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深切缅怀冯振德老先生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12
时间: 2023-12-14 14:10:11
巍巍嵩岳大雪漫天一片孝白同祭孝贤文化奠基人
滔滔黄河泪雨奔流如泣如诉恸哭大善大德冯振德
足迹踏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考核授匾孝贤节连续举办十七届
天下孝贤感恩戴德失声恸哭孝贤文化奠基人中岳首善冯振德
惊悉冯振德老先生因病于2023年12月11日23时16分去世,顿时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我怀疑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错了。是啊!像冯振德老先生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死呢?
我不愿意接受这令人痛心的事实!
连日来,我泪如泉涌,悲痛万分,真是一曲衷肠凄风悲,满腔血泪寒天哀啊!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初年,周公测日影、验四时就确定嵩山地区是天心地胆所在的“天下之中”,所以,嵩山所在地登封自古就被称为“天中”。
2010年8月1日,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把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此,登封或嵩山地区的雅称“天中”,更是叫响世界。
“天中孝星”,就意味着是嵩山地区的孝道明星,或者是天地中央的孝道巨星。这是何等气派的一个美称啊!咱即便不是历史学家,也知道,在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里皇帝就有两个:舜帝和汉景帝:大圣人孔子的弟子也有几个:曾子、子路和闵损。还从来没有听说谁是某某地方“孝星”呢。初次听到张延芳主席以“天中孝星”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心中大惑,还真是很想见识见识这位“天中孝星”——冯振德书记。
通过多方了解,这位冯书记的真容才逐渐展现于眼前……
“全国十佳孝贤评选”——
一个农民办起来的国际性大节;
一个老人办起来的国际性大节;
一个关于孝文化的国际性大节;
一个连续举办了17年的国际性大节……
名不见经传的冯振德便是这个评选活动的发起者和坚守者。“天中孝星”不是冯振德自封的,而是国内“孝”文化圈里叫出来的。
十万里访孝贤
天地之中,人杰地灵。2020年金秋十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自全国各地的宾朋在嵩山欢聚一堂,隆重举行第七届中国嵩山国际孝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活动。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千百年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不息,广大无止。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树孝贤文明,促进家庭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遵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委会评定出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十佳孝贤模范单位及十佳孝贤模范家庭。
上午9点30分,伴随着锣鼓与唢呐声,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的13位嘉宾依次步入会场。道路两旁,是身穿红色校服的塔沟武校学生,他们对一众与会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出诚挚的欢迎。在塔沟武校二号演武场,嘉宾们共同观看了师生们精心筹备的万人武术汇演。
上午10点整,颁奖典礼在全体人员共唱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启。
全国十佳孝贤评选活动组委会执行主任、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刘海钦致欢迎辞。他讲到:“千百年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不息,广大无止。经过十个月的深入调研、典型推荐、考察审核,已评定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和孝贤家庭共13位,他们的事迹可表可彰,可歌可泣。在这里举行颁奖大会,为他们颁发金匾,树碑永铭,愿他们的至美德行传送五湖四海,愿他们的孝行贤举万古流芳”。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也在大会上致辞,向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多年的努力表达由衷地感谢。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岭宣读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名单。
第七届中国嵩山国际孝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典礼以视频的形式向与会来宾及塔沟武校学生再现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模范代表们的孝行善举,塔沟武校冠军队员分别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和孝贤家庭等13位模范代表颁发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代表宋瑞上台发言,与同学们分享孝道文化和先进事迹。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领导上前共揭“至德纪念碑”,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和孝贤家庭等13位模范代表的姓名被刻入纪念碑,流芳传承。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做总结讲话,大会在全体与会人员共唱的《歌唱祖国》歌声中圆满闭幕。
冯振德书记为弘扬孝道事业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一切。花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向我们诉说着这位时年76岁老人身上的故事。为了访孝贤表彰孝贤,他每年行程十万里,但他自己却说,只要访到好孝贤再苦再累也值得。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自家企业效益很差,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租地种红薯,加工芥菜丝,用于孝贤表彰活动,他的大爱大舍大义大孝精神,感天动地。
2020年11月14日下午,他赶到机场准备去贵州为孝贤许明忠授匾,因出现身体不适,张延芳主席劝他回去休息,不要去贵州,结果在返回登封的路上突发脑梗并出现休克,后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为了更好治疗,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让我们共同祈祷祝愿冯书记早日康复!大德之人天必佑之!
孝行天下,天下行孝!感恩冯书记几十年如一日的弘扬孝道文化!为弘扬孝道文化身体力行!为传承孝道文化慷慨解囊奉献大爱!为传播孝道能量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十七年来编织一张弘扬孝道文化的宏伟蓝图遍及国内外!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这是无私的大爱!这是神圣的伟业!
记得冯振德书记和张延芳主席说过同样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孝行天下,天下行孝,为祖国排忧!替天下儿女尽孝!这是多么崇高的大爱!这是天下最好的好人!最敬爱的人!
为全国十佳孝贤张世伟授匾走进安徽临泉
2020年10月21日上午11点,我有幸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张延芳主席一行五人驱车来到安徽省阜阳市瓦店镇侯庄村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张世伟授匾。侯庄村小学军乐队欢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的到来。授匾仪式由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主持;瓦店镇侯庄村党支部书记致欢迎辞;冯振德书记、执行主任郭进栓为张世伟授金字木匾和奖杯。
组委会的颁奖词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持之以恒的奉献;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只有让爱回家的善举!
孝贤张世伟发言,他说: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祖国护佑之恩,感恩“让爱回家”志愿者的支持和鼓励之恩,我将更加努力,“让爱回家”盛开在祖国各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让爱回家”临泉县志愿者代表发言,江西赣州“让爱回家”志愿者也专程赶来参加授匾仪式。
一个人的善是小善,带动大家一起来行善,才是大善。“让爱回家”、善行天下,孝贤至德、永远留芳!
为全国十佳孝贤授张珂授匾走进山东官场村
2020年10月22日,我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冯振德一行五人来到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官场村,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村党支部书记张珂授匾。
适逢官场村第五届孝德文化节暨千老庆重阳公益活动的隆重举办,为授匾活动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张珂书记为官场村第五届孝德文化节的举办暨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的到来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冯振德书记、荣誉主任张延芳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官场村党支部书记张珂授“孝贤至德”金字木匾及奖杯和荣誉证书。冯振德书记并围绕讲党性、讲政治、讲“孝”道,做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吕明晰主任亲自到会,并给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报告。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高度、接地气的讲话赢来阵阵掌声。
官场村的幼儿园小朋友及中老年群众为孝德文化节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大家享受文化的盛宴。
为老人洗脚场面宏大感人,当儿女们跪在父母面前,为老人洗脚,才发现老人脚底的老茧,以前老人的脚也和我们得一样又柔又软,可随着岁月的推移,伴着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的辛苦劳动,慢慢地,他们的脚变硬了变老了,老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无私的爱啊!而我们又为老人付出了多少?
一场别开生面的孝道教育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官场村的儿女们为300多位父母行三叩九拜大礼,四代人亲临会场,既敬老又教小,场面感人,触景生情令在场的人热泪盈眶。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知感恩,我们人更应该知恩感恩报恩,世上唯一不能等的是尽孝!孝敬父母如敬天,谁知孝能感动天!
千老欢庆度重阳,孝亲敬老饺子宴开始了。志愿者把饺子摆成“孝行天下”“幸福官场”的美丽图案,充分展示了孝文化在官场村深入人心,建设中华孝德文化标杆村让村民提升了幸福指数,助推了乡村振兴。
吕明晰主任、张珂书记、张延芳及来宾给老人送上热腾腾的饺子。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村里志愿者又为老人扭起了欢快的秧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老百姓开心地吃着饺子、笑着唱着,真象活神仙。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说: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蜜甜,感恩共产党,感恩村里有个好带头人。这就是官场村老百姓的心声。
官场村以打造中华孝德文化标杆基地为使命,真正将“宣孝”、“学孝”、“倡孝”、“行孝”、“评孝”落到实处,发动农民广泛参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必将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基层社区向官场村学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南京佑康家园为国际孝星吴治欧、十佳孝贤项宗平授匾
2020年10月23日上午,我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一行五人来到南京佑康家园为第七届国际孝星吴治欧、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项宗平授匾。因吴治欧在国外,特委托在佑康家园为其授匾。授匾仪式由原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左自武处长主持。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等参加授匾。南京鼓楼区残联、中华门街道办事处、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常务理事、上合(上海)经济发展集团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冰辛、江苏凝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荣、南京电视台、佑康家园的家人、家委会成员及社会各界亲朋好友一百余人参加了授匾仪式。
授匾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大家首先观看了全国第七届国际孝文化节和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盛况。并为国际孝星吴治欧、第十七届十佳孝贤项宗平授匾。
组委会给国际孝星吴治欧的颁奖词是:以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用赤子之情,传播中华文化,身在美利坚,心是中国心。
组委会给佑康家园创办人项宗平的颁奖词是:慈,发于心,善,始于行,孝养父母身心,大孝奉献社会,用爱撑起一片天,残障人员俱欢颜!
蒋昆老师发表参会感言。他说:我是代替国际孝星吴治欧第一次参加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看到几万人参加的会场很震撼,听了孝贤事迹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特别是76岁的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冯振德书记17年如一日弘扬孝道的精神和为之付出的心血令人感动,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搭建了一个学习、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项宗平发表获奖感言,她说:非常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我这个珍贵的荣誉,我要把这个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不忘使命,为残障人员家庭分忧、为党和政府分忧,继续努力办好佑康家园,把残障人康复事业做得更好!
佑康家园的家人把自己用心做的花篮献给冯书记,并表演手语舞《谢谢您》,表达对创办人项宗平及社会各界的关爱感激之情。残障人员表演的非洲鼓,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佑康家园家委会的家长亲自为授匾仪式献上自编舞蹈《漫步人生路》。一群特殊的群体展示自己身残志坚的书法,这是爱的奉献换来的人间的奇迹。一首《感恩的心》,道出所有残障人员的心声……
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常务理事、上合(上海)经济发展集团南京有限公司于冰辛董事长发表感言。他说:看了孝贤颁奖盛况没想到孝贤大会办得这么好,听了孝贤事迹没想到做得这么好,目睹了残障人员表演的节目没想到在佑康家园康复得这么好。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为弘扬孝贤事业、为残障人员康复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凝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荣江代表来宾发言,她说:我今年有幸参加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收获很大,孝贤事迹感人,大会举办的规格高规模大,我们要向孝贤学习,祝愿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越办越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全体起立共同唱响《歌唱祖国》,歌声回荡在佑康家园,震撼着所有参会人员的心,祝愿佑康家园更上一层楼!
为全国十佳孝贤张继强授匾
2020年10月26日,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等一行五人来到北京,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张继强授匾。第七届全国十佳孝贤、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联合国之最和谐理事会会长张爱国及孝贤亲友、学生等五十余人参加授匾活动。
授匾仪式在张继强国际艺术中心举行,张继强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国学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国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主持授匾仪式。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联合国之最和谐理事会会长张爱国致欢迎辞。冯振德书记、娄德平主席、全张爱国主任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张继强授“孝贤至德”金字木匾和奖杯及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张继强的颁奖词是:您陪我长大,我陪您终老,孝亲敬老,事无巨细,热心公益,不计名利,父母的好儿子,人民的艺术家。
张继强发表获奖感言。他说: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授予我如此崇高的荣誉,深感无上光荣。孝敬老人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在《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讲话中,倡导大力宣传中华孝道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的心,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爱老、敬老、弘孝、行孝的队伍中来,从我做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全国第七届十佳孝贤、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代表来宾发言。冯振德书记总结讲话,他介绍了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十七年的弘孝历程,讲述了第十七届孝贤的感人事迹,对张继强每年抽出四个月回山东老家孝养父母的孝行给予称赞。冯书记的讲话让大家提升了对孝文化的认识,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获得高度赞扬。
弘孝、行孝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愿全国十佳孝贤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群策群力,共筑辉煌!
为全国十佳孝贤李丽珠授匾走进太原
2020年10月26日下午,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一行从北京驱车500多公里风尘仆仆于晚上八点多赶到山西太原,第十六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五大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光晋专程赶到太原迎接组委会的到来。10月27日上午八点半,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在太原市,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人物、全国养老机构十大创新人物、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主任李丽珠授匾。
授匾活动在李丽珠家中举行,前来参加授匾活动的嘉宾有中国好人袁国萍、山西好人李斌、太原好人王翠梅。
冯振德书记、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为李丽珠授金字木匾及奖杯和荣誉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李丽珠的颁奖词是:敬老爱老,开老年护理医养结合先河,守护夕阳,保老年精神障碍安宁,天使在人间,大爱慰老年!
李丽珠说:今天我特意安排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来到家里为我授匾,我感觉更温馨更有意义,因儿子、儿媳都在深圳工作,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丈夫退休到深圳主动承担带孙子的任务,我获得的荣誉是家人支持的结果,我要把授匾的照片发给远在深圳的家人,让他们分享我获奖的喜悦。同时也感恩家人的支持。
习近平在接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曾说: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在家里举办授匾仪式,不仅是一次感恩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祝李丽珠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授匾结束,冯书记说:今天是为孝贤授匾的第七站,在孝贤家中授匾安排得很好,特邀参加授匾的有中国好人、山西好人、太原好人,都是有能量的人,感谢对全国十佳孝贤工作的支持。近年来,山西受表彰的全国十佳孝贤有六位,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宣传全国十佳孝贤活动,发挥自身优势,教育、影响更多人,弘扬孝文化,汇聚正能量。最后,冯书记对下一步成立孝贤宣讲团提出思路和意见。李丽珠表示,服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安排,积极发挥孝贤作用,为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全国十佳孝贤王金清授匾走进包头
2020年10月28日上午十点,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等一行五人来到全国文明城市内蒙古包头市黄河母亲岸边,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王金清授匾。
授匾仪式在包头市九源区万水泉镇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参加授匾仪式的有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内蒙古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王三黄河救援队,包头蓝天救援队及包头市东河义工联合会、社区居民、乌兰牧骑歌舞团等一百余人参加。
东河义工文艺部部长乌兰牧骑歌舞团阿豆及文化志愿者带来马头琴歌舞表演,以独特的方式欢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一行及各位嘉宾的到来。
冯振德书记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王金清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荣誉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王金清的颁奖词是:三十年执着坚守,三百生命起死回生,生命卫士,名副其实,中国好人,可歌可敬!
王金清发表获奖感言。他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从17岁第一次救人起,我就深知黄河岸边上这些鲜活的生命需要有人来守卫,于是,我义不容辞地成为守卫他们生命的卫士,从事救援工作已经28年,我并没有觉得作出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没有觉得特别值得炫耀,我只是尽自己努力,尽力尽快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付出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次我获得全国十佳孝贤的殊荣,既是大家对我付出给予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的鞭策和鼓励,我一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孝道事业中来,为全国十佳孝贤这张名片增光添彩。
包头市志愿者代表发言,表达对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的感谢和对王金清荣获全国十佳孝贤表示祝贺。
接下来星光大道人气冠军、东河义工形象大使王丽把一首歌曲《好人就在身边》、阿豆老师带领志愿者们一起演唱原创公益歌曲《爱的传承》、东河义工演唱的《我们都一样》、文化志愿者一首《报答》给大家带来激情四射、美伦美奂的视觉艺术享受。把授匾活动推向高潮。
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之后,冯振德书记做总结讲话。他说:今天是我们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授匾的第八站,来到全国文明城市、黄河母亲岸边的包头市,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黄河母亲行三鞠躬感恩大孝礼。黄河母亲不仅孕育了华夏儿女,而且还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要好好学习,认真践行,扩大宣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2019年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包头市86岁的老党员陈文学总结讲话,他说: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举办孝贤颁奖活动非常有意义,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把这么高的荣誉授予包头王金清,这是包头市人民的骄傲。全社会都要向孝贤学习,希望王金清当好火车头,带领更多的人,传承中华孝道,弘扬正能量,祝愿全国十佳孝贤颁奖活动越办越好!
