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为何物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1232
        从古至今多有信徒、学者恃、有身思想去探溯、研讨,理解老子的道、都各有持词、无一问老子:因何论“道”?“道”为何物?而今我们“无为、无身”,用现代“中国梦”理论、去理解老了的“道”为何物?
        一、老子的道为何物?

        我们要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说起。老子说的第一个“道”字,是“像帝之先,吾不知谁之子、强名之道”。这明显的告诉我们,第一个“道”字是宇宙空间,也就是宇宙间先天固有的“阴阳、五行、六气”。为什么下这样的定义?请看《道德经》中第十四章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再一次证明了,这第一个“道”字,就是阴阳、五行、六气无疑了。老子说的第二个“道”字是“可道”,这个“可道”说实在点,它就是生养万物的地球。为什么?老子说:“纯纯兮而不可名,无名万物之母。”这分明就是说地球。只有地球才能有生养万物的功能,除了它,谁也没有这个能耐。再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有物混成......独行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再一次说明,“可道”便是地球,即生养万物之道。老子说的第三个“道”字,“非常道”,这个“非常道”说的就是自然之道,是规律之道,是行为之道,是农、工、商、学、兵、政之道,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兴衰存亡,都是这个“非常道”在起作用。老子的《道德经》,绝大部分都在禅释“非常道”这个命题,如何做到“非常道”尽在五千言。如自然之道:“天得非常道以清,地得’非常道’以宁,谷得’非常道’以盈,万物得’非常道’以生。天无以清恐烈,地无以宁将恐发,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这些大道理我们只要阅读《道德经》就懂,问题就是这个“出口淡乎其味,闻之无声,触之不觉,视之不见,拽之不去,强招不至,时不离身”的神秘的“非常道”是从那来的,产生于何方?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古今信徒,学者共问的问题。弄通这个问题就会、真正的悟道;“甚易知,甚易行”亲近而不离“道”。先说“非常道”是从那里来的?实际上老子在《道德经》中第四章就以禅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就说明,“非常道”是从运动中来,无论你给它用到那个方面都不会多。再说:“非常道”产生于何方?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夷、希、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吾有三宝,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这充分说明“非常道”产生于三,我们给它用现代的话说:“非常道”在“夷、希、微”中产生,从运动中来,无论你是谁,无论给它运用到那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也就是说:“非常道”产生于行为事物中的三,“此三者”就是“夷、希、微”换句话说:“非常道”也就是“夷、希、微”。我们给“此三者”简称为微,微亦与万物相助相生,我们再给万物简称为观,合称为“微观”。这个“微观”。即“非常道”而“非常道”就是“微观”。如此说来,老子《道德经》中的第一个“道”是先天的,无形的物质原素的“道”,而先天的无形的,物质原素,就是主观的道,但先天的,无形的物质原素的“道”,径反复不断的互相生克制化,不停的运动,合成、产生有形的“可道”。(这种互相生克制化,不停的运动,合成,产生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世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根基所在)有形的“可道”就是有形体的物质,而有形体的物质是属客观的,简单的说:“可道”就是客观。人人都知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从主观和客观中产生,但,世界上一切事物,要想完美的,继续的发展和得到良好的结果,“以子孙祭祀而不掇”,就是必须要靠“微观”的轴动或支撑才能实现。否则就会争恃不休,得到的都是恶果。由此说来,老子的道,就是主观加客观加微观等于三观理知,简单准确的说:老子的道就是人类地球上,第一位理知科学。


《相得益彰》张可欣   11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二、老子因何论道

        老子因何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用“中国梦”理论,才能解答出老子因何论道的直正意愿;不然,答也是白答。只要我们用“中国梦”理论,去探溯,理解老子的“道”,就是不难探溯和理解老子,因何论道的真正意愿。老子生活在诸候争霸,尔虞我诈,狼烟四起,战火连天,“荆辣生焉,田甚芜”的乱世。百生饥不饱腹,“是以上食者,欲为欲之多”,寒不遮体,哀鸿遍野,而一些婪私恃欲的尚贤贵人,“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这些不公平的天下事物,老子深感痛绝,他从过军、做过官,自问:“夫何故”?天下因何如此不公平,罪在“大道废”。天下不公“是畏失道”。天下不平“是畏失德”。失道失德“祸之首”。老子认为这能怨谁?怨就怨天下,没有理知和人类素质。故而立志入楼观台,著作《道德经》《想尔注》以示后世。因此论道天下“道生之、德畜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就高尚的人类素质,也就是全天下的人都有“美之又美、善之为善”的为人处世的素质。用现代的话说:都聚有现代地球人素质,简单的说:修养成有理知,有素质的人类世界。这个理知和素质若能“修之于身、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是谓玄同”天下“玄德、玄同、故为天下贵”。 “为天下贵者,小国寡民;”老子说的这个“小国”是叱牡之“小国”各尽所能,各得所欲。老子真正意愿中的这个“寡民”是无压迫、无剥削、无岐视、无妒嫉“不尚贤、少私寡欲,”人人平等,百姓当家做主人的“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天下安宁”“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所用器惧,随着时代“蔽而新成”,有些什伯之器陈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徒”人民生活在“玄德”太平的时代,“玄同”无籍限的天下中,人人都像圣人一样“为腹不为目”,修身养性,医疗卫生到位,个个身体健康。农田,作坊谨谨有序,谷丰仓实,无难得之货,应有尽有,所需物品近处可得,所以无须舍近求远而炊烟。
       “虽有舟興,无所乘之”天下太平,丰衣足食,人人尽职敬业,没有什么人无事坐船乘车闲逛逗风(因为那时没有第三产业)。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天下“玄同”世无霸主匪徒,又无国界,不须要什么军备库。
       “使民复结绳而用”普天下人民都有现代人类素质,“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事善能”。人民仿佛感觉到以“绝圣弃智”,又回到了女了氏族公社时代,结绳记事那样纯朴诚信,无忧无虑的过日子,根本没有什么执左契而责于人或“无德司彻”的事物出现。
       “甘其食、美其服”人民年头年尾、日复月摞天天都享受称心如意的五味美食,平时都穿着像节日盛况的时装服饰。
       “安其居、乐其俗”天下“玄同”万物自宾,盗贼没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众人熙熙”常“享太牢”到处莺歌舞,心爽“如春登台”,竹笃啷书不绝,别开生艳的人民乐园,快乐胜过神仙。
       “邻国相望”四邻和睦相处,相敬如宾,所用器惧不分彼止,同行,同事一家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鸡犬之声闻”面视田园、竹林环抱,鸟语花香,朝幕紫气相应,风景如画。“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天下观天下”。信息畅通无阻,虽处彼岸若耳目相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除叱牡当私之外,情同姐妹,不分彼此,一生都是以竹笃相称,竹笃相敬。其到老死以后,再没有了来往,但精神化紫气,若蝶恋缠缠绵绵,这就是老子心目中的真正意愿。
        老子也深深的知道“鱼不可离其渊”要实现这样一个“美之又美、善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周明:纪弦回到故乡

下一篇:莫言是讲故事的人





相关内容

水绘园,碰触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水绘园,江苏如皋的一座文化名…

2021-07-16
水绘园,碰触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1-07-14
论语学而篇
那些远去的灯光

最初对于灯的记忆,是一盏小碟…

2021-07-09
那些远去的灯光
山经·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

2021-07-06
山经·南山经
山经·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

2021-07-06
山经·西山经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