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菊红

  引子

  金秋时节,应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二矿党委书记李军民的邀请,我们慕名来到该矿采访。只见矿区道旁的菊花亭亭玉立,轻轻摇动更显风姿绰约。它在寒风里静静地绽放,为已经萧条了的大地,注入了温暖的血液。片片黄叶坠落,已经找寻不到春的妩媚与夏的热烈。而菊就在这分别的季节里,给人间带来了活力与希望。

  它明知道秋的严霜是无情的,则依然敢挺身傲立,用自己淡然的容颜,揉碎了一秋的寒冷,使灿烂依然能定格在秋阳之中。

  人们喜爱菊,只因菊其表不争宠夺丽;其质不娇不媚,独以其清秀傲霜之姿而面世。

  菊不随秋叶飘舞,寒深露重,淡香弥漫,它与霜共舞,它与月共醉。不管它那超凡脱俗的品质,高尚独立的品格,是不是文人墨客有意赋予的。但,菊的空灵,菊的绝俗,菊的清姿,则毫无疑问地,深深地仰刻在人们的灵魂之中。

  “雪清玉瘦”写的是菊高洁,“暗香盈袖”写的是菊的情怀。菊,是画。菊,是书。菊,是诗。菊,更是一颗淡然的心。

  人淡如菊,日淡如菊。清静无为,就是在山野中孤立,也依然能铿锵有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二矿党委书记李军民热情接待了我们,他指着一片菊花向我们介绍道,先后被评为我们十二矿的“道德之星”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感恩之星”的东湖小区看车工王菊红,就是这样一位像菊花一样高洁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这个普通的女人,这位身有残疾的女性,这位面对生活坚毅不屈的女子,你们可要好好报道报道阿!

  采访之后,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的,是感动和敬佩。


  苦难童年

  公元1968年11月2日。

  宝丰。

  七里河村。

  村中一个姓王的汉子,又添了一个女孩,取名王菊红。她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她刚出生第7天,母亲得了重病。

  那天夜里,他的哥哥、姐姐守在母亲的床头,哥哥发现母亲正用枯柴瘦竹般的手指捏着他的小手,他惊恐的连连叫了几声娘,握住那只手,泪如雨下,伏到母亲面前说:“娘!你要吃吗?要喝?还是要说?”母亲无神的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她紧紧攥住了儿子的小手,他感到手指都要被捏断了,他不知道母亲从哪来的这么大的劲,母亲可从来没有这样捏过他呀。他强忍住疼,一声不出泪涌涌地看着母亲。父亲到几里外的村子请医生去了。他和妹妹就坐在母亲病床边守着。他问过之后,看见母亲眼睛很明亮,猛然间他怕起来,他觉得她不是母亲了。不,她是母亲!母亲床头岸板上的一盏煤油小灯在风中摇晃着如豆之光。母亲紧攥着儿子的手,她要走了,像这盏残灯,她熬干了,死亡的绳索紧紧勒在了她的脖子上,她呼唤着,要她那幼小的儿女拯救她,她那全身的热和血集中起来燃烧在眼睛里,那难道仅仅是回光返照的一瞬间?她的儿女们都还没有长大成人,她怎舍得撇下那生下来才7天的孩子啊?她怎舍得那个正当年壮却累得一身病的患难与共的丈夫呢?

  哥哥只知道这是母亲用手在呼唤他,哪里知道母亲这是在求救,是最后的告别呢?他握着母亲的手,把一颗颗热泪滴了到母亲干瘦蜡黄的脸上。那泪,是母亲给他和妹妹们的乳汁,是血泪,是露珠,他要用它来滋润母亲,拯救母亲,它是生命的泉。母亲感受到了,满足了,最后拽了拽儿女们的手,永远的走了……