在包头市著名网红歌星红袄妹忻曼和东河义工文艺部副部长、河东镇关工委主任刘建华的带领下,大家放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圆满结束了授匾仪式。感恩包头市社会各界及志愿者协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祝全国十佳孝贤颁奖活动更加出彩!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在登封市大冶镇为十佳孝贤模范单位垌头村授匾
2020年11月12日下午,艳阳高照,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一行来到登封市大冶镇为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模范单位的垌头村授匾。来自登封市的各单位的关工委主任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授匾活动。
垌头村团委书记董艺文致欢迎辞,他是郑州大学毕业回乡的大学生,是年轻一代的“新农民”,敢想敢干,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胆创新,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投资3800万元建成了垌头村大剧院,开创了以朝阳沟为基础的豫剧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组委会给坰头村的颁奖词是:文化产业联动,精神物质双丰收,会唱歌的村庄就是不一样。
垌头村党支部书记董军政代表孝贤模范单位发言。2008年他任村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党建引领、文化兴村”的战略,组织全体村民从学唱爱国歌曲开始,创建全国唯一一个农民合唱团,一直唱到中央电视台,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通过文化先行,三产联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说:垌头村今年荣获全国十佳孝贤模范单位,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村两委要不忘初心、不负众望,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要求,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登封市关工委主任李松坤、组委会荣誉主任、登封市关工委副主任范全生、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为垌头村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执行主任冯振德做总结讲话。他说: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孝道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坰头村两委为全村父老乡亲谋幸福这是真正的大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都要弘扬孝文化、传播孝文化,做到小孝为家、大孝为社会、至孝为国家。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授匾仪式结束,与会嘉宾观看了《再现朝阳沟》大型沉浸式情景剧,旋转舞台、现代化的灯光背景、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展示了垌头村村民追求新生活的精神风貌,祝福垌头村变得越来越好,小村庄唱出大发展。
全国十佳孝贤许明忠授匾
2020年11月16日上午,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主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荣誉主任张延芳、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官场村党支部书记张珂等一行四人来到贵州省仁怀市,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许明忠授匾。
授匾活动在仁怀市中枢街道林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举行,上午九点,讲堂座无虚席,来自街道的老干部、老党员代表及居民代表80余人参加授匾活动。
王守常院长、张延芳、王华主任、张珂书记为许明忠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
组委会给许明忠的颁奖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兴企业犹记做慈善,用点点滴滴践行中华美德,用善行义举铺就成功之路。
第十七届全国孝贤许明忠发表获奖感言。讲到动情处许明忠眼含热泪,他说:获得全国十佳孝贤这个荣誉非常珍贵,这将是我人生新的起点,中华美德需要传承,孝道文化需要弘扬,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践行孝道,从感化他人开始,弘扬孝道、传播美德,让爱洒人间。
张珂书记分享了官场村以党建为统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用积分制抓落地,以“道德银行、德孝之家”为抓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淳朴民风的治理经验。
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介绍了全国十佳孝贤颁奖活动在王守常主任、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的带领下,已成功举办了17年17届的情况和十七届孝贤许明忠感人的事迹。她说:美丽的仁怀市不仅有悠久的国酒文化、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有民营企业家以孝立身,以德兴业的孝善文化。通过这次授匾活动,希望孝贤担当责任和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乡生根开花结果。
王守常院长高屋建瓴为大家讲述了《中国智慧——孝道文化》,通过王院长的解读,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明白了孝道文化与健康的关系,通过践行孝道,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孝是德之本,修身在养德,做个道德崇高者,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的人才可达到“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即“仁者寿”,也叫“德者寿”的境界。所以,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它还蕴含着深奥的智慧,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践行,大力弘扬,全面传承!
别开生面的活动给参会的嘉宾带来了不一样精神享受,王华主任说: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给大家上了一堂很好的孝道与感恩教育课,我们要弘扬孝道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五老作用,学习官场村好经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主任、中国文化书院王守常院长亲自把“孝贤至德”的金字木匾和孝道报告送到孝贤的家乡,让传统文化贴近社区群众,宣传了孝贤精神,传播了孝贤美德,让我们共同行动,把孝贤之风吹遍祖国大地。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全国十佳孝贤邱华授匾
2020年11月29日上午,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秘书长吴素涛受组委会委托来到陕西省西安市丰泽园老年公寓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邱华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授匾仪式。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西安十大最美交警王振治警官、西安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松霞、丰泽园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陕西慈善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西安在校的大学生代表等50余人参加授匾活动。
丰泽园老年公寓院长致欢迎辞,他说在丰泽园老年公寓举行全国十佳孝贤邱华女士授匾仪式很有意义,这里见证了邱华女士带领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十余年为老人的无私奉献和亲情陪伴,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今天的授匾仪式是爱的传递,我们要向邱华学习,把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老年公寓发扬光大。
张延芳、吴素涛代表组委会为十佳孝贤邱华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并同大家一起观看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典礼盛况。
组委会给邱华的颁奖词是:
助学助困善行三秦,
助老助残爱洒人间。
抗疫一线群星闪亮,
草根公益光芒万丈。
邱华发表获奖感言:获得全国十佳孝贤这个荣誉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在今后的志愿者服务中,我要发挥孝贤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陕西十大最美交警王振治警官说:我是在做慈善公益的路上同邱华大姐相识,对她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在10年间不断的发展壮大,作出的不平凡的事迹表示深深的敬意。近期她又选择捐献人体器官,用生命传递大爱,很感动。参加今天的授匾活动非常有意义,邱华大姐荣获全国十佳孝贤当之无愧,她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当今社会需要弘扬孝道文化,传播孝贤精神,这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秘书长吴素涛对邱华大姐十六年致力于爱心志愿者活动,把孝心奉献给老人,把爱心奉献给社会,把忠心奉献给祖国。带领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公益善慈事业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给予高度的称赞。特别是她做出捐献人体器官的大爱举动,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西安市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松霞画院院长李松霞亲自到会祝贺。
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代表发言,对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表彰爱心大姐志愿者发起人邱华表示感谢,对邱华荣获全国十佳孝贤荣誉致以诚挚祝贺。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将以这次授匾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公益慈善活动中把孝贤精神学习好,传播好。
来自西安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参加了授匾仪式,她们说:今天是一堂很好的孝道教育课,更让我们感受到孝的力量,我们要向邱华阿姨学习,积极加入到弘扬和践行孝道的行列,做一名志愿者,把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递下去。
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总结讲话。她说:今天的授匾仪式办得很成功,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厚爱!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以传播孝文化,弘扬正能量为己任,自2004年至今面向全国乃至国际评选孝贤楷模,已成功举办了17年17届,评选表彰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模范家庭等215位。目前,在国内乃至国际形成了独特的弘扬孝文化的品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她说:这次来到西安再次感受到邱华大姐高尚的人格魅力,她刚刚荣获全国十佳孝贤,却又做出人生重大选择,在生命落幕时,要给世间最美丽的馈赠,自愿捐献人体器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她的感召下,有32个志愿者纷纷报名参与。她的善举被央视新闻和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有了你,人间有大爱。邱华不仅是孝贤楷模,也是陕西人民的骄傲。她象一道光更是一团火,不仅照亮别人,而且,再次谱写了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的大孝篇章!她用生命传递了无我利他的人间大爱!用行动诠释了“孝贤至德”的时代精神内涵!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在中国文化书院的领导下,每年到孝贤家乡授匾这是一个创举,在当代对作出孝贤事迹突出的人,把“孝贤至德”的金字木匾送到孝贤的家乡,这是让全社会宣传孝贤、学习孝贤的重要举措。通过授匾活动,让孝贤精神发扬光大;孝贤美德广为流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炎黄子孙的血脉,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对于孝道文化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学习、认真践行、大力弘扬,全面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爱心大姐志愿服务队利用在老年公寓举行孝贤授匾仪式,还开展了孝老敬老活动,共同为老人包饺子。他们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为公寓里的老人送来关爱和温暖!
再走长江路感恩母亲河
自2020年10月10日第七届国际嵩山孝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典礼圆满收官之后,在冯振德书记带领下,组委会一行五人从10月18日再次启程,到10月29日,历时十二天途经八个省市,日夜兼程,驱车一万多公里,为八个孝贤、一个孝贤家庭、一位国际孝星授匾。通过授匾弘扬了孝贤精神,扩大了宣传,影响和教育了更多的人,虽一路辛苦却收获一路感动!
东到长江边,在南京为项宗平、国际孝星吴志欧(代)授匾,项宗平带领一群残智人员为组委会一行汇报演出,朴实无华、感人泪下。
张世伟千里回家乡,在安徽临泉老家,全国“让爱回家”志愿者代表亲自参加授匾仪式,让父母乡邻共同见证孝善的力量。
古柳逢春春意浓,德孝传家家业兴。在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十佳孝贤、驻村第一书记宋瑞授匾仪式在息县弯柳树村举行,宋瑞书记用自己八年的心血,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引领方向。使弯柳树村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给孝贤模范家庭靳月英老人授匾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次好机会,参观荣誉室,把孝贤楷模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砥砺前行。
山东官场村为张珂书记授匾适逢村里举办第五届孝德文化节,规模大、内容多、效果好。全村举办为老人三叩九拜大礼震撼人心,孝贤张珂为老岳父跪着洗脚的镜头感人至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孝贤书记才能带出中华孝心示范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吕明晰主任亲自到会,为官场村孝德文化节点赞。
为弘扬孝贤精神,北京张继强授匾名家、学生、电视台齐聚。行孝永远在路上,11月份他又要回山东老家陪伴父母一个月,他说:老娘最喜欢吃他做的饭,我要回去好好待侯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宝贵时光。
山西太原在李丽珠家中授匾,温馨而有意义。第十六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五大党代表、全国劳模赵光晋赶到送祝福、中国好人袁国萍、山西好人李斌、太原好人王翠梅亲自参加授匾,再加上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九大党代表李丽珠,真是五福临门,吉星高照。
在陕西省西安市丰泽园老年公寓为全国十佳孝贤邱华女士授匾。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西安十大最美交警王振治警官、西安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松霞、丰泽园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陕西慈善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西安在校的大学生代表等共同见证了邱华女士带领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十余年为老人的无私奉献和亲情陪伴。
黄河岸边包头市为王金清授匾,他说:从10月10日参加颁奖大会回来,在黄河里又救了三个人,黄河卫士为你点赞!包头市志愿者协会用美妙的歌声表达对孝贤的敬意,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一群正能量的人来为孝贤祝福!同时在黄河岸边为张建霞举办别开生面的(代)授匾仪式。送去大家的祝愿,祝好人一生平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感谢全国十佳孝贤对组委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追随圣贤,薪火传承,追随领袖,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农民出身
冯振德是一个传奇式人物!
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思想影响下,根深蒂固的存在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理念。特别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农民更是信守着老祖宗的“祖训”。
冯寅和媳妇陈莲已育有三女,但依然满怀一个憧憬,希望能给老冯家添个男娃,延续冯家香火。在夫妻二人的期盼之下,陈莲的肚子有了动静。只是在当时那个年月,家里再多一张吃饭的嘴,对本来就非常拮据的家庭来说,就更加紧巴了。
1943年腊月的天倍感寒冷。水旱蝗汤、天灾人祸刚刚席卷河南,中原大地上仍然盘踞着日寇的虎狼之兵,国难和天灾的共同作用之下,中原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冯寅的家就在登封县大冶乡川口村这个苦难窝儿的中心地区。这样的年景之下,家里要在添一口人,对于冯寅来说,着实压力倍增。
天还未亮,冯寅就从窑洞里走出,蹲在寒风刺骨的焦家岭头,目光呆滞地望着远处。自打知道媳妇有喜后,他就睡不安稳,似有无限的心事萦绕,总是天不亮就一个人呆呆地想一会儿心事。
再苦再难,也总归不能断了香火。一想到这里,他便豁然开朗,心中的结也终于解开了。再如何缺吃少穿,也得为祖宗尽孝——传宗接代生个儿子。
时光飞逝,1944年农历九月二十九,冯寅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在了他为儿子新打的窑洞里。年过不惑的冯寅,虽是中年得子,但终究是为冯家续上了香火,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乐呵呵地请村里先生给孩子起了名字:冯振德。
刚出生的小振德身形娇小,跟他母亲更相像一些,瘦小白净,比村里很多同龄人相比都小了很多,眉目中透露着几分女孩儿的灵秀之气。冯寅本指望男娃儿身强力壮,将来好出力,能扛起山里劳累的干农家活儿。可儿子却偏偏是这样一副小骨架,一时感叹!
但是妻子却说:“有啥啊?小身板儿咋滴?没听村里上年纪老人说吗?男人像有三贵:一贵男身女像,二贵男身女声,三贵男身女慧。你瞅瞅,咱家振德那是样样具备,将来一定大富大贵!”
小振德四岁时,全国解放,新中国的所有老百姓终于迎来了一个太平时代。不过,老冯家所在的大冶镇川口村焦家岭自然村,因为山上石多地少,又缺水,发展缓慢,生活依然艰难。小振德初中毕业以后,家里就供不起他的学费了,高中仅仅上了几天,就被迫退学了。
退学在家的小振德成了少年农民,三个姐姐陆续出嫁,田里的重体力活儿他和弟弟干不了。于是按照母亲的教导,开始在家学习做饭。因她个子小,比锅台高不了多少,他只能每次脚下垫一个小凳子,把玉米糁儿下到锅里。父母干活回来,一身疲惫,能吃到小振德给父母端上桌的热乎饭,心中欣喜,由衷地夸赞孩子懂事能干,还对父母孝顺。
捡粪
一次,父母去田里干活儿。小振德挎上提篮,叫上邻家的玩伴儿孙松法,一起上了村外的大路。
两个孩子顺着大路,一边走路,一边前眺后望左瞅右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穷乡僻壤的山路上,行人很少,走了好长一段路,オ见到个赶驴车的过来,驴车上拉着满满一车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好像是粮食。小振德目光一闪,立刻朝玩伴儿摆摆手,像连环画上国民党特务跟踪共产党员一样,尾随着驴车跟上去。下坡时,驴车走得快,两个孩子挎着小提篮就一路小跑地追。
赶驴车的汉子发现车后边添了两个辛苦的“小尾巴”,顿起疑心,便一带缰绳停下车,虎起脸喝问:“小孩子,你们想偷车上的粮食吗?”
小松法见赶车的大脸板成铁块,目光严厉,心生胆怯,急忙转脸瞅着小振德示意让他对付。小振德上学时就是文艺宣传队的“小团长”,敢说敢唱敢出头,早就练壮了胆子。于是,小振德挺胸向前,昂然回答:“我们不是小偷!”
赶车汉子眨眨眼,又疑惑地眯起眼睛,仔细审视着两个孩子,猜测探问:“你们是赶远路,想搭我的车?”
小振德摇摇头,“我们想跟在车后捡驴粪蛋儿。”
“捡驴粪蛋儿?”赶车汉子感觉不可思议,敲锣打鼓般哈哈大笑起来。“有这样捡驴粪蛋儿的吗?拾牛粪坨的,捡驴粪蛋儿的,我见过不少,却没见过追着大车捡驴粪蛋儿的!又不是拾金蛋,值得这样顶着热辣辣的大太阳追着大车跑吗?”
小振德擦擦满是灰尘和汗水的脸,坚定地点点头:“值!俺娘交代了:爹种田辛苦,让俺抬些牛粪、驴粪当肥料,算是帮俺爹种田,给俺爹尽孝心。”
“好孩子!”赶车的汉子一震,脱口赞叹一句,宽厚的大脸立刻收了笑容变得异常庄重。
“大叔很想帮帮你们,不过,这驴子下不下驴粪蛋儿,啥时候下驴粪蛋儿,我还真做不了主。喷火的太阳这么毒,你们还是回去吧!”
小振德执拗地摇摇头。
赶车的汉子心疼得瞅瞅两个孩子,再看看车上满满的粮食袋,不由叹口气
“大叔真想让你们坐到车上等驴子下粪蛋儿,可是,你们看,这车上……”
“没事儿!大叔,我们不累。你让我们跟在车后就行。”小振德故意抖抖膀子,显得浑身得劲儿。
赶车汉子咂咂嘴:“好吧!”
