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如何在创新中找到守正之路?

  • 作者: 佚名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音乐中国网
  • 点击: 568

时间: 2021-11-04 08:22:52


《春闺梦》

      文艺,需要境界;文艺,也需要镜子。

      有境界,才能气象万千,不断发展;有镜子,才能端正自我,不至于跑偏。有镜子时刻照着,文艺才具备有境界的可能。

      所以,我们需要艺境,也需要艺镜。现在的文艺在艺境上出了许多的问题,恐怕是在艺镜上有所缺失。

      北京青年报从今天开始开设“艺镜”专栏,以文化新闻评论的方式,以新闻媒体的冷峻眼光,洞察和分析当下文化领域新事件、新现象、新趋势和新问题,以促进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理性地发展。

      近日,北京京剧院知名程派青衣演员郭玮在著名京剧艺术家李文敏、王硕的指导下恢复排演了包括全本《春闺梦》《牧羊卷》等一系列程派经典剧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闺梦》,现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都是该戏的后半部,而前面的“送征人”不见舞台久矣。

      郭玮的这次程派经典剧目的复排与演出不仅得到了专业行家的认可,也受到了观众的认可,所谓既“警”了前台,也“警”了后台。作为成名已久的年轻演员,忍受寂寞,再次下挂,重新学习,这在当前的京剧行业,乃至当前传统艺术行业里也是少见,但此举对当前的京剧艺术和京剧行业,都是具有启示性的。

      当前京剧艺术,乃至整体的传统艺术,都遇到了一大危机——什么是标准?例如京剧,谭鑫培走红后,湖广音中州韵始终占据着京剧声腔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是现在“梆子味”京剧、“落子味”京剧却能大行其道;又如京剧“程派”艺术,各种唱法各种腔调,低回婉转、清新幽雅者有之,鬼哭狼嚎、声嘶力竭者有之,胡演乱演、妖魔瞎舞者更有之,奇怪的是似乎只要演员卖力气,不管怎么演都能获得掌声和喝彩,而一些演员也沉浸于这种廉价的掌声与喝彩里自以为是,不能自拔。但是这些演员距离程砚秋先生的艺术是近了,还是远了呢?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众多,但总结起来不过是京剧艺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仍然做得不够,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审美懵懂不明;流量与票房成了决定舞台艺术走向的唯一标准,不管你的艺术水平如何,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社会影响力,只要有流量能挣钱就上台,就可以演,反正也不是黄色低俗的演出,更不是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那碗药汤子,看不死人。

      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工作者来说,帮助观众对传统艺术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让观众能够领略到传统艺术的真正魅力,而不是“雾里看花”,这是紧迫而必须要做的工作。就京剧而言,就程派艺术而言,挖掘和复排优秀的传统剧目,展现当年艺术家创作时的舞台规范、唱腔谱曲,特别是艺术精神和艺术理念,这是拨开当下京剧迷雾的最好方法。

      郭玮此次复排全本《春闺梦》便是顺着这个趋势去做的。无论是在剧情的编排上,还是唱腔的设置上,基本都不出程砚秋先生的演出剧本,更是谨守程砚秋先生的艺术思想。而也就是在复排过程中,郭玮发现了程砚秋先生在艺术上的开放精神。

      在“送征人”一折中,四对不同家庭的夫妻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各自告别,此时用四对轮唱的方式呈现,表演到位却又互不干扰。郭玮说这个设计的效果就跟电影蒙太奇似的,自己没有想到那么多年前程先生的戏就有这么“现代化”的表现了。

      对于挖掘和恢复优秀传统剧目的工作,很多院团和演员也都在做,但有的成功了,有的恢复演出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关键在于如何对待重生的老戏,是修旧如旧,还是适当裁剪。从成功的例子来看,显然后者更符合科学的精神。

      此次郭玮在复排《春闺梦》《牧羊卷》中都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主要是删减了一堆碎场子,使得整出戏时长缩短,叙事更为紧凑。而对于唱腔、唱词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更没有为了刻意适应今天的审美或者所谓的时代要求,而创所谓的新腔,或者非要编写深化主题的现代味唱词。

      对于郭玮来说,自己在老戏上进行删减是为了实际演出的需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其次,自己在演唱和表演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本着“自然”“好听”“好看”的原则,不会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出奇不成反成丑。

      郭玮称这次复排程派经典剧目是自己二次下挂,而自己所以二次下挂,也是因为从艺之路上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坎坷,自己也有被舞台冷落的时候。这也让她有时间有精力去反思自己是否还要吃戏饭,还要登舞台,在过去的从艺路上自己是否有过迷失?而也是这个时候,李文敏老师经常会问她“为何老不找我学戏”,所以她决定跟老师再从头学一遍,而李文敏老师的儿子王硕老师也一同帮助她把程砚秋先生的这些经典重现舞台。

      老一辈的艺术家有传承的渴望,年轻一代优秀演员有重登舞台的渴望,正是这两股力量的汇合,使得前辈的艺术成果才得以保留下来,也使得我们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能够错筋不错骨地流传下去。

“唱戏,别唱‘走迹’了,这就是我这次二次下挂最大的收获。”郭玮说了一个北京土语“走迹”。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京剧艺术如何在创新中找到守正之路?,作者:佚名,来源:音乐中国网,来源地址:http://music.china.com.cn/2021-11/03/content_41731062.htm)

上一篇: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 享年91周岁

下一篇:《长津湖》的7个历史背景





相关内容

河南省新时代书画院会员招募活动开始了

河南省新时代书画院是经文化和…

2024-03-07
河南省新时代书画院会员招募活动开始了
领略百年前工艺美术的魅力

翻开书页,以水彩描绘的30种花…

2024-02-22
领略百年前工艺美术的魅力
赶“书画大集”享文化盛宴 第六届太和书画艺术节开幕

12月28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2023-12-29
赶“书画大集”享文化盛宴  第六届太和书画艺术节开幕
重庆黔江:传承非遗土陶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非遗项…

2023-11-13
重庆黔江:传承非遗土陶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省2024年高考艺术类统考报名考试时间公布

11月10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

2023-11-11
甘肃省2024年高考艺术类统考报名考试时间公布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