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家的“慈孝故事” ——记中原郑州朱学军家庭【上】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90253
时间: 2023-12-06 09:25:32
一、话说慈孝“好味道”
慈孝,是人之根、家之本、族之神、国之魂,是中华文明的伦理起点,是融入中国人骨血的民族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是炎黄子孙的一致“心结”,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情结”。
何谓之“慈”?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慈字从心,代表了老一辈念兹在兹的真心实意。慈心蕴藏世界观、人生观,使得后辈能韧而不屈,抵抗岁月的寒冬。“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慈心拥有理解力、支持力,为后辈支撑起“有娘家”的安全感、“精神家园”的归属感。慈心联结良心、奠定名声。名声如名片,家风连着作风。家风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部教材。当家风凝聚“舍小家为大国”的赤子情怀,就成为现代中国最大的慈心善举。
何谓之“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儿女孝义常在,父母笑口常开。从春秋时期《诗经》里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再到元代郭居业编撰《二十四孝》流传于世,作为一种文化DNA,孝字贯穿整部华夏史。“传统的中国不仅是以农立国,而且是以孝立国。”百善孝为先,2000多年来,中国人实践出一道“人从众”的以孝治国文化传承。孝首先是天经地义的责任。“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出厂设置”。孝让我们立住“人”字的一撇一捺,成为可信赖、可托付、能担当的中国人。孝进而是凝聚民族的核心。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先哲孟子曾用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孝悌进入了更高阶的仁爱公德领域;汉文帝颁布圣旨规定“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从顶层设计为天下老人“兜底”,谱写了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孝还是治国安邦的良方。当它上升到律法、国策等诸多层面,就成为领导者的行为规范。西汉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唐代皇帝将《孝经》列入科举制考试内容之一;清朝实行“孝廉方正”,推动孝道向法律领域渗透……诸如此类对“孝”的实践,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那么,新时代需要弘扬怎样的慈孝文化?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这为新时代的慈孝文化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要求我们,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必须实现精神富有。精神富有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慈孝,因为有了慈孝文化的加持,物质富有才有价值,社会才是温暖的,才是一个好社会。讲好新时代慈孝故事亟需把握“三个度”。传递温度。没有人是一片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可感、可触、可共情,正是慈孝联结人心的底层逻辑。提升热度。运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慈孝”可甜、可盐、可持续,让慈孝之风“润物细无声”般潜入心底。拓展维度。慈孝活动是连接炎黄子孙心灵的一座“桥”,慈孝典范是传承传播中华慈孝风范的一扇“窗”,推动更多人将慈孝行在细微、举在日常。
二、慈孝之家“美如画”
以慈孝为名,扬人间大爱。慈孝耀中华,闪亮新时代。“大爱慈为首,百善孝为先。忠孝行天下,仁义传千秋。”慈孝文化,在这个家庭,儒风传香、源远流长,孝圣王祥远溯魏晋,圣哲朱熹追溯宋朝,“王祥遗风今犹在,朱子家学仍践行。”全家同心、慈家孝承、上慈下孝、内孝外忠、慈孝爱亲、慈孝传家、慈孝报国、慈孝天下,一曲延绵于历史文化的“家国乐”,一首藏身于中原河洛的“凡人歌”,凝聚“家国情结”、讲述“俗人品节”、 演绎“圣贤续接”,千年传承、百代流芳,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感人肺腑、浸润人心。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慈孝儒风家庭、一个向上向善的慈孝儒风家庭、一个富有慈孝儒风正能量的忠孝家庭,一个知慈孝、倡慈孝、行慈孝、扬慈孝的慈爱孝敬之家,也是一个崇孝德、知孝理、存孝心、践孝行的孝悌忠信之家,是首届中原最美家庭、孝贤模范家庭,又相继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郑州市最美家庭等十多项荣誉。朱学军家庭,一家四口人,四位河南省孝贤之星、慈孝典范,三位中共优秀党员、道德模范,二位文明市民、优秀家长(子女),一位中国好人、中华孝女、中国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朱学军家庭,谨遵圣贤祖先慈教孝风,团结一心,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协力兴家,孝义为本,教子有方,常助难者,惠及乡里。“遵祖遗言为孝,家人和睦为义。”家和万事兴,国和天下平。朱学军家庭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代表性、标志性、典型性,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感召力,是中原河南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新时代慈孝典范。中国一家的“慈孝故事”,像一道光、一团火,照亮了人间、温暖了世人。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斗征程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讲好新时代慈孝典范故事,会让这光和火照亮、燃烧、带动、温暖更多的人。
朱学军,男,汉族,1967年5月生,河南郑州人,圣哲朱熹后裔、诗圣杜甫老乡,中共党员,芝田镇党代表,北石村监委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学习标兵,文明市民,中华孝子,中原孝星,大中原新乡贤,新时代好孝贤,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相继荣膺郑州百佳学习标兵、中原儒风智慧家长、优秀党员、模范党员、好党员标兵、优秀义工、公益榜样、慈孝楷模、中国当代新闻人物、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大使等殊荣,其夫妇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2017中原最美爱情(夫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党爱国,心疼父母,奋斗奉献,终身为民,乃其一生信奉弘扬践行之座右铭也。朱学军,人称老朱,老朱是基层党代表、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长女是优秀党员教师,次女是优秀党员医师。究竟是什么样的道德仁义之家,能够如此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朱学军家庭何以蔚然成风、风行成景?