鞭子一甩,驴车启动。
小振德和玩伴儿又开始了流星赶月。
可是,又走出好远,还是不见驴子下粪蛋儿。玩伴儿失望了,吭吭味地起退堂鼓。
小振德一皱眉,急忙劝玩伴儿,“可不要灰心!你看车拉了那么重的粮食又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会下粪蛋儿的,再坚持一小会儿就行了。”
玩伴儿半信半疑,勉强答应,步子却明显慢下来,不多时,就已经远远地落在小振德的身后。
粒粒星辰,仿佛烧饼盖儿上的芝麻,油光闪亮。
陈莲抬头看看天,心里越发着急。今天收工回家,第一次看到厨房的窑洞里空锅冷灶,急忙问小儿子德善,怎么不见他哥哥振德的人影。小德善说他从午觉醒来,就一直没见哥哥。
起初,陈莲以为儿子振德是贪玩儿上山,忘了回来做饭。孩子天性爱玩儿,没什么奇怪。再说,山里的孩子,就像山里的野花野草,从来都是野生野长,用不着精心照料。所以,她并不在意。可是,眼看晚饭时辰已过,还不见儿子回来,就不免有些着急了。
“振德……振德……”陈莲一边沿着山路跌跌撞撞寻找,一边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夜静山空,回声在山间阵阵飘荡。
“振德……振德……”
听起来悠远而空洞,却就是没有儿子的回音
初秋的天气,虽然白天还火天赤日的,一派“秋老虎”的嚣张,晚上,便已经山风习习,有了几分凉意。
空山静夜,传声很远,陈莲声声呼唤,一直听不到儿子的回音,偶尔,却有一两声狼嚎似的兽叫远远传来,心头不免袭来阵阵寒意。看来,儿子要么是出山很远,要么是在山里遭到什么……她打个寒战,不敢想下去“儿啊……儿啊……”
陈莲急切地呼唤着。
“娘……”
突然,黑乎乎的前方传来应声。不用辨别就听出是儿子振德的声音。陈莲惊喜异常,循声急忙赶过去。
“谢天谢地!佛祖菩萨保佑!”
陈莲一把抱住浑身汗气的儿子和小松法,激动不已,任由两个孩子在自己的脸上蹭着脸蛋儿。
等心情平静下来,她才捏一把儿子的脸蛋,问他和小松法去哪里玩儿了。
小振德说了他和小玩伴儿一起拾驴粪蛋儿得经过,口气里颇有几分得意。
陈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听话的儿子,为了拾驴粪蛋儿帮他爹种田,竟然跟着赶大车的跑出山外大老远,真是又傻又懂事!疼儿到深处,却又责备埋怨儿子不该跑出山这么远,让家里人担心
小孩子不懂大人的深意,却又有孩子间的义气。小松法见小振德挨训,急忙帮他打抱不平。
“婶儿,俺们好不容易才每人拾了十六个半驴粪蛋儿,你不表扬振德哥哥怎么又批评起来?”
十六个半驴粪蛋儿也算功劳?陈莲想笑,却又觉得奇怪。
“你们怎么每人拾了十六个半驴粪蛋儿?还有整有半的?”
小松法勾头看看星光下的提篮,“我们跟着赶大车的走了很远,驴子终于下了粪蛋蛋儿。不巧的是,它不多不少下了三十三个驴粪蛋儿。我说,是振德哥走在前面先发现的,他多分一个。可他却不同意,说是拾驴粪蛋儿帮爹娘种田,孝顺爹娘,都是一样的。非要平分,所以,就每人分了十六个半。”
陈莲听了小松法的叙述,更觉儿子可爱,紧紧搂着儿子,好半天不肯松开。
雨中受罚
眨眼进入1960年,河南同起大灾荒。本就山多地少、石多水少地川口村更是小灾小难、大灾大难。地少缺水,又逢大旱,庄稼颗粒不收,家家苦不堪言庄稼绝收,人们就把干瘪的玉米穗和玉米穗外的一层胞衣,熬成黏糊糊,当粥喝。庄稼的枝叶吃光了,再把山上的白黏土挖下来,晒干了,在石臼里捣成粉末,推到鏊子上烙成“黏土饼”,当主食吃。
“黏土饼”烙熟了,自有一股诱人的香味。小振德吃了一张饼,不解馋,不顶饥,伸手想再拿一张饼,却被娘一手拨开。
傻孩子!这是“黏土饼,吃多了,会坠断肠子的。”
小振德打个寒战缩回手。他知道,娘并不是吓唬他。他也经常听村里人说起,外乡人因为多吃“黏土饼”断肠而死的事例。
自己吃不饱难受,看着爹娘面黄肌瘦更难受。小振德一闻到“黏土饼”的香味,就滋生一种强烈的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弄些真正能放开肚子吃的东西,让娘和家人吃上一回饱饭。
一天到邻家串门,正赶上邻家大叔外出回来,捎了一小捆儿油菜苗,说是在几十里外的徐庄乡偷来的。经不住油菜苗清香的诱惑,小振德打听了油菜地的具体位置,便约了几个玩伴儿,翻山越岭赶到徐庄,趁着夜色偷了油菜苗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小振德就听娘惊喜地喊叫:孩子他爹,你从哪里弄来的油菜首?喷……真肥嫩呀!
接着是爹的应声:“大清早说梦话!你是饿疯了吧?咱家地里草都不长,我从哪里弄来的油菜?”
小振德听见,自觉有功,心头一阵窃喜,支起耳朵听爹娘隔着窑洞说话。
娘诧异起来,“咦!这就怪了!难不成是山神爷怕咱家饿死人,从天上薅了捆油菜,放咱家了?”
爹不屑地哼了一鼻子,“大活人说鬼话!既然是山神爷显灵,干脆从天上扛袋面粉到咱家,何必蕣捆油菜呢!”
小振德憋不住笑,跳下床,跑到厨房,向娘表功:“娘一一我就是山神爷!”
娘一时没弄明白他的意思,轻轻拍他后脑勺一下,“小孩子不懂事,别胡咧咧!”
小振德努努嘴,认真地解释:“我没有胡咧咧!咱家的油菜是我弄来的。爹啥都不知道。”
“哦?”娘满脸惊异,直瞪着儿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偷来的。”小振德得意洋洋,毫不掩饰。
“啥?”娘吃惊不小,睁大眼睛,高抬眉头,额头的皱纹立刻加深许多,就像爹种红薯在地里培起的田埂,“偷来的?”
“偷——来——的——一点不错!”小振德见娘不敢相信,越加得意,笑嘻嘻地凤凰三点头,一字一句地回答。
娘呆住了,愣了半晌,突然一个冷笑,“真能耐!”
小振德觉得娘的夸奖又冷又硬,冷冰一块,听了,浑身直打冷战。正暗自煌恐,只见娘伸手拎起油菜,甩手扔到门外,随即爆出一声晴天霹雳。
“跪下!”
贯温婉和气的娘突然大怒爆发,小振德毫无防备,吓得两腿一软,跪在地上,又听娘在头顶霹雳闪电的喝问:“说!为啥偷人家?”
小振德心头的得意顷刻灰飞烟灭,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几乎语不成声,话不成句,“我——是——是、我想让爹娘和弟弟吃顿饱饭。俺爹从、从地里回来,走到家门ロ,晕倒、倒了几回。我怕、怕——所以,就——”
娘却毫不领情,依然怒气冲冲,“别拿孝顺爹娘说事儿!我和你爹饿死也不吃偷来的东西!咱家最不待见小偷,我也不想看见你,跪到门外去!”
娘的声音震天动地,小振德心突突乱跳,一阵头晕目眩,感觉膝盖下的焦家岭都在摇晃,侧歪一下,爬起来往门外挪。这才看见爹不知什么时候过来,面色凝重地站在身后,见他满眼含泪,深深地长叹一声,沉重开腔:
“孩子呀!孝顺爹娘也要走正道啊!你偷了人家的油菜,人家种油菜的拿啥让爹娘吃饱?又咋孝顺人家的爹娘?孝自家爹娘,害人家爹娘,不是孝。这种孝,只会让爹娘不安稳、不太平,爹娘也消受不起。想咋样孝顺自家爹娘,也要善待人家爹娘。听你爷爷讲,咱村一个老秀才说过一句话: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这才是真孝道、大孝道。”
说罢,拾起娘扔在地上的油菜苗,咂咂嘴,脚步沉重地橐橐走了出去。
娘走出厨房窑洞,含泪瞪着小振德,“你爹的话记下了没有?”
小振德赶紧点点头。
娘不信,“那你背一遍我听听。”
小振德有些摸不着头脑,“爹说了那么多话,你让我背哪几句?”
“就是你多重复咱村老秀オ的话: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哦,我记下了。”
“谁知道你真记下了还是假记下了。背诵三百遍,就算记下了,就可以起来了。娘亲自给你记数,背吧!”
小振德看娘在厨房门口的石头上坐下,动了真格,要亲自为他记数,知道躲不开免不掉了。尽管只有两句话,并不难背诵,不过,真要重复背诵三百遍,也够枯燥无趣了。不过,见娘满面一丝不苟的严厉,他只得微微皱一下眉头,低声背诵。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一遍。”娘随即报数。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两遍。”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三遍。”
……
阴沉沉的天空,似乎也像娘一样为小振德忧伤难过,无声无息地飘起绵绵的细雨。落在小振德的鼻尖、脸上,凉丝丝的。小振德瞟瞟娘,娘花白的发丝上雨星闪烁,脸上也明显湿润。他想让娘发话避雨。娘却冰冻一样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似乎没有发现下雨了。无奈,他只得继续背下去。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一百五十六遍。”
雨下大了,开始淅淅沥沥。爹也回来了,给儿子赔罪似的站在旁边。娘的脸上,已经雨水潺潺,却浑然不觉。小振德心里疼起来,停下背诵,央求娘。
“娘,你们进窑洞记数吧。我在外面一定背够三百遍。”
娘既不回答,也纹丝不
小振德知道娘一旦定下的事,大山一样无法撼动,不再奢望什么,只是加快语速,希望尽快背诵够娘定下的数字,让爹娘进窑洞避雨。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一百九十九遍。”
……
背够三百遍的时候,小振德和爹娘都已浑身湿透。回到窑洞,哆哆嚓脱了湿衣服,娘让振德在被窝里暖一阵儿再出来。
引水上山
焦家岭和周边几个村缺水的历史,已经是很漫长了。究竟是哪一年开始缺水,谁也说不清楚了。不过,老祖宗从留下的遗迹可以证明,至少在清代,这一片土地就闹“水荒”了。距离焦家岭十几里外的老井村有眼古井,井台上有块清代的石碑,石碑上记载了老井村和周边村落几代打不出水井,到十几里外的河里挑水的痛苦,打出这眼古井后,虽然井水时多时少、时断时续,却被村民奉为“神井”,倍加呵护。即使这样,清末换上的井口石内沿儿上,还是被拔水的绳子磨出了十八道石槽,最深的石槽有两指多。由此可见,焦家岭、老井一带,缺水到了啥地步。
冯振德清楚地记得,他十一二岁的时候,每天晚饭后,都要跟着爹到七八里远的庄头或是十多里外的垌头河去挑水。他年小力弱,挑不动两桶水,就一头挑水桶,一头挑个小一点儿的陶罐。碰上旱季河水断流,他们要在庄头水井旁排很长的队,常常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轮到自己拔水。即使这样,水井里的水也不足以一次打满一整桶,往往是一次打上一点点,也就是刚刚淹住桶底的样子。然后,把桶里的水倒进另一只桶里。再把空桶下到井里,等上一会儿,井底渗出一小汪水,打上来,倒进积水桶里。如此反复十多次,オ可能打满一桶水。而要打满两桶水,至少也要几十分钟。有时候,因为排在后面的人催得紧,只能打两半桶水回家。
这样打回家的水,自然比琼浆玉液还珍贵,哪能大手大脚敞开来用。往往是点点、一遍遍地重复利用。譬如:洗过脸的水,倒进厨房煤池里和煤用;刷过锅碗的水,再用来饮牛饮猪等牲畜;洗过衣服的水,积存在盆子里澄清了,再浇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村里没有水,家里咋会有水?村里啥时候才能有水呢?这是全村的大事。家有千ロ,主事一人。关键还要靠村里的“当家人”ー一村干部。这样一想,心头又忽地一凛。村干部?自己就是村秘书,村秘书不就是村干部?说到底,家里、村里能不能吃上“满意水”,还是要靠自己和支书、大队长等一班干部呢!
既然身为人夫、人父做了一家之长;既然做了村秘书,成了村干部,那就一定要想办法,让家里、村里有水吃,而且是有足够的水吃。只是,焦家岭已经住了好多代人,一代一代的老祖宗,都发着缺水的愁:一代一代的老祖宗也都想办法打水井;一代一代的老祖宗也都没有打出有水的井;自然,一代一代的老祖宗也都白费一番力气,白做一番水梦。甚至,因为打井打不出水,放炮开井炸死人的惨剧,也是一代一代地上演。最终,还是一代一代地缺水,一代一代地作水难、发水愁。
自己这一代能够完成过去一代又ー代人没有完成的心愿吗?冯振德暗暗自问,自己也给不出答案。
经过前思后想,冯振德决定去县城反映焦家岭吃水困难的问题,并请求有关领导帮助支援。也算是机缘巧合,正赶上水利部门领导说,县里正在规划水利建设,计划在卢店公社和大冶公社修一条水渠,规划线路就路过川口村焦家岭下。经过冯振德再三恳求,县里面同意,焦家岭可以在水渠上开一个放水口,装上闸门,把水引到山脚下来。
为了解决水渠定期放水,不能持续供应焦家岭日常饮水的问题。冯振德回到村里就和王兴等共同商量在山脚下挖一个大水池,水渠放水的时候,就把水引到水池里,存起来。这样一来,在水渠不放水的时候,也能保证焦家岭村民有一定量的日常用水。
在讨论过程中,冯振德还大胆提出了“引水上山”的设想。即用水泵把山下水池里面的存水,泵到山上。然后,各家用水的村民可以通过水管,直接利用地势高差用上“自流水”。方案可以非常有效地减轻村民从山上到山下水池挑水的劳动力,受到了一致赞许。
挖蓄水池和“引水上山”两个方案,很快得到了整个生产队的赞同。在几个月后卢店公社至大冶公社的水渠建好,焦家岭下的蓄水池也很快建设完毕。紧接着就开始选址山顶的蓄水池,眼见引水进家门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整个焦家岭每天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正在此时,新的状况又出现了。
焦家岭石头多土少,山顶找不到挖大水池的地方,生产队好不容易才在半山腰选了两个挖蓄水池的地方。可是,离水池最近的两户群众却不愿意,出来阻拦。原因有二,一是水池建在头顶不吉利;二是不安全,一个供全队人吃水的大蓄水池,建在谁家的窑洞顶,都有渗水、漏水的可能,严重了,还可能造成窑顶潮湿、塌方,这也是个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一时大家伙也都没了主意,事情一下子僵在这里。但是引水进门是焦家岭人的共同心愿,为了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冯振德背着家里人,做主让把自家窑洞附近的一块地拿出来让建水池。
冯振德妻子尤兰见到施工人员在自家窑洞后面开工,一开始非常不理解,担心水池将来渗水,窑洞受潮,土层松动,万一发生塌方造成一家人住得不安全。冯振德苦口婆心,劝了好一阵,把窑洞位置和水池的位置做了充分的分析、解释,根据他自己多年打窑洞的经验肯定不会有事。但是妻子还是不依不饶,竟然拿久病的振德娘的安危来压他。
然而,这一切都被识大体的振德娘听在耳中。振德娘知道儿子把水池建在自己家窑洞附近是为了解决全村人吃水的问题,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孝”行为。嘴上没帮振德,表面佯装支持儿媳的说法,还让振德给儿媳道歉。并且故作样子带着儿子和儿媳到窑顶施工的地方仔细察看,但是最终还是断言此处施工不会对窑洞造成大碍。并且教导儿媳说:“其实,住得离水近点没坏处。咱们焦家岭不就是离水太远,才几辈子作难?你再想想,咱队哪家没有老人?其中,还有几户,不是无儿无女就是缺儿少女,眼看老人山上山下地水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就是有儿有女的,儿女出门时间长一点儿,老人就闹水荒。所以呀,在咱家窑顶打个水池,让水自动流到每家每户,这也是振德对全队老尽大孝啊!兰儿,你说是不是?”
