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富贵病”良策

  • 编辑: 张田勘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点击: 16809

时间: 2021-05-08 09:19:05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名20至79岁成年人患糖尿病,中国患者数排名第一,约为1.164亿人。今年4月,中国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男性为7040万,女性为59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糖尿病是在今天社会发展和人类演化所产生的独具时代特征的一类疾病——“富贵病”中的一种。之所以称“富贵病”,是因为在贫穷的社会和贫穷人群很少有人患这类病。“富贵病”是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而产生的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它还包括肥胖、便秘、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富贵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负担,仅以糖尿病和肥胖而言,在中国就直接影响到2亿多人。而且,糖尿病和肥胖这两个人群受到的附加症影响还会日益严重,有15种癌症与肥胖有关,同时与肥胖有关的还有脂肪肝、骨关节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症、不孕不育等。

等到疾病产生了再治疗,是下策。除了要花费巨额钱财(“富贵病”治疗费用占疾病负担的60%以上)和未必能完全治愈外,还有可能造成许多副作用。所以,最好的治疗是未雨绸缪,预防为上,而预防“富贵病”最好方式就是改变“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

“富贵病”的产生当然包括遗传和后天因素。有的人类学家认为,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代,人类祖先总是食不果腹,为了应对当时的生存环境,不得不储存更多的脂肪以便在食物短缺时还能忍饥挨饿地生存下来。这种将大量脂肪储存于体内的“节俭基因”现在还在起作用,当人们今天随时都可以获得丰盛的食物和营养时,大量脂肪也会被机体储存起来,再加上体力劳动和运动减少,很容易让人肥胖,并产生糖尿病。这也说明为何糖尿病有遗传性,有糖尿病发病倾向的人更容易储存脂肪。

据此,有研究人员提出,可以用少吃少餐的生活方式改变现代人多吃多餐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肥胖和糖尿病。少吃少餐的模式之一是间歇性禁食,是将每日的禁食时间拉长,从6小时延长到12小时,即一天只吃两餐,或者每隔一天只摄取500卡路里的食物。

已经有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可帮助减肥、改善新陈代谢并降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等。采用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改善血糖调节,尤其是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症状的人有益。另外,间歇性禁食还可以让人们的饮食习惯与昼夜节律保持一致,降低与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肥胖、失眠、糖尿病和抑郁症等疾病风险。

当然,这种一日两餐或每隔几天禁食一天的生活方式还要配合科学的进食方式,如尽量选择天然食物,少食用如饼干、薯条、汉堡等加工食物。每天两次进餐不可暴饮暴食,只摄入正常分量。在12小时的禁食时间可以喝不含热量的水或饮料,如不含糖、奶油或甜味剂的咖啡、茶等。另外,要循序渐进,从每日连续禁食10小时开始尝试。每隔几周延长1小时禁食时间,直到适应每天早、晚各进餐一次。

如果做不到这种禁食方式,也可以采用每餐只吃七八分饱的方式,减少能量的摄入。不过,糖尿病、肾脏疾病、心力衰竭、饮食失调症患者和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不宜一日两餐或间歇性禁食。这种生活方式只是饮食上的改变。如果哪怕多选择步行,以及不熬夜,也有可能与一日两餐配合起来,成为较好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减少“富贵病”。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田勘,来源:北京青年报,来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1120/c14739-31937655.html)

上一篇:辟谣!谁说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下一篇:高枕就能无忧?这么多年的枕头,您枕对了吗?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高枕就能无忧?这么多年的枕头,您枕对了吗?

每个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

2021-05-12
高枕就能无忧?这么多年的枕头,您枕对了吗?
关于空腹的9个真相,一次说清楚

人们感到饥饿的时候通常是食物…

2021-05-12
关于空腹的9个真相,一次说清楚
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猝死这个话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2021-05-12
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类风湿关节炎,这样做运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

2021-05-13
类风湿关节炎,这样做运动
遇见焦虑?接纳、适度宣泄、积极应对

焦虑的核心就是不确定,不知道…

2021-05-13
遇见焦虑?接纳、适度宣泄、积极应对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