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雕塑的语言特征(二)

  • 作者: 程艳红
  • 编辑: 程艳红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2267

三、雕塑的材质、色泽与肌理
  在雕塑语言中,材质的自然肌理、人工肌理、复合肌理等,是雕塑艺术语言的文辞海洋,成为丰富雕塑语言的词汇大典。同时,雕塑的材质、色泽、肌理是雕塑的“肌肤”,是触觉感受的出发点与源泉,成为深化雕塑艺术感染力的通道。
1.雕塑的材质与作用
  从视觉角度看,雕塑材质与肌理,包括多方面:视觉、触觉及其它感觉,是一种复合感知。
(1)雕塑的材质与形式
1)一种原始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创作、设计、选择、制作,是物我相语,物我相知,物我相融的过程,它们之间的互动,完成了精神与物质的“置换”,使这种原始的材料变为一种传达精神的载体与媒介——材质。
2)“材”,是视觉感受,是类别或样式。比如不同种类的木材、石材、金属等等,各种各样,彼此不同;“质”,是触觉及其它感觉,比如光滑或粗燥、坚硬或轻柔、锋利与愚钝,是某种类别或样式的本质属性。它是思想意识与审美情感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几乎混同于客观物质的艺术形式语言。因此,雕塑是材质的艺术,人们常以材质的不同,把雕塑艺术称之为石雕、木雕、铸铜等,材质变成了区别雕塑样式的标志。
3)从艺术特征来说,“材质”是雕塑的形式。
4)雕塑材质的艺术特征
(1)雕塑材质的语言与样式
1)从发生学的角度,雕塑材质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语言与样式。就象诗词较之于散文,诗词就是诗词,散文就是散文,不会离谱。石雕不说金属雕塑的话,是雕塑创作中的简单道理。
2)那种“仿真”效果的雕塑,做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另一种“仿真”效果的雕塑,是出于经济的考虑,那只能是无奈的选择。
(2)雕塑材质的主观色彩与个性
1)客观上,雕塑的材质是自然材料,是主观意识支配下的选择,审美创造下的结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思想意识与审美情感的体现。
2)主观上,就象书画家热衷于某种笔墨纸砚一样,设计师选用材料的个性,能够显露出个人作品的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
(3)雕塑材质的生命力
  雕塑材质从视觉、触觉及其他感觉,带来了无限的表现力。无论单色或多色,无论光滑或粗燥,无论坚硬或轻柔,都给接受者带来一种生命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出犹如生命般的鲜活,生生不息。另一方面,表现出犹如生命般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物理的量化,而是无限的情感迸发,强大的人生激励。
2.雕塑的色泽与作用
(1)雕塑的色泽
  雕塑的色泽,指雕塑的表面肌理、颜色的视知觉,即色与光的感觉。“色”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多色,包括雕塑材质的色彩或涂饰的颜色。“泽” 是在光的作用下,雕塑材质表面肌理、颜色的光的感觉。