自此,在冯振德母子的鼎力支持下,山上的蓄水池才得以顺利施工。
焦家岭终于吃上了自流水。千年的“水荒”解除了。通水那天,人们拧开水龙头,哗啦啦的水声伴着笑声,喧闹不止,经久不息。人们出村或者回家,只要跟冯振德一打照面,就夸他带头引水焦家岭、自家窑顶挖水池的功劳,把他当成了大英雄看待。一个小小的引水工程,就引得父老乡亲们百般的爱戴,冯振德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尤其是振德娘,在焦家岭通水不久,病就好了。当人们在她面前夸她的儿子振德能干时,她更是红光满面,回家转告儿子时,总不忘交代,“你给人们尽了大孝,积了阴德,娘的病才好得这么快。还得多做这样的善事啊。”
打井解困
冯振德把娘交代的“大孝”高高挂在心头。不知不觉间好事越做越多,威信也越来越高。到了1988年,上级党组织任命他当川口村的村支部书记。四十五岁的他,正年富力强。可是,他自觉学历低、知识少,有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竟然谢绝了。然而,却架不住组织上和村民的信任,几番推辞无效,只得走马上任了。
考虑到川口村山多石多,缺水缺田的自然状况,他绕着村子反反复复走过多个来回后,オ召开班子会,会上当众表态:
“我既然当了支书,首先就要办好两件事。一是水:二是厂。虽然焦家岭引来了水,却要仰仗外地的水源,隔三差五引水蓄水,尽管比过去好过百倍,却还是不稳定。而川口村的大多数自然村则连这条件也没有,依然缺水严重。没有水生活都困难。还怎么种好庄稼,粮食丰产呢?说建厂,则是因为川口山多石多土少水少,发展农业先天不足,想让农民致富,就必须另辟蹊径——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就要建厂。这也是县里提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发展思路的原因。而建厂,也依然要解决工厂用水问题,所以,还是要以水为先。只有打成水井,掌握了水源,也就等于管住了龙王,要水来水,オ能稳农兴工!”
思路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听就懂。大家也都一致同意这个决策。可是,听新任书记说要碰硬打井、“管住龙王”大家还是颇有疑虑。
见新任书记就新的发展思路征求村委意见,村秘书老景抽两口旱烟袋开口:“振德啊!你说的路子,我觉得行!不过,彻底解决全村吃水问题,可不是容易的事。毕竟,咱村的先祖,打了不知几辈子的井,都没成。咱怎么彻底解决吃水问题?都学焦家岭引水著水?那也是外面放水阳有水、外面不放水,咱断水,算不得彻底解决吃水问题啊!”
冯振德重重地点点头:“对!仅靠从外面引水,并不算从根本上解决吃水难题。要治本,就必须打井。”
晚上冯振德开完班子会,早上就进省城请地质专家来川口普查水源。专家们带着仪器山山岭岭查了几天,还真找到了打井的地点。双方马上签订了协议,开始打井。
一听说专家说川口村可以打出水,村里男女老少无不拍手相庆。干完农活回来或者茶余饭后,就聚拢到打井工地,观看打井,问东问西,那场面和热乎劲儿,一点儿不亚于逢年过节,围着戏台子看大戏。闹了一辈子“水荒”的老人老韩,拄着拐杖、被儿孙搀着赶到打井工地,听专家说一定能够打出水,高兴地含着老泪感叹:“看来,老天要开眼、龙王要显灵了呀!”
旁边的村秘书老景赶紧接过话头,“老哥啊!可不能这样说,这是科技要开眼,书记要显成啊。没有咱村支部书记拍板打井,决心‘管住龙王’,可能咱村还不会打井。”
可是,打井两个多月,眼见打到五十多米的深度了,还是不见一点儿水星,许多人沉不住气了,围着工地看打井、盼出水的人越来越少。偶尔,几个老人外出或者回村路过工地,问问专家见水没有。
专家脸上早就没了昔日自信的笑容,拧着眉头,摇摇头,常常底气不足的安慰老人:“别急!别急!再等等看!”
老人点点头,不再问什么,叹口气,摇摇头走开。
冯振德虽然村里村外忙得没个消停,却还是每天都要抽时间到工地看看问问。
有时候,开完会已是深夜,他还照样去工地探看。慢慢地,他就只是晚上去工地看了。
工地上的技术员小王不解,忍不住问他:“冯书记,你天天晚上开会呀?开会晚了,就不要再来工地了。”
振徳苦笑一下,“哪有那么多会呀!我是专门趁晚上来的。”
“看来白天很忙啊!”瘦小机灵的小王恍然大悟似的点点头。
“那也不是。”振德又摇摇头。
“那为啥近来总是晚上过来呢?”小王迷惑了,眨眨眼。
振德坦诚地笑笑。
“晚上过来,看见的人就少。免得人们问我,打井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总不见水,弄得我尴尬不好回答。也免得大家知道,我天天来,跟着焦心。”
……
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了三个月后,当从打井队传来了“钻头湿了”的好消息。冯振德知道钻头一湿,那就证明川口地下有水。既然钻头已经打到水了,那也就一定能够打成水井!悬了三个月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然而,命运像是跟川口人民开了一个玩笑一样。虽然钻头湿了,但是只见“湿”不见水。根据打井队多年的经验分析,可能是井底却存不住水,估计是井底下缝隙较多,水都从缝隙中下渗了,虽然能看到湿湿的泥土,但是却找不到成股的水。这种情况,基本上再做任何尝试也是徒劳。不过,看冯书记他一副不出水不肯罢休的架势,他们也不好拒绝“抢救”。即便是死马也要当活马医了。
第二天,塞秸秆,填泥巴…忙活多时,井底终于蓄上了水。
可是,没等冯振德和其他围观的群众笑容绽开,大家便再次苦瓜似的缩了脸。一是井底的过路水水量极小,二是井底的缝隙太多了。即便填塞了许多秸秆和泥巴,井底还是很难存水。百般努力后,最终还是一个结果:辛辛苦苦打出的井,根本不能当井用。
局面尴尬,无法收场了。打井队表示该做的努力都做了,至此已经彻底无能为力。川口村的群众却不愿花了冤枉钱,就此罢休。
冯振德也觉得不该就这样不了了之。他拿出协议,认为这是打井队勘察水源的失误,应该再次助探,打出能用的新水井。
三个月的徒劳无功,也使打井队对川口地质状况彻底绝望,说什么也不肯再轻易尝试。何况,再打一眼井,需要的不是一笔小资金,而且要完全由自己承担。区区打井队几个人,哪里承担得起?于是,打井队便以已经打出水和川口地质条件只能打出这样的水井为说辞,不肯再打新井。
冯振德多次争取无果,只得咬咬牙,一纸诉状把打井队告上了法庭。
接到法院的通知书,小王受命到登封法院应诉。这是一件最难堪的差事,川口村百姓过去把打井队奉为神明和上宾,如今,却要法庭相见,他觉得实在难以面对,更不知道在法庭上怎么与冯书记或其他人争论是非曲直。说实在的,看到川口村百姓期盼打出水井的眼神,没有人不为之动心的。没有打成真正的水井,打井队也都觉得愧对川口父老。可是,再打一眼井,毕竟还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谁能承受得了?何况,谁有把握,再打,就能在川口找到水?打井队也有打井队的不得已啊!
经过几个来回,法院最终作出一审判决:打井队必须再赔偿川口村一眼能解决实际吃水难题的井。
拿到判决书。冯振德送小王返回郑州,去车站的路上,他再次袒露心声。
“你们败诉后,肯定还要申诉或上诉。漫漫官司路,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了。说实在的,我是真不想打官司啊!我只想尽一份孝心。不想,打井没打出水,却打出了官司。”
说到动情处,冯振德突然心头一酸,眼中热泪盈眶,连说话的声音都湿漉漉的。
小王似乎乍被雨水浇头,打个激灵,心中的一泓柔情被打动,情不自禁地问:“打井尽孝?”
冯振德认真地点点头。
小王在川口打井几个月,对冯振德家里情况已经相当了解,知道冯振德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母亲也离世几年了。所以,冯振德说到尽孝,他感觉很意外。
迟疑片刻,试着问:“你父母不是都去世了吗?你怎么还说尽孝呢?”
冯振德悠长的叹口气,深情开口:“是啊!在父母跟前尽孝,我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可是,我得向川口村的父老乡亲尽大孝啊!我是川口的儿子,川口的父老都是我的父母。这也是俺娘离世前的交代。”
“你娘的交代?”小王心头又是一震。
“是啊!娘的话,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照她的话做,为村里父老尽孝,也是对她老人家尽孝。”
冯振德说了当初引水上山在自家窑顶挖水池的事,特别重述了娘当时说的话,说到后来,字字重如千斤。
“娘在临终前还说,她和乡里乡亲盼了一辈子,就想吃上自己村里水井的水,却最终没能圆这个井水梦。直到如今,我都欠着娘的一个井水债。”
哽咽一下,冯振德说不下去了。
川口缺水,川口盼水,这些小王都知道。可是,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听说“井水债”。既震动又惊奇,问冯振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焦家岭引来“自流水”未满一个月的时候,因为上游水源问题,水渠连续十几日没有放水。水管里面的水,渐渐浑浊起来,说明储存的水马上也要见底了。不仅如此,由于长时间储水,水质也发生改变,里面生出了很多小虫子。这惹来了很多村民对“引水上山”的不满,大多矛头也直对冯振德,一些冷眼嘲讽就传进了振德娘耳朵里。振德娘不来身体刚刚恢复,这一急之下,病势沉重起来。生命最终定格在了送往医院崎岖的山路上。临走之前,嘴里还在喃喃自语地说:“水……水……大家一定要喝水……喝上井水……井水就是好……喝……”
冯振德沉重地叹息一声,用近乎央求的口气叮嘱小王:“无论这场官司谁输谁赢,我都希望你和你们打井队帮我尽了这份孝心,还了欠娘的‘井水債’;还了欠村里的‘井水債’。只要村里父老乡亲吃上井水了,娘也会含笑九泉的。”
得知了这段“井水債”的来历,小王眼里也早已泪光闪烁,稍稍迟疑后,终于重重地点点头。
“冯书记,你的心,我懂了。不管打井队怎么办,我都愿意帮你。只是,打井队那边,还是领导说了算,我不知道能不能说服领导。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你尽这份孝心。”
冯振德感激地握住小王的手,“这就够了!我们一起努力!”
……
可是,半个月后,冯振德还是接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显然,打井队还是上诉了。
看来,官司还得打下去。冯振德对这场官司充满信心,却对这场官司没有一点儿把握。
怀揣传票,冯振德赶到市中院法庭,却意外地没有看到被告代表小王。他心里不免一阵凄惶,看来,小王回打井队后,肯定帮川口村和他冯振德说了不少好话,招致队里不信任了,这才在中院的法庭上临阵换将。这样猜测着,他既对小王满怀感激,又滋生许多歉意。
陈述、提问、回答、争论……法庭上的老套路,又开始重新上演。庭审刚刚进入高潮,忽然,法庭的门哐当打开,一个人径直闯进法庭。主审法官示意暂停庭审,怒目直视着不速之客。
冯振德闻声回头,大吃一惊:进来的竟然是小王!他怎么这个时候不期而至呢?
小王扫视一下众人,朝法官礼貌地点点头。
“法官同志,我是打井队派来的——不好意思,打扰庭审了。”
主审法官皱皱眉头,面容依然板结着。
“法庭有法庭的规矩,怎么能随便出入呢?即便是打井队派你来的,你也应该与其他受委托人一起在开庭前到达。”
小王再次歉意地点点头。
“是,法官同志,我是来迟了。原因是,打井队刚刚作出新决定:同意走调解程序了。专门派我过来,向法庭提出申请。”
啊?冯振德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异常。看来,小王回打井队后做了不少努力终于说服打井队领导了。
法庭上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立刻缓和下来。小王告诉大家说:打井队愿意再给川口村打眼井,算是赔偿。
法庭问冯振德还有什么异议和要求。
冯振德爽快回答说,再打一眼井就够了,其他什么都不需要。
新的打井协议迅速达成。打井队很快返回川口村,而且,这一次专门加强力量,增派新的地质水文专家马文秀到川口村指导打新井工作。并且吸取上一眼井的教训,打井队工作格外细致,反复筛选新井地址,最后,终于在临近老井村古井的西北方向确定了新井位置。
不知是应了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应了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水井打到接近一百八十米的时候,终于打出爆炸性新闻:出水了!
川ロ村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水井打成了!水井打成了!水井打成了……
这是川口村的第一眼水井,这也是川口父老见到的第一眼深井,井深整整一百八十米!井是深了点,可是,每小时出水六十吨,勉强可以供给川口村六百一十户三千多口人的吃水了。从此,改写了川口村千百年来没有水井的历史,也用事实否定了先辈们辈辈相传的川口地下没水的传说。
当第一股井水泵到地面时,围观的人们争着喝喜酒似的品尝井水。冯振德含笑站在人群后面,看着乡亲们喝水品水。不知不觉眼里已经含了泪,恍惚间,也然有了醉意。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一起看看冯振德朝着一个方向走了十多步,然后,恭恭敬敬地端着碗,朝着远方一鞠躬,把水洒在地上。
大家不知怎么回事,只是默默地看着,没人出声冯振德却是满眼含泪,泪眼含笑,默默在心里念叨:“娘——咱村打出井水了,您也尝尝咱村的井水吧!”
解决了最基本的吃水问题,接着就是村民致富的问题了。冯振德担任村支部书记时,就已经根据川口村的自然条件,作出了规划:川ロ村山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只能另辟蹊径,依据自身条件建厂上企业。经过考察,村里很快建起一个蜜茶饮料厂,不久,再建起一个砖厂。接着,又是水罐厂、铝石矿、机械厂……
随着村里企业发展,川口村又打了第二眼井,来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用水问题。
随后,在得知周围村子来川口村买水的情况后,冯振德决定为了帮助周围村用水方便,再打第三眼井。新井打成后,冯振德又在焦家岭建了新水池,把村里三眼井的井水引到岭头,一下子解决了大治、王村两个多镇八个村庄一万多口人的用水问题。两乡八村的群众感动不已,专门在水池边建起一座喜水亭,作为纪念。
登封县委县政府还专门立碑纪念,请来省里的大书法家陈天然亲笔题词:万人吃水工程。又指派县里的笔杆子总结冯振德的打井历程,编成对联刻在喜水亭的柱子上。联日:
历四年打三井建七池六站投百万资金伟业悠悠;
通八村达两乡跨十岭九沟供万人吃水丰功巍巍。
乡政府觉得脸上光鲜,又请来省里的豫剧团,唱大戏三天,热闹得赛似过新年闹元宵。
在冯振德引发、带动和帮助的山村打井热很快的流行起来。特别是在专题片《喜水亭》在河南电视台播放后,短短两年,西刘碑村、亚山村等多个缺水山村都相继打出了水井,整个大冶乡辖区的吃水、用水难问题得到了大大缓解。当初省里编剧来采访冯振德,一连三趟都没有见到忙着帮周围村民打井的冯振德,还戏称这位打井明星为“井疯子”。冯振德成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带动经济发展的明星书记。一时间,不仅县领导、市领导经常到川口村考察,就连国家领导到河南,川口村也常常是领导视察基层的候选存、预备村。
致富求经路
求经“二耐”
就在镇委书记看到川口村近些年发展成绩,提出想让冯振德出任镇长一职的时候,却被冯振德一口回绝了。并且他还主动提出要去登封市第二耐火材料厂工作,用亲身经历去求取促企业发展的真经。镇委书记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并没能改变冯振德的心思。最终,冯振德如愿以偿地把村支书的接力棒交接给了冯春生,他则以厂支部书记的身份走进了登封市第二耐火材料厂。
进厂以后,冯振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村支书那一篇返过去了,如今,我是来当学生哩,领导如何安排,我就如何干。”
看到冯振德如此低调,让四十多岁的董遂振厂长有些意外。干事业的人与干事业的人往往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但是经过几番接触,确实感觉到了冯振德是个可以一起创业的人,他料到了冯振德会在二耐“入戏”,却没有想到冯振德“入戏”之快、之深。最初,他是很少在厂部书记办公室里见到冯书记,随便一问,书记都是在车间里跟技术工人学习技术呢;后来,他又很少在厂里见到冯书记了。一接书记电话,就是在外地与销售员一起跑销售……
董遂振既吃惊,又敬佩,更是美滋滋的。有这样一个书记在厂里,那就是面活旗帜,还愁带不起一支钢铁般的团队?还愁创造不了业界奇迹?
