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创客有大创意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814
时间: 2017-04-08 10:46:27

唱歌、跳舞、画画、书法……这些艺术类兴趣小组通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收获大批粉丝;近年,有另一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出现,也逐渐进入家长、孩子的视线范围——创客。
那“创客”的内涵是什么呢?广州创客空间负责人刘建荣表示,创客教育不应仅停留于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能力的比拼,更应着眼于考验青少年的社会决策能力,“掌握3D打印机等工具的使用只是创客教育的部分”。
孩子的爱心是做创客的前提
在国家重视“创新中国”的大背景下,校级、地市级、省级、国际级的创客大赛让人目不暇接,大多数活动注重强调青少年在STEAM方面的能力。
不少家长将创客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制作科技小玩意,例如用3D打印技术建模并打印出一件孩子设计的物件,或者利用电子元件搭建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机器人等。
其实,这只是停留在制作层面。因为3D建模、电子元件的使用只需要通过有效的学习就能长期掌握,并未能完整地体现“创客”的内涵。
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广东省创意经济研究会会长张耀辉提出,儿童创客教育是以问题为导向,动员儿童用直觉去发现问题。前提是孩子对人类的关爱。他举例说,如果看到妈妈从厨房出来汗流浃背,孩子上去说,“妈妈,我替您做吧”,这是孝子。如果他善于观察,把妈妈汗流浃背作为一个问题,归纳和总结后,发现抽排油烟机有违背人性的设计,就是以爱为基点产生的创意结果。
动手能力是第一素质要求
广州市第97中学创客空间主持人钟铧主任认为每一个人只要把想象中的概念制作成产品,都可以称之为“创客”,而创客空间则是提供更多方式和方法去实现这些想法、概念。
在97中创客空间里,有热转印机、光敏印章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画的图案通过热转印机印在水杯、衣服上,通过光敏印章机做出自己需要印章,通过建模用3D打印机做出摆件等……
钟铧指出,快速成型工具相对传统简单工具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但未必要完全依赖它们,“像3D打印出来的产品可能有一些瑕疵,我们用刀、剪、钳等简单工具可以修补到这个瑕疵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打印了”他认为创客教育所要求学生的各种素质中,动手能力是第一位,熟练掌握传统简单工具是每一个小创客必备的基本素质。
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掘潜能
在每周三兴趣小组课时间,海珠区逸景一小金穗校区的创客空间内,同学们都会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上的工具练习电子制作等基本功。
该校创客空间主持人刘玉霞副校长表示,电子制作是兴趣小组课程的一部分,像接下来的校际环保科技大赛,还会让同学们写想象作文、动手制作环保小玩意,这就考验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她介绍了其中一个学生作品——广州塔模型,“学生一开始见到广州塔都会觉得很漂亮,造型很别致,但当他们通过创客教育学会了基本的科学原理,开拓了思维以后,就会考虑得更多,怎样控制灯光变化、受力点在哪里、用什么材质去制作、如何进一步美化模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潜能也会被发掘出来。”
曾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创意展上获奖的逸景一小学生周卓泓和陈禹帆表示,通过创客教育,他们开阔了视野、空间想象能力、组员之间的默契度也大大提升。“当时雾霾严重,身边不少同学也感觉呼吸道不舒服,于是触发了我们制作一个空气净化器产品。外观是叶子形状,看起来就给人清晰自然的感觉。”
周卓泓更说道,自己通过参加比赛,时间观念更强,“会自觉规划好做作业、搞创作和休息的时间。”
市场化运营是进一步要求
刘建荣表示,创客教育还涉及很多范畴,包括创意设计、动手能力、设备选用、团队管理、时间管理、项目预算、探究能力、市场调研等。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仅要体现孩子的创意与制作,还应该受到市场的认可。这是因为离开校园的舞台,创客时刻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创客教育不能仅仅是学习和比拼科学知识,还应当让青少年在理解科学的同时理解社会。
上一篇:上海流行创客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