  此时此刻,出生才7天的王菊红,并不知道人间出了什么事。突然王家院里响起了撕心揪肠的恸哭声,这哭叫声在静夜里传得很远很远……

  当父亲带着医生回来,首先听到的是儿女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他轻轻合上了妻子的双眼,捶胸顿足,失声哭道:“他娘啊!你咋不等等我啊!我还没死,咋会轮到你呀!啊!老天爷呀!你咋不睁睁眼,让我替她去死啊!孩子他娘啊,你撇下这一群孩子娃可让我们咋活呀?呜呜呜……”父亲泣不成声,哭昏了过去。

  医生把他从昏迷中抢救了过来。

  第二天,在乡亲们帮助下,老王用一口簿棺把妻子埋到了坟里。

  母亲去世后,孩子们失去了母爱,回到家里看见母亲用过的东西,就会大放悲声,泪流满面。

  出生才7天的王菊红被送给别人抚养,4岁那年又回到王家。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什么都明白,她痛苦悲伤,她思念母亲不愿在父亲面前落泪。她每次上地挖野菜回来时,都要拐到母亲坟上放声大哭一场。

  和她要好的小伙伴们劝她说:“红,别哭了,走,快回家去……”

  “不!不!我不回去,我一到家就想娘,为什么别人都有娘,我没有娘?娘呀!您怎忍心撇下女儿不管不问呀?”

  王菊红说着喊着娘继续哭。

  她哭着想念娘,小伙伴们劝她回家劝不回,也跪在地上和她一起哭。

  一次,天已黑了,王菊红提着一篮野菜回到家里,父亲正在做饭,菊红把篮子一放就出去了,待父亲煮好野菜汤,又等又喊,不知女儿去向,父亲埋怨女儿不懂事,就知道玩,原来女儿又到坟上哭母亲去了。一位邻居拾柴回来,听见是菊红的哭声,就过去劝她,菊红哭着说:“我老是想俺娘,我为啥就没娘了呢?到家里看到俺娘用过的东西就想哭,我想娘,我想俺亲亲的娘啊……”

  孩子是想娘啊!娘毕竟是给孩子的爱太多太多了,吃喝冷暖都连着娘的心,爱母亲是应该的。对孩子们来说任何痛苦都比不上失去母亲更痛苦、更忧伤,尤其是女孩家,天性爱穿衣打扮,娘就是女孩家的“化妆师、裁缝师”,娘是孩子的骨和肉、心和肝,孩子们能否站到人前头,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爱是崇高的、伟大的,价值是无量的,愿人间所有孩子们,爱你们的母亲吧,用你真诚、善良、勤奋的言行来报答你的母亲吧!


  母子连心

  王菊红是个苦命的人!她患有小儿麻痹症,一出生腿就有残疾。16年前,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嫁给了天宏焦化公司职工于英伟。于英伟为人忠厚,对妻子关心体贴,在王菊红心里:丈夫是靠山,家就是港湾。

  在幸福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中,王菊红腹中有了小宝宝。1994年8月,在一家人的期盼中,小宝宝来到了世间,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给这家人带来的虽然有喜悦,但更多的是忧伤:这个7个月的早产儿,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缺氧,一生下来就是脑瘫。

  母亲和儿子,儿子和母亲,这中间有一条终生走不完的路,这条路像一条长虹,似一条剪不断的脐带。

  人人都有母亲……母亲,是爱,是仁慈、善良、温柔的代名词。

  母亲是我们精神的支柱、生活的主宰,是人类的一部通史。

  从睁开眼来到世上,跳出襁褓,到唱着歌或抹着泪,闯过青年的最后一道门槛,从自己变成母亲或父亲,直至两鬓霜白,我们仍然需要母亲,记忆里最美的女神仍然是母亲。母亲之爱陪伴我们走过一生……

  月亮是母亲,太阳是母亲,母亲是养育我们的土地,是江河,是高山,是大海,是歌,是诗……

  母亲是伟大的永恒,其影响深入灵魂,且直到永远……

  面对这无法更改而又突如其来的一切,王菊红烦恼过、彷徨过、痛哭过,最后,她坚定了一个信念:“我是孩子的母亲,既然生了他,就要养活他。”