果然不出董遂振所料,仅仅半年后,冯振德就啃下国内钢铁巨头上海宝钢的订单,为宝钢新上的炼焦炉、蓄热炉、热风炉等六个炉子供应耐火砖。这一个订单就超越过去十几个订单的总和。这可真是大手笔啊!二耐全厂为之震动,董遂振更是连连赞叹:出手不凡!然而,一个震动余波未息,另一个震动又接踵而来一年多后,冯振德通过在销售中的大量市场调查,竟主动建议二耐面向国际市场,再上硅砖新生产线。硅砖属于耐火砖中的高端产品,价值高,国际市场缺口大。但因为硅砖在窑炉、工艺、技术上要求苛刻,生产难度大,很多耐火材料厂家根本生产不了。
在耐火材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董遂振自然知道这个新生产线有着海量的市场空间,十分具有诱惑力。就国内市场而言,还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可靠技术和形成生产规模的厂家。上这个生产线,就意味着自己要探索新技术、开辟出一条新路子。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呢?最终又能不能成功呢?他心里没底,只有召开厂委会集思广益。但是厂委会上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董遂振只好暂时把事情压了下来,让冯书记再详细地把新生产线的可行性计划书好好完善一下再说。冯振德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也爽快答应下来在深入地把计划书研究研究。
冯振德为了倒逼企业上新工艺生产线,可谓费尽周折。他大胆做出决断,先与日本一家企业签订了硅砖供货合同。想利用日方等锅下米催生自身企业的技术升级。当他把合同放到厂长董遂振办公桌的时候,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让董遂振吃了一惊,他决然没有想到,冯书记对技术改革的决心如此坚定。但是这个合同执行中的困难重重,一没有技术,二没有生产线,董遂振犯起难来。
冯振德像是看出了董遂振的心思说:“能够这么快签到日本这个合同,说明现在国际市场上硅砖短缺,咱们一旦生产线完成,一段时间内肯定会领风尚之先,就不用愁没有用户和市场了。其实,几个月前,在关注国际硅砖信息的同时,我就已经留意国内有关人才和技术信息了。只要你下了决心,我就保证一切都会有的。”
董遂振和冯振德相视一笑,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寻才纳贤
冯振德得到董遂振支持后,连厂委工作布置会议都没顾上开,就连夜赶往洛阳耐火材料研究中心请专家。原本一门心思想请研究所的工程师张广治出山,但是张广治却说自己是理论研究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不行。虽然自己很佩服冯书记一无人才、二无技术、三没有硅砖生产线的前提下,就跟日本企业签订供货合同的勇气。但是自己确实在生产一线上帮不上大忙,不能耽误二耐厂。
冯振德如冷水泼面,确实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他多方的努力之下,张广治给他推荐了一个叫邱元珍的偃师人。可是偃师县那么大,仅仅知道一个人名,想找到那真是大海里捞针。这可急坏了司机小魏和冯振德。
“没办法啊!老张好不容易才想起老邱,但两个人既不是一个单位的,也来往不多,甚至这两年都不通信息了,他也仅仅知道老邱是偃师的。”冯振德也显得很无奈,但还是安慰道。
到了偃师县城,思考一路的冯振德已经有了找人的章法。他先从科委、科协等科学技术部门打听,认为像邱元真这样稀缺的专家,科技主管部门一定有联系有档案,不料,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没有邱元真的信息资料。从科委、科协出来,他又到公安局,请求户籍管理人员帮着查找。公安户籍民警出于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要他出具上级公安机关同意他查找邱元真的证明。他自然无法满足人家的要求,只得作罢。
几个单位跑下来,一无所获,天色却渐渐昏暗下来
小魏见书记又累又失望,小心翼翼地提醒:“冯书记,天都黑了,照咱这种找法怕是十天半个月也不会有结果。我猜,会不会是他张广治嫌你烦他,随便编个人名,胡乱说个县名,支你走呢?要不,这么个大专家,怎么科委、科协都不知道呢?咱们还是回去吧?”
冯振德皱着眉头,沉默一会儿,颇显自信地摇摇头,“不会!老张不会骗我,那样一个正派、严谨的专家,不会随便骗人的。”
小魏叹口气,也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难不成就这样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得问下去?”
他这样说,本来是想难为一下书记,让书记知难而退。谁料,书记竟坚定地点点头。
“没有巧办法,就用笨办法——哪怕是大海捞针、沙里淘金呢,也要找到邱元真,找不到人,我们就不回去。”
就这样两人一路怀揣着心思,逢人就问邱元真的下落,一直没有人知道。直到二人在忙活了一整天,到小店里吃饭的时候,冯振德习惯性地站在柜台前和服务员攀谈并问询偃师哪里姓邱的人多。就在服务员摇头表示不知晓的时候,从饭店打扫卫生的中年妇女表示她知道哪里姓邱的人多。真是“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冯振德精神为之一振,急忙笑脸相迎。
从中年妇女那里得知,她虽然不认识邱元真,但是偃师县缑氏乡姓邱的人比较多。冯振德吃过饭,对这位中年妇女表示感谢后,就立即踏上了寻人之路。到达缑氏乡后,他们又辗转问询多人,终于找到了邱元真的家。
冯振德把厂里情况和辗转求才的经过和邱元真讲了一遍。非常诚恳地邀请他到厂里主持新生产线的筹建。邱元真自知文化水平有限,加之年龄也大了,本不愿再出远门。但经不住冯书记这样真诚相邀,被冯书记的真心所深深地打动,于是答应跟冯书记回二耐厂。
曲折求索
邱元真到厂后,硅砖生产线很快上马,日本客户黑崎播磨株式会社也派来了产品监制专家今川富清,国内国外专家汇聚一处,全厂信心大增,就连原来反对上硅砖生产线的厂委们也转变了态度。
这年农历十月,二耐新上的硅砖生产出了第一炉硅砖。但是合格率在日本产品监制专家今川那里仅仅达到可怜的8%。再经过优化改善后,第二炉硅砖出炉,346个砖号也仅有2个砖号的产品通过验收,其他地统统不达标,合格率也只有20%。一时间,厂长和冯书记的压力倍增,今川监制也要求立即回国向上级汇报情况。最终日方还是对二耐失去的信心,这笔合同还是没有能够保住。两炉的砖,让厂里前后损失了近百万,而且还要赔偿日方合同违约金,冯振德面前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
随后,经常委会举手表决决定,硅砖项目被终止了。
可是冯振德,心里憋着劲儿,他暗暗发誓要把这块难搞的硬骨头啃下来。
正在此时,邱元真也因心脏病倒下了。冯振德一边在郑州医院陪护邱元真,一边在厂里继续做协调,两头拉扯的没日没夜。这段难熬的日子是冯振德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但他仍然保留着对新工艺的信心,依然对邱元真充分信任。
在冯振德多方协调之下,厂里勉强同意他们最后一次再出一窑砖。终于在1995年春,二耐厂的第三窑硅砖出窑,合格率达到了80%,硅砖制作宣布成功。
再次让贤
经过冯振德亲自率队43天的业务攻关,先拿下了国营企业河北邯郸钢铁厂焦炉项目的硅砖合同,单标合同总额八百七十万元;随后他又顶着病痛拿下了平顶山焦化厂硅砖炉子的项目,并且回复和日本方面的供货。登封二耐的硅砖很快声誉鹊起,除了原有客户增加后续订单外,上海、太原等地的国内订单接连而至。短短二三年间,二耐硅砖又出口韩国、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德国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登封二耐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甚至成了硅砖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者。
1996年下半年,为满足市场需求,二耐一分厂正式建成几天后,新厂马上就要剪彩运行了,厂长人选却还没有定下来。本来,董遂振心中早有人选的,他认为:论眼光、胸怀和能力,均非冯振德莫属。可是,他私下若隐若现跟冯振德透露这个想法后,竟然都被婉言谢绝了。
冯书记向董遂振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原因:一、我已经是五十有二的人了,年纪大、文化底子薄,长远看,出任厂长会影响企业的大发展:二、我已经暗暗物色了一个合适人选,他年轻有为,文化层次高,由他挂帅分厂厂长,必然会给我们的企业增添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毕竟冯春生进厂时间短,资历不深,历练不够,已经接二连三地飞速提拔,顾虑再三,董遂振沉吟着犹豫起来。
冯振德看出他的心思,主动介绍说冯春生曾经干过一个村办小机械厂的厂长,就是看他把厂子经营得有模有样、红红火火,冯振德任川口村支部书记时,提拔他出任村委秘书。后来,冯振德又把村支部书记让给他,自己到二耐专心摸索干企业的路子。冯春生干过三年村支书后,也学着老书记的样子,主动让贤给更有能力的人,自己则重新追随冯振德到二耐干销售,尽管曾经是厂长、村支书,却不在乎屈尊纡贵、公主下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销售员做起,直至靠成绩做到厂里的财务主管。这样一个人还不敢放心大胆地提拔重用,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放心提拔呢?
番介绍,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尽显冯春生的能力和风格,董遂振终于打消顾虑,一拍大腿,当即拍板。
“好!就是他了!明天厂委会就正式提名冯春生出任分厂厂长。”
事业腾飞
风一程,雪一程:雨一程,泥一程。冯振德以总厂书记的身份带着新厂一步步走过坎坷,走过艰难,渐渐走进事业的丰收季节。
2003年金秋十月,万山飘香。冯振德站在山西省孝义县的一处山岭上,眺望一阵岭下瓜果飘香的田野,再回头看看身后一处楼房林立的新厂。心里暖洋洋、甜滋滋的这处新硅砖厂是他刚刚一手注资建起的。算来,从他进入二耐涉足企业经营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他也从壮年进入两鬓斑斑的花甲之年。但他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老年,依然像刚刚驰入高速路的新车,一往无前地飞奔。自从2002年,他力主上马纳米微粉生产线后,企业就一直领跑硅砖行业,飞速发展:2003年,他独资在登封市卢店镇、大治镇、告成镇三镇交界的槐树坪建起一座硅砖新厂。依然像过去一样,他没有出任厂长,而是由他年富力强的儿子冯嵩涛担纲新厂的第一主角儿。他则规划着更大一张宏图:让硅砖发挥最大化地效益,带动更多贫困地区的发展,让更多深山僻壤的父老乡亲就业脱贫、工作致富。
2003年9月,他应邀与山西高平市合作办厂,不仅注入资金,还带着厂里的专家、工程师亲临高平硅砖厂进行技术指导:同月,又与宁夏银川市签订合同,合作办厂;进入10月,他再次拍板,帮助山西省孝义县发展硅砖产业,投资建厂。仅仅四十四天,又一处新厂便在三晋大地的崇山峻岭间拔地而起。
唤醒孝道
冯振德把企业办到的山西孝义,在得知相王村吃水困难时,他不由地想起了曾经的焦家岭,心中十分感慨。他决定要为相王村打一眼井,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一眼七百米深的井打成了。
开始正式供水那天,相王村为了感谢冯振德打井送水的功德,专门搞了个庆祝仪式。水井旁边打起个台子,台子上拉起红形彤的横幅,台子周围插满了彩旗,五颜六色随风翻卷舞动。但是冯振德却没有参加什么庆典,他关心的是相王村躺在床上的老梁头。老梁头十分感激冯书记打井救困的善举,多次向冯书记致谢。并借用冯书记的手机,给远在上海的儿子报个喜。
打通电话,梁老汉先问了儿子和小孙子近况,然后喜滋滋告诉儿子:现在家门口有了厂,不用出远门就能工作挣钱了;村里也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大老远挑水了。如果不想在外漂了,就回家来。
电话那边,梁老汉的儿子也很高兴,说知道家里有了这样的变化,就放心了。他们在外也挺好的,不用担心,暂时还没有回家就近工作的打算。
梁老汉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退去,些许失望浮上面孔。末了,干脆砸嘴,打断儿子:“孩子!不跟你绕弯弯儿了,我和你娘都想孙子。还有,这两年,我和你娘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老毛病、新毛病三天两头找上门来,所以呀,就是想让你们回来,和我们一起住,有个照应什么的。”
“哦——”电话那边显然很意外,顿了一下,才又期期艾艾地说话,“爹呀——你说的——我、我都理解,可——是——你、你儿媳和孙子在上海住习惯了,都、都——不愿回去啊!你看——”
梁老汉脸色骤然一黑丧,鼻子里呼呼气粗起来,拿着手机的手不住颤抖。
“那你们就永远不要回来了!”
口气很不客气,甚至有些决绝。
冯振德虽然听不见梁老汉的儿子在电话里都说了些什么,但从梁老汉婉言或者直说的话语里知道,两个老人热切期盼着在外工作的独生子带着儿媳和孙子回来,儿子显然没有答应。
梁老汉长吁短叹几声,又满面悔恨地拍拍盖在身上的被子。
“也怪我们老两口啊!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知道督促他死读书考大学,这可好,他考上大学了,毕业工作了,娶妻生子了,却不管我们老两口了一早知道有今天,我就让他多读读《孝经》和《二十四孝》了!”
冯振德心里忽闪一下,似有所悟:是啊!只有唤醒子女的孝心,父母才会晚年幸福;也只有唤起全社会的孝心,才能家家和诺幸福。
只是,该怎么做才能唤醒全社会的孝心呢?
从山西回到河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冯振德的心头,既挥之不去,又苦无良方。
转过年头,就是2004年春天了。清明节这天,天气晴朗,暖风融融,空气里弥漫着母亲怀抱的气息。吃过早饭,冯振德跟儿子冯嵩涛打声招呼,说是晚到厂里一会儿,算是给厂长儿子请了假,就径自出了门。
他没有说到哪里去,要干什么。不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儿子和家人都知道他会去哪里和干什么。清明节,中国人传统祭祀悼念已故亲人的节日,冯振德自然也要到父母的坟头表达哀思。不过,让家人不解的是:这些年,他总是比家人提前一步,早到坟头一会儿。似乎,那一会儿,是他和父母独处的时刻,只能他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宠溺,不允许任何人打扰和分享。当人步入老年的时候,心态上往往会返老还童,变得单纯和任性起来。他清明祭祀亲人的变化,可能就是这种缘故。家人习惯了,也就顺着他,不问许多。
父母坟前,他摆了供,化了纸,磕了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这些年,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清明节、父母诞辰和忌日等祭祀亲人的日子,或是有什么高兴、不高兴事的时候,他就会写成信,来坟前念给父母听。这是他跟阴阳两隔的父母说得私房话,不想任何人听到,这也正是他在清明节早到父母坟前会儿的缘故。微风里,他展开信,噙着泪低沉呼唤一声:
“伯、娘——”
嗓子哽了一下,他继续念信:
“振德又来看您二老了。现在,咱家越来越好,咱村也越来越好,咱厂也越来越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成立集团公司了。听到这些,您二老应该放心,应该高兴了吧?”
不经意间,微风拂过,坟头一簇嫩黄色的无名小草花轻轻晃进他的目光中,忧饱化成父母灿烂的笑脸。他信以为真地笑笑,脱开信里的字句,临时添加内容:
“伯、娘——我看见你们高兴地笑了——说实话,我也高兴。不过,我还是有些遗憾:遗憾您二老没法亲眼看到这些:遗憾我不能在您二老膝前尽孝。有时候,看到人家给老父亲、老母亲端茶倒水,或者陪着爹娘散步聊天,我就常常想,如果那时我陪着您二老该多好啊!娘——记得小时候,我偷人家油菜苗,你罚我跪在当院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能让人家孩子好好孝敬人家父母,也是一种孝。你说的朴素家常,咱村里的老秀才说得简明,那叫:孝行天下。我不能在你们膝前尽孝了,但我还想遵循您当年那句话,为您和俺伯尽孝,做一件孝行天下的事办一个孝道奖。你们看中不中?”
