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黄宾虹集大成就者

时间: 2015-06-01 17:17:15

  “黄宾虹在甲骨文、金文上的成就,近代根本没人能比”,研究黄宾虹的著名学者童中燾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道。而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黄宾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的“五笔七墨”,其中“五笔——平、圆、留、重、变”更是集大成者。童中燾先生也和雅昌艺术网记者分享了黄宾虹“五笔”从何而来,以及其了不得之处。
 
  在童中燾先生的理论中,中国画史可以看作是笔墨发展史,但首先在讲“中国画”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界定,这个“画”一定是要符合两个条件的,一是从绘画中脱离出来的,是书画同源之画。童中燾先生也进一步解释了书画同源的发展。
  
  “书画同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首先是开始于线条,到后来就很明确了,就是骨法用笔,首先确定的就是在顾恺之和谢赫,而进入到唐以后山水画兴起以后,荆浩提出了“六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墨”,之前大家在说的都是用笔,这个时候提出了“墨”的概念,才有了“笔墨”的说法,之于明清之后就是不断的去深化的过程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张彦远提出的“不见笔踪不谓之画”的概念更是明确了中国画中的“笔墨表现”,张彦远之后,元人是以“书体”入画,是某一种书体的笔法去入画,比如金文、大篆、后来的草书、楷书等,黄宾虹就不一样了,他不讲书体,他讲里面的意韵。他讲“不齐而齐”,至于什么样的笔法,他不在乎,黄宾虹总结为“五笔”:平、留、圆、重、变,认为达到这个用笔就好了。
  
  对于这段不太容易理解的“书画同源”的理论,童中燾先生认为黄宾虹主要是要讲“理”,他推崇的是淳朴的“不齐之齐的内美”,就是指其中的“理”,不在乎具体的某种笔法,黄宾虹称这种“理”为“用功的办法”,也是所谓的“用力”的联系。
 
  “黄宾虹给学生写信,要求每天花两个小时在粗纸上练习书法,能够用力,如果没有力,只有用笔,也是不好的。“用笔”是中性的,骨法用笔,没有骨法就不是用笔,所以用笔是中性的,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气韵生动这些中国画的概念,批评的概念,都是中性的。如果有用笔,就要用平、留、圆、重、变,如果没有“五笔”,就是没有用笔,是浮墨,这是底线”,童中燾先生对记者说道,
 
  而这也正是契合了骆坚群的观点,为什么黄宾虹从来没有一篇专门去讨论书法的文章,但是却能够在书法的造诣上如此之高,亦能总结出“五笔之法”。
 
  “书法入画的概念,是张彦远提出的,但是在黄宾虹看来真正去实践的是苏东坡和米芾二人,黄宾虹还有一个矫枉过正的观点,就是书法是绘画之法,虽然他的那么多的文章里边找不到一篇专论书法,但是不要轻视他的书法,因为他所有论画时的立场是书法,从书法这个角度去论绘画,他甚至认为就是像苏东坡、米芾这样的画家,作品并不多,但就如设计界的概念作品一样,从哲学角度起到了概念化的启示作用。他说他们两个人是正统,即使没有太多的作品,但画是正规,道理就在这里”,骆坚群对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黄宾虹之于大书法家

下一篇:何为“以书入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何为“以书入画”?

千百年来,书画家们几乎人人皆…

2015-06-01
何为“以书入画”?
魏碑流行何以未过半个世纪

现在人们所言“魏碑” ,一般…

2018-08-14
魏碑流行何以未过半个世纪
味之不尽《瘗鹤铭》

《瘗鹤铭》是江苏镇江焦山摩崖…

2018-09-04
味之不尽《瘗鹤铭》
全国百所高校设书法本科专业

昨日,陕西省图书馆举办了书法…

2018-06-20
全国百所高校设书法本科专业
书法与笔误:书法艺术既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

书写文字,是每一种古老文明沟…

2018-07-03
书法与笔误:书法艺术既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