  为了照顾好孩子,王菊红每天除了上班,就是操持家务,给孩子把屎把尿、喂水喂药,几乎每天都睡不了一个囫囵觉。儿子不会坐、不会站,很多时候稍稍照顾不到就会拉到床上、尿到身上。王菊红总是把被褥洗得干干净净,让孩子的铺盖既柔软又温暖。

  给孩子治病是王菊红一家的大事。多年来,他们夫妇俩四处为儿子寻医问药,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一身债。后来,当她打听到河南医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有一位教授能治疗小儿脑瘫时,夫妻俩欣喜若狂,立即到郑州找这位教授给孩子看病。但由于脑瘫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虽然经过教授亲自手术,效果仍不十分理想,教授告诉他们:脑瘫是一种很难缠的疾病,手术只能改变孩子的步态,能不能站立、能不能走路,最关键的是靠术后康复训练,这种康复训练对于脑瘫病人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定要让儿子站起来!”王菊红在心里暗暗发誓。在医生为孩子治病时,她认真观察着医生的每一个动作,还买来相关书籍自己学习康复按摩,书上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医生请教。渐渐地,她掌握了许多按摩方法,每天都用这些方法给孩子按摩,一坚持就是10几年。几千个日日夜夜,因为经常给孩子做按摩,她的双手手指已累得变了形!为了让孩子能站立来,她用自己单薄而残疾的躯体给孩子做支撑,一次次反复地拉孩子学习站立。

  康复训练和按摩是个很痛苦的过程,要用很大的外力强制扭转身体上畸变的部位,一开始孩子受不了,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王菊红说,孩子很懂事,刚开始康复训练的时候孩子受不了疼痛,常常自己偷偷地咬着床单哭,但哭过后会主动配合做康复。

  也许是王菊红的努力和执着感动了上苍,截止到现在,她孩子的病情已大见好转,可以自行站立5分钟左右。

  有一次,儿子于梦泽摔倒在地,眼里含着热泪,望着王菊红说:“妈妈!我不走了!” 王菊红故意站在旁边不去扶他,说:“你摔倒了就要自己站起来!” 她在想,如果这一次把他扶起来了,下一次他还要你去扶。她硬起了心肠,要培养他的自力能力。孩子终于站了起来,满脸大汗,腿也碰烂了。

  此时的王菊红,泪从肚里过,百感交集,又可怜孩子,又为孩子能坚强地站立起来而骄傲!她擦着孩子头上的汗说:“我们梦泽是最棒的!”

  有人比喻父爱如山,而王菊红这种博大的母爱恰如朝阳升起时的缕缕霞光,这霞光不仅让孩子的人生充满温暖,更照亮了孩子人生旅途的希望之路。

  于梦泽的母亲,从小就给了他足够的、真挚的爱。正是这种温柔动人的爱,从小就渗透在了他的心田里,成为他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

  王菊红虽然学历不高,从事的是极其普通的工作,但她却是一位很有修养、很有品位、知识丰富的女性。东湖小区工会主席路铁良说,菊红脑子好使,看书多,对学习这事很有主见。假如换了别人,碰上这种事,很可能孩子就失学了,但她一直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去读书。

  王菊红的儿子于梦泽8岁以前身体状况不好,不能坐,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去上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王菊红就担负起了孩子的启蒙教育。和正常孩子比,小梦泽学习起来很吃力,他的右手不听使唤,刚开始不会写字,王菊红就手把手地教,一个简单的汉字往往反复写几十遍才能写成。怕孩子时间长了厌烦,王菊红常常鼓励孩子:“儿子,你写得真好,待会儿我会把你写的字贴到墙上,贴上小红花。”妈妈的鼓励,让孩子增添了学习的信心,也养成了自强不息的品格。

  于梦泽9岁入学的时候,已经读完了一年级的全部课程,直接从二年级就读,并且学习毫不费力,这让学校的老师非常吃惊,对王菊红这位了不起的母亲佩服不已。

  王菊红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身体的残疾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进而有可能会自我封闭。她再次告诫自己: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身体的残疾绝不能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