在一次会面中,冯振德和郭振峰、释恒君两位吐露了自己想办一个覆盖面大的文化活动,搞一个全国性孝道颁奖活动——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三人一拍即合,共同投身到了这项大事之中。
经过多方筹备,2004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首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在嵩山法王寺殿前广场隆重举行。
原本庄严凝重的大殿一改往日的肃穆和寂静,大殿前檐下挂着一条十米长的红色横幅上印着方正端庄的黄色黑体大字:首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横幅两边,又分别垂挂着几条红色竖幅,竖幅上悉数印着祝贺大会成功召开的字样。殿前月台的四边,插满了各色小旗子。月台四角,则升起四个巨大的红色氢气球。在寺院特有的香风里,修长的条幅轻轻鼓荡,小小的彩旗猎猎飞扬,饱满的气球悠悠浮动……整个西方圣人殿被这红红绿绿的横幅、彩旗和气球装点得一派喜庆和热闹。
冯振德、释延佛、郭振峰、释恒君及邀请的北京文化学者、教授和地方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微笑地看着鱼贯而入的参会嘉宾,等待全员入场后,大会开幕。
渐渐地,原本笑脸盈盈的冯振德、释延佛、郭振峰、释恒君等最初的大会发起人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入场的人员越来越多,除了会前邀请的十佳孝贤、优秀孝贤、有关嘉宾和媒体记者外,依然还有闻讯而来的寺庙香客和附近群众,原定一百多人的会场,陆续涌进二百多人,坐席明显不够,许多人挤挤打杠站在坐席后面和两边,会场秩序不免有些乱。
冯振德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超出预订开幕时间半个多小时了。他朝释延佛递个眼色,果断建议:让知客僧带领几个寺僧到台下维持好秩序,然后,立刻开幕。
台下终于安静下来,大会宣布开幕。例行鸣炮奏乐后,法王寺立刻笼罩在片浓浓的节日气氛中。释延佛代表法王寺致开幕词。然后,十佳孝贤依次上台介绍自己的孝行事迹……
“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这一办就持续了17年,直到2020年“第十七界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闭幕后,冯书记一直奔波于访孝贤的路上……
我心目中的冯振德老先生,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爱心、有血有肉的人,他爱妻子、爱儿子,爱孙子、孙女,爱同事,爱学生,爱党,爱人民,爱事业。既像运筹帷幄的将军,又像冲锋陷阵的士兵;既像横刀立马的战将,又像激情澎湃的诗人;他有着农民一样的憨厚,母亲一样的慈祥,父亲一样的宽厚,又有着儒将风度和大丈夫的气概。冯振德老先生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他善良、坚强、决断、深明大义。当灾难接踵而至时,他毅然承担;在遭受挫折时,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向命运挑战。他在善良、隐忍和包容之外,也有着男子汉的侠义与豪情。我被冯振德老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打动了!他身上的道德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在他身上鼓荡着浩然正气!
冯振德老先生忠诚党的事业,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
冯振德老先生奔走祖国大地,博览华夏山川名胜、了解风土民情、发现孝贤典型,为宣传、弘扬孝贤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振德老先生与人相交,是心与心的相通,情与情的相连,不趋利,不求报。
冯振德关心同志是由本来的人性中的善性所致。作为一个闻名河南省的孝贤文化奠基人,他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他是在尽人对人的爱。如果说有什么动机的话,那就是为了让生命少一些负荷,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愉悦;少一些酸苦,多一些宽慰;少一些萎靡,多一些精神。
我心目中的冯振德老先生,拥有诗人的胸襟。他虽然不是个骑马打仗的英雄,可他拥有英雄的胆略和骨气。
在冯振德老先生身上,既有品如松石的一面,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人若秋水的一面。他的品格似松石,他的情操若秋水。这正是:“品如松石香在骨,人若秋水玉为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孝贤文化奠基人——冯振德。
沉痛悼念冯叔叔
勤劳一生为公为村民
宣扬孝道留德留子孙
侄儿吴素涛敬挽
2023年12月12日
悼念冯老随写
苍天落泪变纸飘
嵩山穿孝为英豪
痛失孝道首创人
孝贤楷模至德高
一生为公众人赞
山河呜咽路白道
草木挂霜如缠纸
犹如哀杖在哭嚎
云贵川里您挂匾
东北三省有您言
北京学府传孝道
梁家河村您笑谈
孝贤评选您调研
感人事迹您落泪
全国孝贤不一般
与世长辞您走好
呜呼哀哉道心田
侄儿素涛
冯老从第一届一直做到第十七届,二十年坚持做一件事,可歌可泣,缅怀冯老音容笑貌,感恩老人家的大德大行,冯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合十][合十][合十]祝老人家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
张延芳
您匆匆驾鹤西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的长者,失去了一位永不再回的亲人,再也听不见您温馨的叮咛,再也看不见您亲切的身影,惊闻噩信,痛心难平!
愿您在天之灵得以安息,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冯老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
张继强
2023.12.12夜
唁电
沉痛哀悼冯振德老先生千古!
惊悉冯振德书记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流泪][流泪][流泪] 冯总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好朋友,20多年来,为了中华的孝贤文化发展,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披荊斩棘,蹋破铁鞋,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连续举办了17届孝贤文化表彰大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崇敬,冯总的一生,是一位杰出的孝贤模范,领头羊,为人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做出了他卓越贡献,为中国孝贤文化带了个好头,感动九洲,取到了良好的作用,祝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早登极乐![合十][合十][合十]愿向冯总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节哀顺便!
中国武陵山区许氏文化研究会——许成功
惊闻冯振德老先生驾鹤西归,不胜悲痛![流泪][流泪][流泪]
老先生一生积德行善,不辞辛苦地崇圣敬贤,推行孝道教育。祈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往生极乐净土,乘愿再来[合十][合十][合十]
传奇一生
不负使命
尊圣敬善
仁慈博爱
竭尽一生
弘传孝道
如今愿满
含笑西归
天津幸福家园养老院,第十三届孝贤 张俊芳
2023年12月12日
冯振德老先生,你别走!我看到了,您的亲人、朋友和孝贤之星都是这样在心里呼唤着。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你知道吗?此刻大家在您的老家为您设立了灵堂。不管相识不相识,熟悉还是陌生,人们的哀思和悼念如潮水般不可阻挡。一封封唁电唁函,一条条挽幛挽联,如哀惋而忧郁的诗篇,升腾着追念您的情感。当拥挤的人流缓缓地向您的遗体辞别的时候,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
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殒人间。数年教诲,数载深交,遂为九泉之客,哀哉!悲哉!痛哉!
此时此刻,在您的老家,亲人们的的泪水如哗哗啦啦的雨声,震天撼地,这也是大家对您的歌颂,对您的怀念,也是您那悲壮的灵魂感化了苍天大地,人们不愿放您走啊!大家的眼泪,对于您是多么可怜的安慰啊!不,敬爱的冯振德老先生!我们的每一颗心,都是您的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冯振德老先生,我为您哭泣!
滔滔黄河泪雨奔流如泣如诉恸哭大善大德冯振德
足迹踏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考核授匾孝贤节连续举办十七届
天下孝贤感恩戴德失声恸哭孝贤文化奠基人中岳首善冯振德
惊悉冯振德老先生因病于2023年12月11日23时16分去世,顿时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我怀疑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错了。是啊!像冯振德老先生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死呢?
我不愿意接受这令人痛心的事实!
连日来,我泪如泉涌,悲痛万分,真是一曲衷肠凄风悲,满腔血泪寒天哀啊!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初年,周公测日影、验四时就确定嵩山地区是天心地胆所在的“天下之中”,所以,嵩山所在地登封自古就被称为“天中”。
2010年8月1日,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把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此,登封或嵩山地区的雅称“天中”,更是叫响世界。
“天中孝星”,就意味着是嵩山地区的孝道明星,或者是天地中央的孝道巨星。这是何等气派的一个美称啊!咱即便不是历史学家,也知道,在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里皇帝就有两个:舜帝和汉景帝:大圣人孔子的弟子也有几个:曾子、子路和闵损。还从来没有听说谁是某某地方“孝星”呢。初次听到张延芳主席以“天中孝星”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心中大惑,还真是很想见识见识这位“天中孝星”——冯振德书记。
通过多方了解,这位冯书记的真容才逐渐展现于眼前……
“全国十佳孝贤评选”——
一个农民办起来的国际性大节;
一个老人办起来的国际性大节;
一个关于孝文化的国际性大节;
一个连续举办了17年的国际性大节……
名不见经传的冯振德便是这个评选活动的发起者和坚守者。“天中孝星”不是冯振德自封的,而是国内“孝”文化圈里叫出来的。
十万里访孝贤
天地之中,人杰地灵。2020年金秋十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自全国各地的宾朋在嵩山欢聚一堂,隆重举行第七届中国嵩山国际孝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活动。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千百年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不息,广大无止。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树孝贤文明,促进家庭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遵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委会评定出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十佳孝贤模范单位及十佳孝贤模范家庭。
上午9点30分,伴随着锣鼓与唢呐声,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的13位嘉宾依次步入会场。道路两旁,是身穿红色校服的塔沟武校学生,他们对一众与会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出诚挚的欢迎。在塔沟武校二号演武场,嘉宾们共同观看了师生们精心筹备的万人武术汇演。
上午10点整,颁奖典礼在全体人员共唱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启。
全国十佳孝贤评选活动组委会执行主任、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刘海钦致欢迎辞。他讲到:“千百年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不息,广大无止。经过十个月的深入调研、典型推荐、考察审核,已评定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和孝贤家庭共13位,他们的事迹可表可彰,可歌可泣。在这里举行颁奖大会,为他们颁发金匾,树碑永铭,愿他们的至美德行传送五湖四海,愿他们的孝行贤举万古流芳”。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也在大会上致辞,向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多年的努力表达由衷地感谢。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岭宣读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名单。
第七届中国嵩山国际孝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典礼以视频的形式向与会来宾及塔沟武校学生再现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模范代表们的孝行善举,塔沟武校冠军队员分别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和孝贤家庭等13位模范代表颁发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代表宋瑞上台发言,与同学们分享孝道文化和先进事迹。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领导上前共揭“至德纪念碑”,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和孝贤家庭等13位模范代表的姓名被刻入纪念碑,流芳传承。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做总结讲话,大会在全体与会人员共唱的《歌唱祖国》歌声中圆满闭幕。
冯振德书记为弘扬孝道事业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一切。花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向我们诉说着这位时年76岁老人身上的故事。为了访孝贤表彰孝贤,他每年行程十万里,但他自己却说,只要访到好孝贤再苦再累也值得。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自家企业效益很差,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租地种红薯,加工芥菜丝,用于孝贤表彰活动,他的大爱大舍大义大孝精神,感天动地。
2020年11月14日下午,他赶到机场准备去贵州为孝贤许明忠授匾,因出现身体不适,张延芳主席劝他回去休息,不要去贵州,结果在返回登封的路上突发脑梗并出现休克,后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为了更好治疗,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让我们共同祈祷祝愿冯书记早日康复!大德之人天必佑之!
孝行天下,天下行孝!感恩冯书记几十年如一日的弘扬孝道文化!为弘扬孝道文化身体力行!为传承孝道文化慷慨解囊奉献大爱!为传播孝道能量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十七年来编织一张弘扬孝道文化的宏伟蓝图遍及国内外!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这是无私的大爱!这是神圣的伟业!
记得冯振德书记和张延芳主席说过同样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孝行天下,天下行孝,为祖国排忧!替天下儿女尽孝!这是多么崇高的大爱!这是天下最好的好人!最敬爱的人!
为全国十佳孝贤张世伟授匾走进安徽临泉
2020年10月21日上午11点,我有幸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张延芳主席一行五人驱车来到安徽省阜阳市瓦店镇侯庄村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张世伟授匾。侯庄村小学军乐队欢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的到来。授匾仪式由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主持;瓦店镇侯庄村党支部书记致欢迎辞;冯振德书记、执行主任郭进栓为张世伟授金字木匾和奖杯。
组委会的颁奖词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持之以恒的奉献;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只有让爱回家的善举!
孝贤张世伟发言,他说: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祖国护佑之恩,感恩“让爱回家”志愿者的支持和鼓励之恩,我将更加努力,“让爱回家”盛开在祖国各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让爱回家”临泉县志愿者代表发言,江西赣州“让爱回家”志愿者也专程赶来参加授匾仪式。
一个人的善是小善,带动大家一起来行善,才是大善。“让爱回家”、善行天下,孝贤至德、永远留芳!
为全国十佳孝贤授张珂授匾走进山东官场村
2020年10月22日,我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冯振德一行五人来到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官场村,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村党支部书记张珂授匾。
适逢官场村第五届孝德文化节暨千老庆重阳公益活动的隆重举办,为授匾活动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张珂书记为官场村第五届孝德文化节的举办暨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的到来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冯振德书记、荣誉主任张延芳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官场村党支部书记张珂授“孝贤至德”金字木匾及奖杯和荣誉证书。冯振德书记并围绕讲党性、讲政治、讲“孝”道,做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吕明晰主任亲自到会,并给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报告。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高度、接地气的讲话赢来阵阵掌声。
官场村的幼儿园小朋友及中老年群众为孝德文化节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大家享受文化的盛宴。
为老人洗脚场面宏大感人,当儿女们跪在父母面前,为老人洗脚,才发现老人脚底的老茧,以前老人的脚也和我们得一样又柔又软,可随着岁月的推移,伴着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的辛苦劳动,慢慢地,他们的脚变硬了变老了,老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无私的爱啊!而我们又为老人付出了多少?
一场别开生面的孝道教育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官场村的儿女们为300多位父母行三叩九拜大礼,四代人亲临会场,既敬老又教小,场面感人,触景生情令在场的人热泪盈眶。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知感恩,我们人更应该知恩感恩报恩,世上唯一不能等的是尽孝!孝敬父母如敬天,谁知孝能感动天!
千老欢庆度重阳,孝亲敬老饺子宴开始了。志愿者把饺子摆成“孝行天下”“幸福官场”的美丽图案,充分展示了孝文化在官场村深入人心,建设中华孝德文化标杆村让村民提升了幸福指数,助推了乡村振兴。
吕明晰主任、张珂书记、张延芳及来宾给老人送上热腾腾的饺子。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村里志愿者又为老人扭起了欢快的秧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老百姓开心地吃着饺子、笑着唱着,真象活神仙。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说: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蜜甜,感恩共产党,感恩村里有个好带头人。这就是官场村老百姓的心声。
官场村以打造中华孝德文化标杆基地为使命,真正将“宣孝”、“学孝”、“倡孝”、“行孝”、“评孝”落到实处,发动农民广泛参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必将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基层社区向官场村学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南京佑康家园为国际孝星吴治欧、十佳孝贤项宗平授匾
2020年10月23日上午,我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一行五人来到南京佑康家园为第七届国际孝星吴治欧、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项宗平授匾。因吴治欧在国外,特委托在佑康家园为其授匾。授匾仪式由原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左自武处长主持。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等参加授匾。南京鼓楼区残联、中华门街道办事处、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常务理事、上合(上海)经济发展集团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冰辛、江苏凝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荣、南京电视台、佑康家园的家人、家委会成员及社会各界亲朋好友一百余人参加了授匾仪式。
授匾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大家首先观看了全国第七届国际孝文化节和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盛况。并为国际孝星吴治欧、第十七届十佳孝贤项宗平授匾。
组委会给国际孝星吴治欧的颁奖词是:以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用赤子之情,传播中华文化,身在美利坚,心是中国心。
组委会给佑康家园创办人项宗平的颁奖词是:慈,发于心,善,始于行,孝养父母身心,大孝奉献社会,用爱撑起一片天,残障人员俱欢颜!
蒋昆老师发表参会感言。他说:我是代替国际孝星吴治欧第一次参加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看到几万人参加的会场很震撼,听了孝贤事迹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特别是76岁的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冯振德书记17年如一日弘扬孝道的精神和为之付出的心血令人感动,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搭建了一个学习、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项宗平发表获奖感言,她说:非常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我这个珍贵的荣誉,我要把这个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不忘使命,为残障人员家庭分忧、为党和政府分忧,继续努力办好佑康家园,把残障人康复事业做得更好!
佑康家园的家人把自己用心做的花篮献给冯书记,并表演手语舞《谢谢您》,表达对创办人项宗平及社会各界的关爱感激之情。残障人员表演的非洲鼓,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佑康家园家委会的家长亲自为授匾仪式献上自编舞蹈《漫步人生路》。一群特殊的群体展示自己身残志坚的书法,这是爱的奉献换来的人间的奇迹。一首《感恩的心》,道出所有残障人员的心声……
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常务理事、上合(上海)经济发展集团南京有限公司于冰辛董事长发表感言。他说:看了孝贤颁奖盛况没想到孝贤大会办得这么好,听了孝贤事迹没想到做得这么好,目睹了残障人员表演的节目没想到在佑康家园康复得这么好。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为弘扬孝贤事业、为残障人员康复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凝克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荣江代表来宾发言,她说:我今年有幸参加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收获很大,孝贤事迹感人,大会举办的规格高规模大,我们要向孝贤学习,祝愿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越办越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全体起立共同唱响《歌唱祖国》,歌声回荡在佑康家园,震撼着所有参会人员的心,祝愿佑康家园更上一层楼!
