黎、香港展出后,一直留在新加坡,是典型的“吴家作坊”作品。《江村》创作于 1991年,描绘了四川北部大足河一个山坳里江村的风光。画面以黑色几何构成为主,银灰色的坡岸,围绕村落,江上波光成线,是吴冠中乡情的寄托与慰藉。《石榴》创作于1992年。吴冠中对曾下放河北获鹿县李村的石榴留下了难忘记忆。在画面上,墨枝交叉,直线、弧线,收缩、放射,竭力发挥线之体量,饱满的果实表达了生命的充实和无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吴冠中的捐赠活动,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吴冠中的作品展览

下一篇:一以贯之





相关内容

飞澜无声魏紫熙

魏紫熙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

2020-01-03
飞澜无声魏紫熙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

2018-11-26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

2018-01-05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

2017-12-02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

2017-08-26
国画大师—傅抱石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