  从孩子懂事时起,王菊红就给他讲残疾人战胜病魔的故事,教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她还经常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和外界交流,让孩子主动融入社会,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她说:“虽然孩子残疾,但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能过正常生活的人,不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

  在王菊红家里,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十几年前,于梦泽上小学时,一个亲戚送来的。就是这辆车子,它承载了王菊红满满的爱。

  从于梦泽上小学开始,王菊红每天都把行动不方便的孩子抱上自行车,然后骑车把他送到学校再抱下来。放学后,王菊红再到学校把于梦泽接回来。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如今,当初的小男孩已经16岁,上了初中。周围很多人担心,孩子长大了,王菊红腿有残疾,抱不动儿子了,骑车也会费劲。但王菊红告诉记者:“儿子体重在慢慢增加,我也在慢慢适应,更何况到了学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也已经轻松了不少……”

  这些年来,于梦泽就读的学校专门成立了“爱心帮扶小组”,每天都有两名男同学扶他上厕所,帮他做康复训练。学校领导知道于梦泽家里的情况后,还减免了他的学费和书本费。

  亲戚买来了跑步机,让于梦泽做康复训练。逢年过节,亲戚们还买来瓜果蔬菜送到王菊红家里。

  王菊红告诉记者,因天天上班,还得照顾孩子,她有时也感到累、烦,也曾想过放弃,但每每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她就浑身充满了力量,“孩子是我一生的希望,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也在感染着我。”王菊红说。

  于梦泽右手握笔写字不灵便,尽管老师告诉他作业不写完也行,但他每天总是写不完不睡觉,有时熬到晚上十一二点,他说:“自己不能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人,我要和他们一样。”于梦泽很争气,英语成绩总是班里第一名。

  王菊红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畏困难的品格,对她的孩子影响非常深刻。在王菊红家,我们见到了她的儿子——16岁的于梦泽,这个阳光的大男孩双眸清澈,神色刚毅,既懂事又有礼貌,全无涩暗、怕羞、自闭的现象。他说,在学校里,他有很多朋友,大家在一起学习很快乐,无论什么事,都会互相帮助。


  大爱无疆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爱;爱河纵横,爱河奔淌,爱河激荡。

  有人作了精辟的归纳:爱就一个字。这不,一个字就显得非常博大了。

  爱是一种很独到的思想体系。爱是喷发型的。压轴式的,曲里拐弯的,不专一的爱,那根本就不叫爱。

  爱,是冬天里的暖流;是春天里的阳光。爱,是夏天里的清风;是秋天里的金黄。爱,是优雅美丽的歌,是忠义,是仁勇,是永恒的诗,是永远写不完,读不尽的耀世篇章!

  命运似乎对坚强和不幸的人更残酷。2008年7月,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如当头的狂风骤雨,再次让王菊红陷入痛苦的深渊。当年7月10日,深爱她的丈夫于英伟经诊断患了脑胶质瘤,需要马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王菊红夫妇俩为给儿子治病早已花光了积蓄。面对丈夫治病的高昂手术费用,坚强的王菊红一面四处托亲戚借钱,一面跑前跑后给丈夫看病取药。在丈夫面前,再苦再累她也不抱怨,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哀伤和忧愁,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为难,总是安慰丈夫要安心治病,快快好起来。她说:“你是咱家的顶梁柱,俺和孩子都等你回家团聚。”

  两年间,她的丈夫先后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最近情况一天天在恶化。为给丈夫治病,她没有犹豫过,为给丈夫治病,她尽可能节省每一分钱,她说:“欠下的账我可以慢慢还,只要能挽救我丈夫的生命,天大的困难我也能克服。”

  她丈夫的双眼失明了,她说:“别怕!我就是你的眼睛!”她一有空闲,就牵扶着丈夫到东湖公园散步、晒太阳,到街上为丈夫买来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汤,再一口一口喂丈夫喝下去。邻居一位大嫂说:“哟!您俩还老伙计哩!”王菊红说:“是啊!我们临老了,也会行影不离,学会浪漫了!”

