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绘画艺术特色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174

时间: 2016-07-04 15:33:47



 
  吴冠中先生在谈及其绘画创作时说:“我曾将油画和水墨比之陆路和水路,我是水陆兼程者。兼程当然比单程辛苦,但兼程较易克服单程者所遇山穷水尽的困惑。这其实也是继承与吸取外来的关系问题。作者有国籍,作品却无国籍之限,因人情与审美最终是相通的,隔膜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现象。”
  年已九旬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是将中西艺术相结合的一代大师,他终生致力于探索中西艺术。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年少时本已学工科的他在一个星期天被朱德群带去参观国立杭州艺专,在那里,吴冠中看到了令他震惊的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也使他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艺术之路。大学期间,他师从潘天寿、常书鸿、关良,打下了深厚的油画和中国画基础。1942年,吴冠中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于1947年公费留学法国,在国立巴黎高级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在苏弗尔皮教授的严格指导下,吴冠中加深了对西方艺术的理解。在巴黎期间,吴冠中不仅到处参观博物馆,比如卢浮宫等,而且每到假期,便去国外参观博物馆和古代文化遗址,汲取艺术营养。1950年回国后,吴冠中曾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任教期间,他向学生宣讲绘画艺术要强调自我之感受以及形式法则,他认为:“绘画的美主要依靠形式构成,在绘画中必须讲形式。”在“文革”期间,他仍坚持油画和水墨画创作。改革开放后,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绘画创作经验,做他的《在绘画实践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体会》学术演讲,并发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在绘画创作上“强调绘画本身就是语言,形式的语言”,在当时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他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p#副标题#e#

  吴冠中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评论家。他的艺术思想以创作实践为基础,近几十年来,他写过很多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一篇数千字的文章――《笔墨等于零》。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当时中国艺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赞同声,亦有反驳声,许多艺术家、理论家、评论家对这一命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这篇文章即便在今天,仍有着不凡的意义和影响。“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句话是此篇文章的中心所在。最早提出“笔墨等于零”这一理念的是石涛,他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就是这一观点的雏形。吴冠中在《笔墨等于零》一文中阐述了艺术的创作规律,认为笔墨随着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呈现出新的状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序文中认为:“我国三百年来因过分地重视笔墨趣味,而忽视了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意境。”如果过分强调笔墨,就会失去作品原有的目的,必是喧宾夺主。笔墨在吴冠中的眼中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绘画所需的技巧,它永远臣服于情感,是艺术家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说:“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艺术就是通过外在形式表达思想感情,这种形式可以有很多,笔墨只是其中之一,不具有任何重大意义。这并不是说绘画创作中不需要笔墨,而是强调笔墨只是方法,不是目的。艺术最重要的职责在于表现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情感的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不能将笔墨作为绘画的主题,它只能束缚情感的宣泄。所以,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看法,其实就是对艺术创作的最准确、最负责的一种诠释。
  吴冠中先生认为:“风格不是自己造出来的,造出来的都是假的。风格是你自己走自己的路,爬也好,走路也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走,留来的脚印就是风格。风格是你走在前面留下来的背影。所以,我从来没考虑风格,只考虑真的感情。”“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我分析自己对名家与名作看法的转化因由,要害问题是着意于其情之真伪及情之素质,而对技法的精致或怪异已不再动心。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吴冠中是一位十分重视情感表现的艺术家,他在《一个情字了得》一文中讲道:“艺术的失落同步于感情的失落,我不信感情的终于消亡。”《辞海》中关于“艺术”的解释是:“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力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那么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观照,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正如夏加尔曾说:“我画中的红色,那不是颜料,是我的血流淌在画布上。”艺术家最初、最原始的情感思想通过一种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得到抒发、宣泄,从而创作出艺术品。感觉的真实来源于内心的真实,吴冠中先生就是一位天性率真之人,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他的代表作《一九七四年?长江》、《江南之家》、《小鸟天堂》、《白发之花》等充满着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也是艺术家对内心世界的表白与期望。灵感与感受都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抓住这种感受就应将它表达出来。吴冠中说:“画家应当主动地去画,冲动地去画。”
  吴冠中绘画艺术形式的美感都来源于生活,他多年行走在水乡间、山河间,捕捉自己对于大自然真实的感受和情思,寻找出了一条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
#p#副标题#e#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将中西绘画艺术完美融合的大师,其绘画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20世纪50——70年代,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探索的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力图把欧洲古典油画色彩的丰富性、塑造的细腻性以及油画作品的直观性与中国绘画的写意、中国文化精神相结合。20世纪70年代开始,吴冠中逐渐开始了中国画的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他自称是中国文人画的继承者,“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他并没有抛弃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但他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笔墨形式,而是酣畅淋漓、无所拘束地表达一位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情感,是他运用中国绘画的传统材料对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阐释,具有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吴冠中的绘画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他的家乡、初春的新绿、飘逸的柳条、薄薄的雾霭、静静的湖水、错落有致的黑瓦白墙,画作和谐而清新的色调,宁静而淡雅的意境,浓厚的生活气息,产生了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他创造出了新的水墨画节奏,运用点、线、面的交织将大自然生命的运动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他擅长概括对象,画面有一种抽象的线条美,形式丰富而又章法有致,色彩变化细腻丰润而意境极富东方传统意趣。他不刻意摹古,不刻意追随历史上的大师,也可以创作出具有中国味十足的绘画,不失中国绘画之精髓,不失中国民族绘画之精神。正如吴冠中先生曾说:“我觉得中西必须是一种互相碰撞,互相吸收,吸收之后再保持我们的特点,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路。”
  吴冠中一生致力于中国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为油画与水墨画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他在《油画实践甘苦谈》一文中说,他的生涯、艺涯充满了酸甜苦辣。他也曾公开承认自己是叛逆性格的艺术家,正是有这样一种叛逆精神,才造就了吴冠中这样有独立思想、独立情感、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吴冠中绘画艺术特色,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吴冠中作品欣赏

下一篇:中国绘画的庞薰琹





相关内容

飞澜无声魏紫熙

魏紫熙是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

2020-01-03
飞澜无声魏紫熙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

2018-11-26
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

2018-01-05
一级美术师——王西京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

2017-12-02
苏大宝沙画五步法
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

2017-08-26
国画大师—傅抱石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