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厘头”驳倒“无理”
- 作者: 无忧演讲网编辑
- 编辑: 王翔
- 来源: 无忧演讲网
- 点击: 2176
日常辩论,常讲究有理有据。而那些毫无逻辑联系,故意将没有关联的事理或现象进行莫名其妙地组合、串联或歪曲,以及粗俗随意、无根无据的推理和论断被我们称作“无厘头”。然而,当你遭遇他人的无理指责要求、胡搅蛮缠或是刁难时,这令人诟病的“无厘”却能在博人一笑之余,咂出几分道理,收到用“无厘”驳倒“无理”的反击效果。
《有趣的小丑》牛梓鑫 6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一般来说,辩论中引用的事物要真实可信,那些虚幻飘渺的事物被人视为荒诞无稽的胡说八道。而“无厘头”辩驳,却故意用这些虚妄的事物来为自己开脱,用“己之虚无飘渺”影射对方“同样的荒唐”,从而达到成功辩驳的目的。
一次,某百货商场举行大拍卖,货品廉价而时尚。购物的市民生怕自己看中的商品被别人抢走,便迅速扎堆围了上来。有一位女士,几次试图疯抢未果,还把本已混乱的人群挤得东倒西歪。一旁的导购员看不下去了,便上前委婉地劝阻说:“大姐,您想找点什么?”女士正在懊恼,便愤愤地说:“我在找‘素质’!你们这儿也太不像话,幸好,我一开始就没希望在这鬼地方能找到它 。”嘿,不检讨自己反责怪别人!导购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温和地说:“此时此刻,在这儿根本找不到。因为这东西是抢手货,很多人缺它,一来就被买光了。您若想要,可不可先留下您的样品,等有货时给您送去?”一句话把那女士噎得哑口无言。她在人们哄笑声中悻悻地走了。
“素质”本无形,商场亦无此物,可导购员硬说这是商场能拿得出的紧俏货,够虚幻的吧。可要笑我无中生有拿不出,你又何尝能拿出“素质”的样品?话语中,导购员对那位大姐缺乏素质、不知反省的品行既有强烈的辩驳,也不乏辛辣的讥讽。
二、用“荒诞的推理”辩驳
辩论中,推理应合乎情理,能反映客观事实,符合多数人认知。而“无厘头”的推理方式却把毫无关联的理和据,莫名其妙地组合到一起。这样荒诞的推理,其结果自然无法让人认同。可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它却能达到辩驳对方的目的,使其不知所措,最后中止刁难。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曾被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列为它们联合拍摄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首批36人之一,可却被他婉言谢绝了。对此,有记者不甘心,几次三番找到了他,说:“钱老,我知道你很看淡个人的名声,但为了让这36名文化名人能得到真正的尊重,我们还会给每一位被拍摄者汇一笔丰厚的酬金。或许,你在将来可以用它做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您能不能再考虑一下呢?”听罢,钱钟书莞尔一笑,反驳道:“这就更不用考虑了,谁能有我对‘钱’的理解深?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一句话“雷”得这位记者半晌没出声。
姓“钱”难道就对钱的理解比别人更为深刻?钱老的这番推理真是不合事实与情理的谬论。不过,他荒诞推理的背后,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不沽名钓誉”这一人生信念的坚守;同时,他也间接地敬告记者:钱并不是万能的,它打动不了我。奚落之意,尽在其中。最后,心有不甘的记者也只得作罢了。
三、用“反逻辑的判定”辩驳
所谓反逻辑,就是突破思维定式,不按常规理解,得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或为结论找匪夷所思的原因。因它违背了人们已习惯的正常逻辑规律,事理虽不见荒唐,但常给人极度不和谐之感。而以此来辩驳他人的“无理”,有时却能避开对方锋芒,使之无功而返。
北京奥运会上,来自陕西的小将秦凯初登奥运赛场,便与队友王峰配合夺得了“男子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在站到奥运会领奖台上的时候,秦凯激动地用嘴咬住金牌迟迟不放下去。过后,有人故意问他:“秦凯,你迟迟不愿放下嘴中的金牌,是炫耀呢,还是得意忘形呢?”秦凯听后摇摇头,然后笑着说:“噢,我想看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一咬,牙酸痛,是真的。”“既然知道是真的,为何还迟迟不放下呢?”那人穷追不舍。“哎,咬得太用力,我又担心崩坏了牙,一放下,牙不就掉了吗?”见状,对方知趣地不再提问。
按常理,秦凯把金牌长时间含在嘴中是因内心的自豪与珍视。可这样说又确有点“炫耀与自得”之嫌。而让人感到意外地说成“一试真假、害怕掉牙”,不仅能避开对方进一步诘难,又在情理之中彰显了自己的智慧与才情。这比单纯的争辩和驳斥更显强而有力。
四、用“夸张的认同”辩驳
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主张太过分、太偏颇却还在那里振振有词。这时,我们可以先违心认同其言行的“合理”,再加以夸张放大,直至浮夸到荒唐的程度,最终使得对方认识自己做法与要求的不妥当,达到辩驳的目的。
克雷洛夫是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一次,他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克雷洛夫先生,你可听好了,如果房客因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贪心的房东要求道。 15000卢布,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你看,这是不是……”克雷洛夫嗫嚅着,“你好歹也是名人,这点钱不会拿不起吧!”房东打断他的话。“我是说能不能在15000后再加上两个‘0’”。
“1500000卢布!”房东惊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惊小怪,”克雷洛夫不动声色地回答说,“15000卢布和1500000卢布对我来说都一样,我反正赔不起。”
“15000卢布”已然不合理,“1500000卢布”更是天方夜谭!可克雷洛夫不仅不反对,还主动加码加价,够“无厘头”的吧。克雷洛夫之所以这样说实际是在故意夸大,把“赔偿15000卢布”的谬误进行放大,让房主认识到这与“赔偿1500000”一样荒唐,让人感到过分。言而极之的夸张,有力地讥笑了房东的唯利是图、可怜又可笑。
以上介绍的是“无厘头”辩驳的常见四种方法。虽然说这种辩驳方式本质上属于诡辩的一种,但我们面对别人的无理时不妨可以一试,说不定就能达到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