  王菊红是个坚强得让人肃然起敬的女人。她从来不在儿子和丈夫面前掉泪,她要用自己的坚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她所遭遇的这些变故,换了人有可能早就趴下了,可她的脸上从来看不到悲观。她的日子过得如此窘迫,面对那么大的压力,她从没误过工作,也从没向组织上哭诉过困难、张口要过救济。

  2010年8月31日,王菊红作为十二矿评选出来的道德之星在全矿干部大会上受到表彰。在应该露脸的那一刻,王菊红却没有到场,她正在病床前陪伴着自己的丈夫。也许在她心里,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陪伴丈夫重要,她要用她的关爱和体贴,让丈夫了无遗憾。


  感恩之星

  2011年2月王菊红又被评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感恩之星”。当2010年度集团感恩之星王菊红作为特殊嘉宾上台领奖时,投影仪上播放的王菊红的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她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她也把感恩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动力源泉。

  生命是一种感恩,创业是一种报恩,而事业成功则是一种施恩。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的人懂责任,报恩的人懂方法,施恩的人懂境界。什么是新时代的好人,懂得感恩、报恩与施恩的人就是好人!什么是新时代的好事?懂规则,讲道德的事就是好事。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为了报恩、施恩,为了责任、义务,世界在这一刻就是我们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做好人再难我们也要做,做好事再难我们也要做。

  王菊红原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二矿通风队工作,矿领导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为便于她照顾孩子,就将她安排到职工住宅区东湖小区车棚看车。这次发放的“生育关怀金”就是在王菊红不知情的情况下,十二矿人口计生办主任张党慧为她申请的。丈夫于英伟原在河南天宏焦化公司选煤车间上班,平煤神马集团领导及河南天宏焦化公司领导得知他住院后,马上赶到医院看望,并送去了800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后来,公司又为于英伟办理了内退。

  更让王菊红感动的是,于梦泽进入市四十中之后,学校成立起了“帮扶小组”,每天由两名男生搀扶他上厕所,并帮他进行康复训练。

  王菊红所在的卫东区、东工人镇街道也给了她无私的帮助。作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对象,区人口计生委为王菊红夫妇每年补助1200元……

  王菊红说:“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给了儿子生命的奇迹。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关怀着我们,我感到很幸运。”

  因儿子残疾,按规定王菊红可以生育二胎,但王菊红主动放弃了二胎生育指标,“我把这一个儿子教育好就行了,我要把精力主要用在他的身上,同时为国家减少些负担”。

  谈到以后,王菊红说,希望孩子活得自信一点,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2011年年9月4日,十二矿党委书记李军民,工会主席李向阳去医院看望王菊红的丈夫。当他们把2000元救济金送到王菊红手中时,王菊红眼圈红了:“矿上像我一样困难的家庭还不少,他们都很需要救助,我能克服困难,不给矿上找麻烦。”一个名叫程桂花的好心人一次主动给她500元现金。

  站在记者面前的王菊红,一身蓝色的矿工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在她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乐观与坚毅。她为了感谢社会各界对她的关爱,就经常去照顾一个名叫叶艳敏的风湿性关节炎病人   ,为她买菜、做饭,陪她看病,亲如姐妹。


  不是尾声

  2011  年9月23日,中共平煤股份十二矿下发了46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开展向王菊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号召全矿干部、职工学习她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大爱精神,学习她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学习她感恩社会、回报企业的道德情操。

  苍天是公平的,王菊红赢得了很多荣誉称号。

  但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路仍很长。回顾过去的岁月,王菊红有眼泪,有心酸,有收获,有欣慰,有荆棘和挫折,有掌声和鲜花。但日月如梭,随着时光的流逝,她最大的感受还是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她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她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

  当又一个黎明悄悄的到来,太阳将金色的光辉撒满十二矿家属院的时候,透过晨曦中的薄雾,看着她的身影,回目墙壁上那一张张奖状、一尊尊奖杯,我这才清楚地悟出了王菊红这朵“菊花”为什么别样红的道理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黄河黄,长江长【长篇连载之六十六】

下一篇: 鳌头巨变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内容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