为全国十佳孝贤张继强授匾
2020年10月26日,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等一行五人来到北京,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张继强授匾。第七届全国十佳孝贤、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联合国之最和谐理事会会长张爱国及孝贤亲友、学生等五十余人参加授匾活动。
授匾仪式在张继强国际艺术中心举行,张继强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国学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国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主持授匾仪式。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联合国之最和谐理事会会长张爱国致欢迎辞。冯振德书记、娄德平主席、全张爱国主任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张继强授“孝贤至德”金字木匾和奖杯及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张继强的颁奖词是:您陪我长大,我陪您终老,孝亲敬老,事无巨细,热心公益,不计名利,父母的好儿子,人民的艺术家。
张继强发表获奖感言。他说: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授予我如此崇高的荣誉,深感无上光荣。孝敬老人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在《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讲话中,倡导大力宣传中华孝道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的心,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爱老、敬老、弘孝、行孝的队伍中来,从我做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全国第七届十佳孝贤、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代表来宾发言。冯振德书记总结讲话,他介绍了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十七年的弘孝历程,讲述了第十七届孝贤的感人事迹,对张继强每年抽出四个月回山东老家孝养父母的孝行给予称赞。冯书记的讲话让大家提升了对孝文化的认识,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获得高度赞扬。
弘孝、行孝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愿全国十佳孝贤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群策群力,共筑辉煌!
为全国十佳孝贤李丽珠授匾走进太原
2020年10月26日下午,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一行从北京驱车500多公里风尘仆仆于晚上八点多赶到山西太原,第十六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五大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光晋专程赶到太原迎接组委会的到来。10月27日上午八点半,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在太原市,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人物、全国养老机构十大创新人物、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主任李丽珠授匾。
授匾活动在李丽珠家中举行,前来参加授匾活动的嘉宾有中国好人袁国萍、山西好人李斌、太原好人王翠梅。
冯振德书记、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为李丽珠授金字木匾及奖杯和荣誉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李丽珠的颁奖词是:敬老爱老,开老年护理医养结合先河,守护夕阳,保老年精神障碍安宁,天使在人间,大爱慰老年!
李丽珠说:今天我特意安排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来到家里为我授匾,我感觉更温馨更有意义,因儿子、儿媳都在深圳工作,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丈夫退休到深圳主动承担带孙子的任务,我获得的荣誉是家人支持的结果,我要把授匾的照片发给远在深圳的家人,让他们分享我获奖的喜悦。同时也感恩家人的支持。
习近平在接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曾说: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在家里举办授匾仪式,不仅是一次感恩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祝李丽珠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授匾结束,冯书记说:今天是为孝贤授匾的第七站,在孝贤家中授匾安排得很好,特邀参加授匾的有中国好人、山西好人、太原好人,都是有能量的人,感谢对全国十佳孝贤工作的支持。近年来,山西受表彰的全国十佳孝贤有六位,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宣传全国十佳孝贤活动,发挥自身优势,教育、影响更多人,弘扬孝文化,汇聚正能量。最后,冯书记对下一步成立孝贤宣讲团提出思路和意见。李丽珠表示,服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安排,积极发挥孝贤作用,为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全国十佳孝贤王金清授匾走进包头
2020年10月28日上午十点,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荣誉主任张延芳、执行主任郭进拴等一行五人来到全国文明城市内蒙古包头市黄河母亲岸边,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王金清授匾。
授匾仪式在包头市九源区万水泉镇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参加授匾仪式的有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内蒙古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王三黄河救援队,包头蓝天救援队及包头市东河义工联合会、社区居民、乌兰牧骑歌舞团等一百余人参加。
东河义工文艺部部长乌兰牧骑歌舞团阿豆及文化志愿者带来马头琴歌舞表演,以独特的方式欢迎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一行及各位嘉宾的到来。
冯振德书记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王金清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荣誉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给王金清的颁奖词是:三十年执着坚守,三百生命起死回生,生命卫士,名副其实,中国好人,可歌可敬!
王金清发表获奖感言。他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从17岁第一次救人起,我就深知黄河岸边上这些鲜活的生命需要有人来守卫,于是,我义不容辞地成为守卫他们生命的卫士,从事救援工作已经28年,我并没有觉得作出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没有觉得特别值得炫耀,我只是尽自己努力,尽力尽快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付出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次我获得全国十佳孝贤的殊荣,既是大家对我付出给予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的鞭策和鼓励,我一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孝道事业中来,为全国十佳孝贤这张名片增光添彩。
包头市志愿者代表发言,表达对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的感谢和对王金清荣获全国十佳孝贤表示祝贺。
接下来星光大道人气冠军、东河义工形象大使王丽把一首歌曲《好人就在身边》、阿豆老师带领志愿者们一起演唱原创公益歌曲《爱的传承》、东河义工演唱的《我们都一样》、文化志愿者一首《报答》给大家带来激情四射、美伦美奂的视觉艺术享受。把授匾活动推向高潮。
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之后,冯振德书记做总结讲话。他说:今天是我们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授匾的第八站,来到全国文明城市、黄河母亲岸边的包头市,我提议全体起立,为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黄河母亲行三鞠躬感恩大孝礼。黄河母亲不仅孕育了华夏儿女,而且还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要好好学习,认真践行,扩大宣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2019年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包头市86岁的老党员陈文学总结讲话,他说: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举办孝贤颁奖活动非常有意义,感谢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把这么高的荣誉授予包头王金清,这是包头市人民的骄傲。全社会都要向孝贤学习,希望王金清当好火车头,带领更多的人,传承中华孝道,弘扬正能量,祝愿全国十佳孝贤颁奖活动越办越好!
在包头市著名网红歌星红袄妹忻曼和东河义工文艺部副部长、河东镇关工委主任刘建华的带领下,大家放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圆满结束了授匾仪式。感恩包头市社会各界及志愿者协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祝全国十佳孝贤颁奖活动更加出彩!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在登封市大冶镇为十佳孝贤模范单位垌头村授匾
2020年11月12日下午,艳阳高照,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一行来到登封市大冶镇为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模范单位的垌头村授匾。来自登封市的各单位的关工委主任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授匾活动。
垌头村团委书记董艺文致欢迎辞,他是郑州大学毕业回乡的大学生,是年轻一代的“新农民”,敢想敢干,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胆创新,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投资3800万元建成了垌头村大剧院,开创了以朝阳沟为基础的豫剧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组委会给坰头村的颁奖词是:文化产业联动,精神物质双丰收,会唱歌的村庄就是不一样。
垌头村党支部书记董军政代表孝贤模范单位发言。2008年他任村支部书记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党建引领、文化兴村”的战略,组织全体村民从学唱爱国歌曲开始,创建全国唯一一个农民合唱团,一直唱到中央电视台,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通过文化先行,三产联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说:垌头村今年荣获全国十佳孝贤模范单位,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村两委要不忘初心、不负众望,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要求,带领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登封市关工委主任李松坤、组委会荣誉主任、登封市关工委副主任范全生、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为垌头村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党组书记、执行主任冯振德做总结讲话。他说: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孝道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坰头村两委为全村父老乡亲谋幸福这是真正的大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都要弘扬孝文化、传播孝文化,做到小孝为家、大孝为社会、至孝为国家。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授匾仪式结束,与会嘉宾观看了《再现朝阳沟》大型沉浸式情景剧,旋转舞台、现代化的灯光背景、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展示了垌头村村民追求新生活的精神风貌,祝福垌头村变得越来越好,小村庄唱出大发展。
全国十佳孝贤许明忠授匾
2020年11月16日上午,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主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荣誉主任张延芳、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官场村党支部书记张珂等一行四人来到贵州省仁怀市,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许明忠授匾。
授匾活动在仁怀市中枢街道林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举行,上午九点,讲堂座无虚席,来自街道的老干部、老党员代表及居民代表80余人参加授匾活动。
王守常院长、张延芳、王华主任、张珂书记为许明忠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
组委会给许明忠的颁奖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兴企业犹记做慈善,用点点滴滴践行中华美德,用善行义举铺就成功之路。
第十七届全国孝贤许明忠发表获奖感言。讲到动情处许明忠眼含热泪,他说:获得全国十佳孝贤这个荣誉非常珍贵,这将是我人生新的起点,中华美德需要传承,孝道文化需要弘扬,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践行孝道,从感化他人开始,弘扬孝道、传播美德,让爱洒人间。
张珂书记分享了官场村以党建为统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用积分制抓落地,以“道德银行、德孝之家”为抓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淳朴民风的治理经验。
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介绍了全国十佳孝贤颁奖活动在王守常主任、党组书记、常务主任冯振德的带领下,已成功举办了17年17届的情况和十七届孝贤许明忠感人的事迹。她说:美丽的仁怀市不仅有悠久的国酒文化、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有民营企业家以孝立身,以德兴业的孝善文化。通过这次授匾活动,希望孝贤担当责任和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乡生根开花结果。
王守常院长高屋建瓴为大家讲述了《中国智慧——孝道文化》,通过王院长的解读,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明白了孝道文化与健康的关系,通过践行孝道,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孝是德之本,修身在养德,做个道德崇高者,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的人才可达到“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即“仁者寿”,也叫“德者寿”的境界。所以,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它还蕴含着深奥的智慧,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践行,大力弘扬,全面传承!
别开生面的活动给参会的嘉宾带来了不一样精神享受,王华主任说: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给大家上了一堂很好的孝道与感恩教育课,我们要弘扬孝道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五老作用,学习官场村好经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主任、中国文化书院王守常院长亲自把“孝贤至德”的金字木匾和孝道报告送到孝贤的家乡,让传统文化贴近社区群众,宣传了孝贤精神,传播了孝贤美德,让我们共同行动,把孝贤之风吹遍祖国大地。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全国十佳孝贤邱华授匾
2020年11月29日上午,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秘书长吴素涛受组委会委托来到陕西省西安市丰泽园老年公寓为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邱华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授匾仪式。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西安十大最美交警王振治警官、西安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松霞、丰泽园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陕西慈善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西安在校的大学生代表等50余人参加授匾活动。
丰泽园老年公寓院长致欢迎辞,他说在丰泽园老年公寓举行全国十佳孝贤邱华女士授匾仪式很有意义,这里见证了邱华女士带领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十余年为老人的无私奉献和亲情陪伴,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今天的授匾仪式是爱的传递,我们要向邱华学习,把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老年公寓发扬光大。
张延芳、吴素涛代表组委会为十佳孝贤邱华授金字木匾、奖杯和证书。并同大家一起观看了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典礼盛况。
组委会给邱华的颁奖词是:
助学助困善行三秦,
助老助残爱洒人间。
抗疫一线群星闪亮,
草根公益光芒万丈。
邱华发表获奖感言:获得全国十佳孝贤这个荣誉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在今后的志愿者服务中,我要发挥孝贤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陕西十大最美交警王振治警官说:我是在做慈善公益的路上同邱华大姐相识,对她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在10年间不断的发展壮大,作出的不平凡的事迹表示深深的敬意。近期她又选择捐献人体器官,用生命传递大爱,很感动。参加今天的授匾活动非常有意义,邱华大姐荣获全国十佳孝贤当之无愧,她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当今社会需要弘扬孝道文化,传播孝贤精神,这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秘书长吴素涛对邱华大姐十六年致力于爱心志愿者活动,把孝心奉献给老人,把爱心奉献给社会,把忠心奉献给祖国。带领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公益善慈事业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给予高度的称赞。特别是她做出捐献人体器官的大爱举动,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西安市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松霞画院院长李松霞亲自到会祝贺。
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代表发言,对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表彰爱心大姐志愿者发起人邱华表示感谢,对邱华荣获全国十佳孝贤荣誉致以诚挚祝贺。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将以这次授匾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公益慈善活动中把孝贤精神学习好,传播好。
来自西安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参加了授匾仪式,她们说:今天是一堂很好的孝道教育课,更让我们感受到孝的力量,我们要向邱华阿姨学习,积极加入到弘扬和践行孝道的行列,做一名志愿者,把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递下去。
组委会荣誉主任张延芳总结讲话。她说:今天的授匾仪式办得很成功,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厚爱!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以传播孝文化,弘扬正能量为己任,自2004年至今面向全国乃至国际评选孝贤楷模,已成功举办了17年17届,评选表彰十佳孝贤、国际孝星、模范单位、模范家庭等215位。目前,在国内乃至国际形成了独特的弘扬孝文化的品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她说:这次来到西安再次感受到邱华大姐高尚的人格魅力,她刚刚荣获全国十佳孝贤,却又做出人生重大选择,在生命落幕时,要给世间最美丽的馈赠,自愿捐献人体器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她的感召下,有32个志愿者纷纷报名参与。她的善举被央视新闻和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有了你,人间有大爱。邱华不仅是孝贤楷模,也是陕西人民的骄傲。她象一道光更是一团火,不仅照亮别人,而且,再次谱写了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的大孝篇章!她用生命传递了无我利他的人间大爱!用行动诠释了“孝贤至德”的时代精神内涵!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在中国文化书院的领导下,每年到孝贤家乡授匾这是一个创举,在当代对作出孝贤事迹突出的人,把“孝贤至德”的金字木匾送到孝贤的家乡,这是让全社会宣传孝贤、学习孝贤的重要举措。通过授匾活动,让孝贤精神发扬光大;孝贤美德广为流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炎黄子孙的血脉,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对于孝道文化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学习、认真践行、大力弘扬,全面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爱心大姐志愿服务队利用在老年公寓举行孝贤授匾仪式,还开展了孝老敬老活动,共同为老人包饺子。他们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为公寓里的老人送来关爱和温暖!
再走长江路感恩母亲河
自2020年10月10日第七届国际嵩山孝文化节暨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典礼圆满收官之后,在冯振德书记带领下,组委会一行五人从10月18日再次启程,到10月29日,历时十二天途经八个省市,日夜兼程,驱车一万多公里,为八个孝贤、一个孝贤家庭、一位国际孝星授匾。通过授匾弘扬了孝贤精神,扩大了宣传,影响和教育了更多的人,虽一路辛苦却收获一路感动!
东到长江边,在南京为项宗平、国际孝星吴志欧(代)授匾,项宗平带领一群残智人员为组委会一行汇报演出,朴实无华、感人泪下。
张世伟千里回家乡,在安徽临泉老家,全国“让爱回家”志愿者代表亲自参加授匾仪式,让父母乡邻共同见证孝善的力量。
古柳逢春春意浓,德孝传家家业兴。在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十佳孝贤、驻村第一书记宋瑞授匾仪式在息县弯柳树村举行,宋瑞书记用自己八年的心血,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引领方向。使弯柳树村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给孝贤模范家庭靳月英老人授匾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次好机会,参观荣誉室,把孝贤楷模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砥砺前行。
山东官场村为张珂书记授匾适逢村里举办第五届孝德文化节,规模大、内容多、效果好。全村举办为老人三叩九拜大礼震撼人心,孝贤张珂为老岳父跪着洗脚的镜头感人至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孝贤书记才能带出中华孝心示范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委员会吕明晰主任亲自到会,为官场村孝德文化节点赞。
为弘扬孝贤精神,北京张继强授匾名家、学生、电视台齐聚。行孝永远在路上,11月份他又要回山东老家陪伴父母一个月,他说:老娘最喜欢吃他做的饭,我要回去好好待侯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宝贵时光。
山西太原在李丽珠家中授匾,温馨而有意义。第十六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五大党代表、全国劳模赵光晋赶到送祝福、中国好人袁国萍、山西好人李斌、太原好人王翠梅亲自参加授匾,再加上第十七届全国十佳孝贤、十九大党代表李丽珠,真是五福临门,吉星高照。
在陕西省西安市丰泽园老年公寓为全国十佳孝贤邱华女士授匾。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西安十大最美交警王振治警官、西安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松霞、丰泽园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陕西慈善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西安在校的大学生代表等共同见证了邱华女士带领爱心大姐志愿者团队十余年为老人的无私奉献和亲情陪伴。
黄河岸边包头市为王金清授匾,他说:从10月10日参加颁奖大会回来,在黄河里又救了三个人,黄河卫士为你点赞!包头市志愿者协会用美妙的歌声表达对孝贤的敬意,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一群正能量的人来为孝贤祝福!同时在黄河岸边为张建霞举办别开生面的(代)授匾仪式。送去大家的祝愿,祝好人一生平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感谢全国十佳孝贤对组委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追随圣贤,薪火传承,追随领袖,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农民出身
冯振德是一个传奇式人物!
