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堆在绘画中的运用
- 编辑: 未知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314
时间: 2019-03-13 15:33:57
马未都曾经说过,中国文人的审美观有四个层次:最底层的叫艳俗,第二层是含蓄,第三层叫矫情,最高层次的是病态。
过去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题材,喜欢将一些文人废纸篓里的“垃圾”作为描绘对象,恰恰体现出马先生所说的最高层次的“病态”审美,这就是“锦灰堆”。
更多的人知道“锦灰堆”这个词,想必跟王世襄先生不无关系。这位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的收藏大家,不仅能玩,也能写,还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就有以《锦灰堆》为名的自选集,共分三卷,收录了他对于古诗词、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的研究。
王世襄先生在全书扉页上写有此书名为《锦灰堆》的缘由: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
这虽是王世襄先生的自谦之语,但其中也阐明了“锦灰堆”一词的来历。相传,元初的绘画大家钱选,一次醉酒兴起,便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剩菜残羹,信手绘成一幅横卷。旁人见了,个个称奇,随即挥笔题款“锦灰堆”。此后,这种有别于当时工整、秀美画风,具有鲜明特色的“锦灰堆”,便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后来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
创作“锦灰堆”时,一般是先在画纸上框定轮廓,形状不拘,然后从中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稿、缺损的拓片等等,而且大多是一副破旧的样子,就像从文人的废纸篓里拾出来似的,所以也被人形象地称为“打翻字纸篓”。
“锦灰堆”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写实的画法,突出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破”字,要画出破碎、翻卷、重叠、玷污、撕裂、火烧和烟熏等古旧样貌,给人以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感觉。同时,残缺的文字和图案,还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平添了一丝遗憾之美,而这些也都是“锦灰堆”艺术的魅力所在。
此外,在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中,一般比较忌讳几何图形的出现,也忌讳平行,交叉等弊端,而“锦灰堆”所描绘的却正是这样的物品。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也让这种艺术形式看起来跟西方的拼贴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锦灰堆”本身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其绘制难度极高。它要求画家必须是诗书画印的全才,既要精通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题材的工笔、写意画法,也要会模仿真、草、隶、篆等各家书体,篆刻各类印章,更要对古画、古籍、古器等文物的年代、出处有所研究。
到了明清时期,“锦灰堆”逐渐衍生到瓷器和鼻烟壶上,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在日本、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均有所发现。
在日本的传统艺术中,其实也有类似“锦灰堆”的艺术形式。不过,以“物哀美学”著称的日本人并没有采用残缺的书页、画稿来构图,而是用完整的图案来进行拼贴,统一中有变化,充满了装饰美。与之相比,中国的“锦灰堆”则显得更加洒脱不羁。
少儿画苑
上一篇:彩铅有几种类型
下一篇:水粉画与水彩画有什么不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