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线上展玉雕技艺 稀世作品《龙舟》引“围观”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1449

时间: 2020-09-21 18:19:21

  “玉不琢,不成器。”2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首次以直播的形式为民众解读源远流长的岫岩玉雕技艺。

  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为中国历史上的名玉之一。岫岩玉雕是以岫岩地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技艺。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其技法丰富,以“素活”见长,难度极高。

  生于1957年的王运岫自16岁起,便师从著名玉雕大师贺德胜、费永祥、杨永珍,专攻“素活”雕刻,曾多次获得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50余年来,王运岫努力扩展岫玉素活的技法种类和用料范围,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坚守,早已成为岫岩玉雕的执着守护者。“在所有玉雕作品中,素活的艺术价值最高。”王运岫如是说。

  近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云上”《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该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利用多种网络媒介带领民众走进大师工作室、观名家精品、赏非遗技艺,同时,与传承人在线交流,学习鉴宝技巧等。作为本次活动第四期主讲人,王运岫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一起走进岫岩玉雕的奇妙世界。

  当日,王运岫向网友介绍了他亲手雕刻的《和田玉——烛台》《翠玉——四喜坛》《冰料——母子炉》等40余件精美的玉雕作品。“好细致的雕工!”“玉件原来可以如此光滑、明亮、柔润。”网友对王运岫的作品《龙舟》如此评价。

  王运岫说,《龙舟》全部由河磨玉材质雕制而成,全国仅此一件。河磨玉稀少珍贵,玉体经土浸风化等原因形成石状物包裹,看似普通,但质地最细腻、最油润。经加工出的工艺品更是精妙绝伦,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在制作过程中,王运岫将古代建筑题材“龙舟”引入“素活”工艺,以立体圆雕、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透雕等技法,使作品生动逼真,如实物一般。据王运岫介绍,当玉器雕刻完成后,要用砂纸和柔石对其打磨和抛光,最后用蒸锅件加热、刷蜡,他花费一年多时间才制作完成。

  据悉,素活工艺主要依靠师带徒的社会传承方式得以延续,曾因难度高、耗时久、玉料难选而险些失传。王运岫首次以直播的形式在线上分享玉雕技艺,希望藉此机会,激活非遗传统文化的生命张力,为传承岫岩玉雕技艺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guoxue.k618.cn/gxjt/./202005/t20200527_18021095.htm)

上一篇: 南京博物院“融·合”特展: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奠基史

下一篇: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古芮寻微 故国韶光





相关内容

“十大语文差错”意义不只纠错

平平仄仄谱写成诗,一撇一捺都…

2024-01-05
“十大语文差错”意义不只纠错
红色文化为百年辉煌铸魂

历经沧桑,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

2022-02-28
红色文化为百年辉煌铸魂
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2-02-28
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

2022-02-28
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深耕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

2022-02-28
深耕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