(2)雕塑的色调
  雕塑的色泽,是一种超越客观的主观感知。从表层看,是雕塑的色泽感。例如,从单色的作品,也能感受出丰富的色泽效果。从深层看,雕塑的色泽,是雕塑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比如,有的雕塑色泽明快,有的雕塑色泽黯淡。通常,人们用“色调”一词来描述这种色泽感觉。
(3)雕塑色泽的作用
3.雕塑的材质肌理与作用
(1)雕塑材质的肌理,是材料的天然纹理。例如,不同种类石材的肌理,金属材料的肌理。
(2)材质肌理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未加雕琢的肌理,质朴自然。另一种略加雕琢的肌理,即在不破坏材料天然纹理情况下的点到为止,即显示人工之妙,又体现自然之神。
4.装饰雕塑的手法肌理与作用
(1)雕塑的手法肌理
  雕塑的手法肌理,是对材料表面进行全面的人工组织处理。雕塑手法肌理,一方面,是手法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是一种有意识的组合与创造。雕塑手法肌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料而异,因工艺技术而异。
(2)手法肌理的方法
1)凹陷性纹理:在软质材料上,如泥、橡皮泥、软陶、面、蜡等表面留下的指痕、手印、物痕等凹陷性纹理;在硬质材料上,如木、石、金属等留下的工艺制作中留下的切、削、刻、琢、磨等凹陷性纹理。
2)凸起性纹理:在软质材料上,以形体结构表面为依据,留下的与形体结合的点、线、面状的体块等凸起性纹理。在硬质材料上,以形体结构表面为依据,留下的与形体结合的点、线、面状的体块等凸起性纹理。
3)手法肌理的作用
  雕塑的手法肌理,不仅是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还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组织性和装饰性,成为雕塑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复合肌理与作用
(1)雕塑的复合肌理
  雕塑的复合肌理,是利用多种材料的特点,对表面进行的人工组织处理。
(2)复合肌理的方法
  与手法肌理不同之处,雕塑的复合肌理是以某种材料为主体,添加、镶嵌、组装另一种或多种材料的材质肌理或手法肌理,并统一在一个整体效果里。
(3)复合肌理的作用
  雕塑的复合肌理,体现了材质肌理和手法肌理特点,并将不同材质统一为一体,在变化中体现材质语言运用的广阔性与丰富性。
四、装饰雕塑空间、装饰雕塑的环境空间与作用
光影的变化,直接影响雕塑的空间效果。因此,光的运用对于雕塑艺术的表现力,举足轻重。雕塑的空间是艺术空间系统,在人、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中,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的对立与统一,产生了雕塑的空间效应。雕塑空间是精神物化的集中体现,是雕塑艺术的“灵魂”。没有雕塑空间,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毫无生命。
1.装饰雕塑的空间与作用
(1)装饰雕塑的虚实空间
1)雕塑的空间
  雕塑空间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雕塑的实(正)空间,指形体在空间中所占的三度空间,真实可感。二是雕塑的虚(副)空间,指环绕雕塑的无形空间,依靠雕塑的实空间存在。
2)雕塑的虚实空间
  雕塑的实空间,是对形体的量的控制,是横向的变化。形体的大小、缩放,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变化。雕塑的虚空间,是对形体的挖掘与实空间的推动,是一种深度的变化。特别是实空间中的孔洞,以一种强烈的穿透力,分化与连接了虚空间,使虚空间的环绕状形成一种虚体,犹如气流中的涡旋,产生视觉引力,造成一种神秘感与幻觉。
3)雕塑空间的本质
  雕塑空间是雕塑创作设计过程中,与生具来的自在空间。不论是刻意的追求,还是不经意中的获得,雕塑的自在空间成为雕塑的本质属性。
(2)装饰雕塑虚实空间的作用
1)雕塑空间—力度
  雕塑形体的微妙变化,都会从空间变化中显示。雕塑的虚空间,若隐若现,变幻无形,是产生空间力度的依据。在虚空间的衬托下,实空间充满力度。因此,雕塑语言与空间的置换,使雕塑的形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在同一空间格调的氛围中,凝聚分散在大大小小形体上的力量。
2)雕塑的语言平台
  雕塑虚实空间,是空间的扩散与蕴涵,是雕塑语言展示的平台。莫测的光影变换,运动的形体变化、丰富的肌理效果,都是空间的形式因素。因此,没有空间,雕塑只能被称之为摆设而没有存在的价值。
3)雕塑空间—精神的物化
  客观与精神是相对的,因此,客观空间不能被称之为艺术空间。雕塑空间虽是客观存在,却是精神的物化形态,是艺术化的空间,是雕塑语言——特别是形体和谐变化、对比统一的体现。
2.装饰雕塑的环境空间
(1)装饰雕塑的环境空间
  装饰雕塑环境空间的外延很广,只要具有周围的层次关系,环境空间就出现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的空间就会无限广阔,不会局限在自然的空间范围里。
(2)环境空间的层次与形式
1)环境空间层次
  环境空间,是一个多内涵、多层次、多形式的空间概念。从客观而言,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空间和人工环境空间。在现今世界,人类所至,就会画上人的符号。所以,自然环境空间少之又少。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从一块纸巾到一件家电,从室内到室外,都是人工环境空间。
2)环境空间形式
  从空间形式上,可以分为平面环境空间和立体环境空间。赖以生存的、及占有空间的人工物(包括艺术品)所处的环境,就是立体环境空间。一个平面的图案或铺装、一堵直立的墙、一幅浮雕或壁画,就蕴涵着平面环境空间关系。
3)环境空间的范围
  从区域范围来看,可以分为整体环境空间、局部环境空间。
(3)环境空间的层次与图底
1)雕塑的环境空间层次
A.为了体现雕塑自在空间的效果,雕塑的环境空间是多层次的。B.在雕塑位置朝向的确定时,有一个或多个最佳的视觉空间方位。C.具有特定的视觉角度,以确定雕塑的某种空间类型。D.有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视觉距离,至少包括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E.雕塑的环境空间,不仅是一种空间形式,同时,由于雕塑的审美活动,随之带来了时态的变化,即所谓的时间—空间变化。
2)雕塑环境空间的图底
  雕塑与雕塑环境空间之间,是一种主体与背景或图与底的关系。应当明确,“背景”或“底”是客观空间形态。雕塑自在空间在雕塑环境空间的背景前,同景观空间融和,形成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同构空间。同构空间,是雕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整体优化。
(4)环境空间的作用
1)雕塑自在空间的延伸与扩展
  无论自然或人工环境,环境空间是自然、城市、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程艳红,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雕塑语言(一)

下一篇:1945年以来的西方雕塑(一)

相关内容

上海面塑艺术

上海面塑艺术已有百余年历史。…

2021-04-02
上海面塑艺术
教你用面粉制作玫瑰花

教你用面粉制作玫瑰花,首先拿…

2021-04-02
教你用面粉制作玫瑰花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探春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探春: 一…

2021-03-26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探春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王熙凤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王熙凤:凡…

2021-03-26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王熙凤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元春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元春:喜荣…

2021-03-20
面塑人物作品欣赏_元春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