老朱的一首四言家庭实录诗,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慈悲慈善慈孝之家的慈爱慈和慈睦故事:“河洛朱家,朱熹后裔。教育世家,书香门第。上下四代,老师十余。慈孝家风,千年承继。祖父慈蔼,祖母慈祥。家族鸿慈,慈悯慈云。慈柔慈厚,慈恕慈良。慈念心上,慈惠慈光。慈颜永驻,慈泽乡党。给人温暖,送人力量。烛光闪亮,照耀前方。严父慈母,严慈相济。身体力行,慈孝教育。慈眉善目,父(母)慈子(女)孝。大慈大悲,慈善公益。大发慈悲,穷人受惠。心慈好善,慈乌反哺。俭故能广,慈故能勇。慈幼孝老,敬老爱小。吾之爱妻,王祥后裔。孝圣卧冰,为母求鲤。慈孝美德,春芳传递。娘不能食,含食喂之。口对着口,嘴贴着嘴。亲吻喂食,持续年余。有此孝女,娘命延续。萌萌长女,幼小龋齿。四处医治,亦不能食。慈母春芳,我之娘子。咀食喂女,一日数次。嚼食救儿,日夜不息。有此慈母,生子救女。二零一二,九月月底。慈母春芳,突患重疾。孝女萌萌,休学护理。侍奉瘫娘,不离不弃。娘能张嘴,却不能食。女学母样,含食嘴喂。亲吻喂饭,坚持年余。上下三代,含食口喂。感动医护,感染邻里。慈孝之风,影响周围。慈孝之声,绵延千里。慈孝祖德,传承千年。慈孝家庭,辐射华夏。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接通天道,天地正气。德才配位,打开格局。天人合一,和谐天地。厚德载物,为善最乐。自强不息,刚健勇毅。中华文化,四海一家。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党员之家,孝贤之风。紧跟时代,慈孝慈爱!”
三、慈孝五家“有方法”
党建领家。朱学军家庭,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契机,带领全家人认真学习中央明确的八种学习材料,包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一、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4种必读书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4种选读书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就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人,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激励人,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鼓舞人,用“慈孝儒风”教化人,寻根铸魂、培元固本、凝心育人,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勇做“慈孝儒风”传承普及推广的“探路者”、“先行军”、“火炬手”,努力成为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新时代新风新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争做先锋。五十六载弦歌盛,矢志弘文气象新。老朱积极支持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旗帜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亲情”“孝义”的基础上,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党的纪律,率先垂范、大公无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革除陈规陋习,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三治(法治、德治、自治)”结合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训练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改变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具有适应新时代现代化的道德行为素养。保护乡村独特文化风貌,在传承基础上创新;深入挖掘夏都文化、京畿文化、河洛文化、洛神文化、潘安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不断强化中华美德的教化、规范和引领作用,实现乡村善治;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增强村民归属感。发挥乡贤优势,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乡村建设。
慈孝立家。强化“一个引领”,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做到“两个结合”,把“慈孝儒风四化”(生活化、民俗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文化相结合;坚持“三个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推进“五个服务”,把“慈孝儒风新生活”全面融入党群服务、行政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服务;推动“六进工程”,实施“慈孝儒风”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抓好“七个层面”,把“慈孝儒风新生活”落实在七个层面:个人层面倡导“修身自律”的立身之道,交往层面倡导“诚信助人”的做人之道,社群层面倡导“服务利他”的仁者之道,消费层面倡导“节俭绿色”的共生之道,休闲层面倡导“静心睦亲”的康养之道,劳动层面倡导“共建共享”的敬事之道,涉外层面倡导“和合大同”的中华大道。
书香暖家。《论语》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圣经”,是人生向善向上的指南,是教人做人成人的指南。朱学军家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全家读《论语》”活动,全力打造慈孝书香家庭。全家读《论语》,家庭遍书香。学《论语》,强家庭,和乡村。老朱一家四口人争当《论语》传习师,让《论语》濡染邻里乡村。每日晨读《论语》养身心,每周分享《论语》智慧香,每月《论语》演讲谈成长。通过读《论语》、学《论语》、解《论语》,修己安人、成为君子;取经孔子故里、黄帝生地、教育之都——圣城曲阜“全民读《论语》”的成功经验,让全家通过诵读《论语》,爱上中华文化、仁爱文化、慈孝文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齐心协力建设慈孝书香家庭,让全家读《论语》成为慈孝书香家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文明塑家。科学扬弃汉唐婚礼、朱子婚礼,倡导推广中式婚礼。汉唐婚礼中的奠雁礼、沃盥礼、同牢礼、合卺礼、结发礼、三拜之礼、执手礼等在极强的仪式感中让新人们感受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庄重,也让群众感受到中国传统婚礼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积极引领倡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展现新时代盛世文明新气象。开办“慈孝儒风大讲堂”,推动“慈孝儒风四化”,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高地、贯彻“两个结合”实践基地、“两创”示范阵地,倡导“慈孝儒风新生活”,发挥文化引领、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增强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与新时代新征程相匹配、与中华传统相贯通,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慈孝儒风大讲堂”多次邀请许建国等国学专家精彩授课。“慈孝儒风大讲堂”与道德学堂、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发挥其在智志双扶、移风易俗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共同富裕的“文化粮仓”。河洛朱氏,朱子后裔。老朱始终坚持抓好朱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深化拓展朱子文化“学习、传播、教化、交流”四大工程。年年在朱氏宗祠举办朱子祭祀大典,祭拜圣贤祖先,弘扬慈孝文化,至今已经坚持了整整37年。建设朱子文化家庭书院,着力打造朱子文化和“慈孝儒风新生活”家庭。朱子“四礼”即朱子成人礼、朱子敬师礼、朱子祭祀礼、朱子婚礼持续推出,取得了较好效果。
道德传家。打造具有浓郁古典东方风情的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恢复中华传统节日的神圣性、庄重感。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节日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其精神内核的世代传承。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就是在光大中国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建构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以温良恭俭让为外在表现的东方伦理型“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朱以文化立家、慈孝儒风之家为龙头,践行“两个结合”,扎实开展“两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弘道于心、修德于性、践仁于行、游艺于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文化人、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慈孝儒风智慧”中汲取丰厚滋养,帮助孩子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建具有高尚道德追求、鲜明文化特色、突出精神优势的慈孝儒风书香家庭、“慈孝儒风新生活”家庭。老朱作为一家之长,见贤思齐、崇德修身,努力当好“家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授业解惑之“经师”,更是弘道育德之“人师”。作为孩子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以高尚的慈孝儒风德行在言传身教之间影响其品格、品行、品味,发挥了“以德育德”的涵养作用,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朱坚持久久为功、成风化俗,分阶段推进、长期性坚持,抓细节、抓具体、抓长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种进孩子心里,化为良俗新风。在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体现担当作为、作出应有贡献。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近年来,朱学军家庭,深入开展“两创”,全方位推进“慈孝儒风四化”的个人实践、家庭实践、乡村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强化“一个引领”,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借助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大好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通过倡导践行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到全体家庭成员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家庭成员和党员干群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两个结合”,把“慈孝儒风四化”实践同个人、家庭、乡村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好当下,谋划未来;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合理转化,科学发展,推动形成与新时代新征程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内核、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积极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慈孝儒风新文化。坚持“三个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发挥每一名家庭成员、每一位共产党员的首创精神,鼓励个人大胆探索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通过喜闻乐见、乐于便于参与的方式,激发大家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积极践行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推进“五个服务”。“慈孝儒风新生活”全面融入党群服务、行政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服务。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家族章程等,促进“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实化为基本行为规范。围绕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升学就业等时间节点,倡导推动慈孝儒风新礼仪。加强美德健康新生活方式文艺创作,以诗文、小戏、小剧、曲艺、小品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提炼优秀传统礼仪现代价值,倡导推广符合现代生活的新礼仪。实行家庭文明积分兑换奖励,以积分换奖励、促美德。
四、慈孝实践“成效大”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如果说黄河是滋养华夏儿女生命的母亲河,那么嵩山便是造就华夏民族性格的父亲山。中岳嵩山,中原郑州的一张灿烂文化名片,作为中原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为一个人、一个家的“慈孝儒风”实践提供了不竭精神源泉。站在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观景台上,极目远眺,更能让人感受到母亲河的生生不息,体会到黄河文化的厚重丰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个人、一个家,宛如奔流不止的罗水、洛河汇流黄河一样,虚心学习借鉴孔子故乡、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东方圣城——济宁曲阜的先进成熟经验,践行“两个结合”,扎实开展“两创”,文化自信、文化引领、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弘道于心、修德于性、践仁于行、游艺于情,以文化人、以文传声、以艺通心、成风化俗,致力于“慈孝儒风”智慧“四化”,倡导弘扬“自律助人、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推广普及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匹配、与华夏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孔(孔子)孟(孟子)朱(朱子)王(王子)”伦理型慈孝儒风新生活方式,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融入日常生活,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现代文明新风尚,打造“慈孝儒风新生活特色示范家庭”,奏响新时代“慈孝儒风大合唱”。
朱学军家庭,师承“伏羲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朱王”,坚持“求真、尚善、包容”,始终敬畏天地,真诚向天地学习,推行天地风度,仁爱众生百姓,奉行“天人九观”,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谐天地的世界观、多元协和的天下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推仁弘毅的价值观、中庸和合(成人达己)的人生观、美善相乐的审美观,追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义”,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华夏精神为己任,致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朱学军家庭,永远感恩天地爹娘,跪拜“天地君亲师”,长期奉行“一日五问”(包括向谁问和问什么):一问“天”(父亲母亲),二问“地”(知己亲友),三问“君”(圣贤领袖),四问“亲”(祖先宗亲),五问“师”(至圣先师);一问:我与天道接通了吗?二问:我身上有天地正气吗?三问:我的格局打开了吗?四问:我的德配位吗?五问:我的才配位吗?通过自问自省、查漏补缺,完善德行、增强才能。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虔诚祭祀孔子,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虔诚祭祀朱子,已成定制惯例,雷打不动,到今年整整坚持了60多年。“沉鱼落雁洛神家园,玉树临风潘安故乡”。朱学军家庭,居住在洛神家园,潘安故乡,夏都宝地,京(古都洛阳)畿福地,陈王曹植千古名赋——《洛神赋》诞生之地。他们世世代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刚柔相济,自强不息,修齐治平,精忠报国,厚德载物,德性修持,包容宽厚,大气淳朴,艰苦奋斗,负重前行,敢创新路,奋勇争先,崇文重教,重功致用,人文博大,历史厚重,思维开放,心地坦荡,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天地人和,天人合一,天人相通,和谐中道,海纳百川,雍容大度,道法自然,福慧双修,生成转化,生生不息,其乐融融,其处洽洽。朱学军家庭,接通天道地德,承接孔孟老庄,心怀天地正气,打开人生格局,厚植家国情怀,力求德才配位,追求“仁爱天下”,关怀苍生百姓,攀登达人意境,具有“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他们把孝心献给了父母长辈,把忠心献给了党和祖国,把爱心献给了人民群众,把奋斗和信心留给了自己。“德、忠、孝”三字家风,在朱学军家庭绵延好多代、传承数百年,它由元祖朱熹(公元1130年至1200年)十字家训“仁(仁爱)、忠(忠诚)、慈(慈悲)、孝(孝顺)、友(友善)、恭(恭敬)、和(和合)、柔(柔韧)、礼(礼义)、信(信用)”(接续传承823年)长期演化而来。老朱生于朱门,自幼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出彩做好人”,中原“朱子”家庭成了仁爱之家、党员之家、好人之家、模范之家。这里的历史博大精深、厚重大气,这里的文化经典多元、光辉灿烂,这里的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原河洛,乃天地之中、“三代(夏商周)之居”,古往今来就出圣贤出英雄。河洛朱家,作为朱子后裔,一直都把《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作为代代相承的传家宝。老朱爱人王春芳是琅琊王氏后裔。西晋太保王祥是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王氏,因“卧冰求鲤”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彪炳千秋。王祥八十五岁去世后葬于洛阳西芒山。魏晋时,琅琊王氏做高官的很多,除王祥外,还有王衍、王戎等,所以中原不少王氏是琅琊王氏后裔。朱氏、王氏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大族,也是圣贤和英雄的门第。朱学军家庭,有朱、王两家的强大基因,其家训家风很早时候就有了,有着千年的接续传承,家风从最初的“德、忠、孝”三字经演变成现在的“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九字经,并恰如其分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家风赋予了鲜明生动的时代内容,做到了与时俱进家国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两全、心疼父母、真才实学、精忠报国”二十四字朱门家训高挂家庭中堂,就像一面做人明镜,时时刻刻提醒着每一位家庭成员,以此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修正自己的一举一动。家里人都能够长期坚持“孝老爱亲”和“助人为乐”,“感恩每一个路过家门口的人”,和优良家训家风的长期熏陶有较大的关系。朱学军家庭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家风建设的着力点。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家人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家人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亲人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亲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