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思想影响下,根深蒂固的存在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理念。特别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农民更是信守着老祖宗的“祖训”。
冯寅和媳妇陈莲已育有三女,但依然满怀一个憧憬,希望能给老冯家添个男娃,延续冯家香火。在夫妻二人的期盼之下,陈莲的肚子有了动静。只是在当时那个年月,家里再多一张吃饭的嘴,对本来就非常拮据的家庭来说,就更加紧巴了。
1943年腊月的天倍感寒冷。水旱蝗汤、天灾人祸刚刚席卷河南,中原大地上仍然盘踞着日寇的虎狼之兵,国难和天灾的共同作用之下,中原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冯寅的家就在登封县大冶乡川口村这个苦难窝儿的中心地区。这样的年景之下,家里要在添一口人,对于冯寅来说,着实压力倍增。
天还未亮,冯寅就从窑洞里走出,蹲在寒风刺骨的焦家岭头,目光呆滞地望着远处。自打知道媳妇有喜后,他就睡不安稳,似有无限的心事萦绕,总是天不亮就一个人呆呆地想一会儿心事。
再苦再难,也总归不能断了香火。一想到这里,他便豁然开朗,心中的结也终于解开了。再如何缺吃少穿,也得为祖宗尽孝——传宗接代生个儿子。
时光飞逝,1944年农历九月二十九,冯寅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在了他为儿子新打的窑洞里。年过不惑的冯寅,虽是中年得子,但终究是为冯家续上了香火,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乐呵呵地请村里先生给孩子起了名字:冯振德。
刚出生的小振德身形娇小,跟他母亲更相像一些,瘦小白净,比村里很多同龄人相比都小了很多,眉目中透露着几分女孩儿的灵秀之气。冯寅本指望男娃儿身强力壮,将来好出力,能扛起山里劳累的干农家活儿。可儿子却偏偏是这样一副小骨架,一时感叹!
但是妻子却说:“有啥啊?小身板儿咋滴?没听村里上年纪老人说吗?男人像有三贵:一贵男身女像,二贵男身女声,三贵男身女慧。你瞅瞅,咱家振德那是样样具备,将来一定大富大贵!”
小振德四岁时,全国解放,新中国的所有老百姓终于迎来了一个太平时代。不过,老冯家所在的大冶镇川口村焦家岭自然村,因为山上石多地少,又缺水,发展缓慢,生活依然艰难。小振德初中毕业以后,家里就供不起他的学费了,高中仅仅上了几天,就被迫退学了。
退学在家的小振德成了少年农民,三个姐姐陆续出嫁,田里的重体力活儿他和弟弟干不了。于是按照母亲的教导,开始在家学习做饭。因她个子小,比锅台高不了多少,他只能每次脚下垫一个小凳子,把玉米糁儿下到锅里。父母干活回来,一身疲惫,能吃到小振德给父母端上桌的热乎饭,心中欣喜,由衷地夸赞孩子懂事能干,还对父母孝顺。
捡粪
一次,父母去田里干活儿。小振德挎上提篮,叫上邻家的玩伴儿孙松法,一起上了村外的大路。
两个孩子顺着大路,一边走路,一边前眺后望左瞅右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穷乡僻壤的山路上,行人很少,走了好长一段路,オ见到个赶驴车的过来,驴车上拉着满满一车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好像是粮食。小振德目光一闪,立刻朝玩伴儿摆摆手,像连环画上国民党特务跟踪共产党员一样,尾随着驴车跟上去。下坡时,驴车走得快,两个孩子挎着小提篮就一路小跑地追。
赶驴车的汉子发现车后边添了两个辛苦的“小尾巴”,顿起疑心,便一带缰绳停下车,虎起脸喝问:“小孩子,你们想偷车上的粮食吗?”
小松法见赶车的大脸板成铁块,目光严厉,心生胆怯,急忙转脸瞅着小振德示意让他对付。小振德上学时就是文艺宣传队的“小团长”,敢说敢唱敢出头,早就练壮了胆子。于是,小振德挺胸向前,昂然回答:“我们不是小偷!”
赶车汉子眨眨眼,又疑惑地眯起眼睛,仔细审视着两个孩子,猜测探问:“你们是赶远路,想搭我的车?”
小振德摇摇头,“我们想跟在车后捡驴粪蛋儿。”
“捡驴粪蛋儿?”赶车汉子感觉不可思议,敲锣打鼓般哈哈大笑起来。“有这样捡驴粪蛋儿的吗?拾牛粪坨的,捡驴粪蛋儿的,我见过不少,却没见过追着大车捡驴粪蛋儿的!又不是拾金蛋,值得这样顶着热辣辣的大太阳追着大车跑吗?”
小振德擦擦满是灰尘和汗水的脸,坚定地点点头:“值!俺娘交代了:爹种田辛苦,让俺抬些牛粪、驴粪当肥料,算是帮俺爹种田,给俺爹尽孝心。”
“好孩子!”赶车的汉子一震,脱口赞叹一句,宽厚的大脸立刻收了笑容变得异常庄重。
“大叔很想帮帮你们,不过,这驴子下不下驴粪蛋儿,啥时候下驴粪蛋儿,我还真做不了主。喷火的太阳这么毒,你们还是回去吧!”
小振德执拗地摇摇头。
赶车的汉子心疼得瞅瞅两个孩子,再看看车上满满的粮食袋,不由叹口气
“大叔真想让你们坐到车上等驴子下粪蛋儿,可是,你们看,这车上……”
“没事儿!大叔,我们不累。你让我们跟在车后就行。”小振德故意抖抖膀子,显得浑身得劲儿。
赶车汉子咂咂嘴:“好吧!”
鞭子一甩,驴车启动。
小振德和玩伴儿又开始了流星赶月。
可是,又走出好远,还是不见驴子下粪蛋儿。玩伴儿失望了,吭吭味地起退堂鼓。
小振德一皱眉,急忙劝玩伴儿,“可不要灰心!你看车拉了那么重的粮食又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会下粪蛋儿的,再坚持一小会儿就行了。”
玩伴儿半信半疑,勉强答应,步子却明显慢下来,不多时,就已经远远地落在小振德的身后。
粒粒星辰,仿佛烧饼盖儿上的芝麻,油光闪亮。
陈莲抬头看看天,心里越发着急。今天收工回家,第一次看到厨房的窑洞里空锅冷灶,急忙问小儿子德善,怎么不见他哥哥振德的人影。小德善说他从午觉醒来,就一直没见哥哥。
起初,陈莲以为儿子振德是贪玩儿上山,忘了回来做饭。孩子天性爱玩儿,没什么奇怪。再说,山里的孩子,就像山里的野花野草,从来都是野生野长,用不着精心照料。所以,她并不在意。可是,眼看晚饭时辰已过,还不见儿子回来,就不免有些着急了。
“振德……振德……”陈莲一边沿着山路跌跌撞撞寻找,一边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夜静山空,回声在山间阵阵飘荡。
“振德……振德……”
听起来悠远而空洞,却就是没有儿子的回音
初秋的天气,虽然白天还火天赤日的,一派“秋老虎”的嚣张,晚上,便已经山风习习,有了几分凉意。
空山静夜,传声很远,陈莲声声呼唤,一直听不到儿子的回音,偶尔,却有一两声狼嚎似的兽叫远远传来,心头不免袭来阵阵寒意。看来,儿子要么是出山很远,要么是在山里遭到什么……她打个寒战,不敢想下去“儿啊……儿啊……”
陈莲急切地呼唤着。
“娘……”
突然,黑乎乎的前方传来应声。不用辨别就听出是儿子振德的声音。陈莲惊喜异常,循声急忙赶过去。
“谢天谢地!佛祖菩萨保佑!”
陈莲一把抱住浑身汗气的儿子和小松法,激动不已,任由两个孩子在自己的脸上蹭着脸蛋儿。
等心情平静下来,她才捏一把儿子的脸蛋,问他和小松法去哪里玩儿了。
小振德说了他和小玩伴儿一起拾驴粪蛋儿得经过,口气里颇有几分得意。
陈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听话的儿子,为了拾驴粪蛋儿帮他爹种田,竟然跟着赶大车的跑出山外大老远,真是又傻又懂事!疼儿到深处,却又责备埋怨儿子不该跑出山这么远,让家里人担心
小孩子不懂大人的深意,却又有孩子间的义气。小松法见小振德挨训,急忙帮他打抱不平。
“婶儿,俺们好不容易才每人拾了十六个半驴粪蛋儿,你不表扬振德哥哥怎么又批评起来?”
十六个半驴粪蛋儿也算功劳?陈莲想笑,却又觉得奇怪。
“你们怎么每人拾了十六个半驴粪蛋儿?还有整有半的?”
小松法勾头看看星光下的提篮,“我们跟着赶大车的走了很远,驴子终于下了粪蛋蛋儿。不巧的是,它不多不少下了三十三个驴粪蛋儿。我说,是振德哥走在前面先发现的,他多分一个。可他却不同意,说是拾驴粪蛋儿帮爹娘种田,孝顺爹娘,都是一样的。非要平分,所以,就每人分了十六个半。”
陈莲听了小松法的叙述,更觉儿子可爱,紧紧搂着儿子,好半天不肯松开。
雨中受罚
眨眼进入1960年,河南同起大灾荒。本就山多地少、石多水少地川口村更是小灾小难、大灾大难。地少缺水,又逢大旱,庄稼颗粒不收,家家苦不堪言庄稼绝收,人们就把干瘪的玉米穗和玉米穗外的一层胞衣,熬成黏糊糊,当粥喝。庄稼的枝叶吃光了,再把山上的白黏土挖下来,晒干了,在石臼里捣成粉末,推到鏊子上烙成“黏土饼”,当主食吃。
“黏土饼”烙熟了,自有一股诱人的香味。小振德吃了一张饼,不解馋,不顶饥,伸手想再拿一张饼,却被娘一手拨开。
傻孩子!这是“黏土饼,吃多了,会坠断肠子的。”
小振德打个寒战缩回手。他知道,娘并不是吓唬他。他也经常听村里人说起,外乡人因为多吃“黏土饼”断肠而死的事例。
自己吃不饱难受,看着爹娘面黄肌瘦更难受。小振德一闻到“黏土饼”的香味,就滋生一种强烈的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弄些真正能放开肚子吃的东西,让娘和家人吃上一回饱饭。
一天到邻家串门,正赶上邻家大叔外出回来,捎了一小捆儿油菜苗,说是在几十里外的徐庄乡偷来的。经不住油菜苗清香的诱惑,小振德打听了油菜地的具体位置,便约了几个玩伴儿,翻山越岭赶到徐庄,趁着夜色偷了油菜苗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小振德就听娘惊喜地喊叫:孩子他爹,你从哪里弄来的油菜首?喷……真肥嫩呀!
接着是爹的应声:“大清早说梦话!你是饿疯了吧?咱家地里草都不长,我从哪里弄来的油菜?”
小振德听见,自觉有功,心头一阵窃喜,支起耳朵听爹娘隔着窑洞说话。
娘诧异起来,“咦!这就怪了!难不成是山神爷怕咱家饿死人,从天上薅了捆油菜,放咱家了?”
爹不屑地哼了一鼻子,“大活人说鬼话!既然是山神爷显灵,干脆从天上扛袋面粉到咱家,何必蕣捆油菜呢!”
小振德憋不住笑,跳下床,跑到厨房,向娘表功:“娘一一我就是山神爷!”
娘一时没弄明白他的意思,轻轻拍他后脑勺一下,“小孩子不懂事,别胡咧咧!”
小振德努努嘴,认真地解释:“我没有胡咧咧!咱家的油菜是我弄来的。爹啥都不知道。”
“哦?”娘满脸惊异,直瞪着儿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偷来的。”小振德得意洋洋,毫不掩饰。
“啥?”娘吃惊不小,睁大眼睛,高抬眉头,额头的皱纹立刻加深许多,就像爹种红薯在地里培起的田埂,“偷来的?”
“偷——来——的——一点不错!”小振德见娘不敢相信,越加得意,笑嘻嘻地凤凰三点头,一字一句地回答。
娘呆住了,愣了半晌,突然一个冷笑,“真能耐!”
小振德觉得娘的夸奖又冷又硬,冷冰一块,听了,浑身直打冷战。正暗自煌恐,只见娘伸手拎起油菜,甩手扔到门外,随即爆出一声晴天霹雳。
“跪下!”
贯温婉和气的娘突然大怒爆发,小振德毫无防备,吓得两腿一软,跪在地上,又听娘在头顶霹雳闪电的喝问:“说!为啥偷人家?”
小振德心头的得意顷刻灰飞烟灭,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几乎语不成声,话不成句,“我——是——是、我想让爹娘和弟弟吃顿饱饭。俺爹从、从地里回来,走到家门ロ,晕倒、倒了几回。我怕、怕——所以,就——”
娘却毫不领情,依然怒气冲冲,“别拿孝顺爹娘说事儿!我和你爹饿死也不吃偷来的东西!咱家最不待见小偷,我也不想看见你,跪到门外去!”
娘的声音震天动地,小振德心突突乱跳,一阵头晕目眩,感觉膝盖下的焦家岭都在摇晃,侧歪一下,爬起来往门外挪。这才看见爹不知什么时候过来,面色凝重地站在身后,见他满眼含泪,深深地长叹一声,沉重开腔:
“孩子呀!孝顺爹娘也要走正道啊!你偷了人家的油菜,人家种油菜的拿啥让爹娘吃饱?又咋孝顺人家的爹娘?孝自家爹娘,害人家爹娘,不是孝。这种孝,只会让爹娘不安稳、不太平,爹娘也消受不起。想咋样孝顺自家爹娘,也要善待人家爹娘。听你爷爷讲,咱村一个老秀才说过一句话: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这才是真孝道、大孝道。”
说罢,拾起娘扔在地上的油菜苗,咂咂嘴,脚步沉重地橐橐走了出去。
娘走出厨房窑洞,含泪瞪着小振德,“你爹的话记下了没有?”
小振德赶紧点点头。
娘不信,“那你背一遍我听听。”
小振德有些摸不着头脑,“爹说了那么多话,你让我背哪几句?”
“就是你多重复咱村老秀オ的话: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哦,我记下了。”
“谁知道你真记下了还是假记下了。背诵三百遍,就算记下了,就可以起来了。娘亲自给你记数,背吧!”
小振德看娘在厨房门口的石头上坐下,动了真格,要亲自为他记数,知道躲不开免不掉了。尽管只有两句话,并不难背诵,不过,真要重复背诵三百遍,也够枯燥无趣了。不过,见娘满面一丝不苟的严厉,他只得微微皱一下眉头,低声背诵。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一遍。”娘随即报数。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两遍。”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三遍。”
……
阴沉沉的天空,似乎也像娘一样为小振德忧伤难过,无声无息地飘起绵绵的细雨。落在小振德的鼻尖、脸上,凉丝丝的。小振德瞟瞟娘,娘花白的发丝上雨星闪烁,脸上也明显湿润。他想让娘发话避雨。娘却冰冻一样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似乎没有发现下雨了。无奈,他只得继续背下去。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一百五十六遍。”
雨下大了,开始淅淅沥沥。爹也回来了,给儿子赔罪似的站在旁边。娘的脸上,已经雨水潺潺,却浑然不觉。小振德心里疼起来,停下背诵,央求娘。
“娘,你们进窑洞记数吧。我在外面一定背够三百遍。”
娘既不回答,也纹丝不
小振德知道娘一旦定下的事,大山一样无法撼动,不再奢望什么,只是加快语速,希望尽快背诵够娘定下的数字,让爹娘进窑洞避雨。
“孝行天下是真孝,行孝天下是大孝。”
“一百九十九遍。”
……
背够三百遍的时候,小振德和爹娘都已浑身湿透。回到窑洞,哆哆嚓脱了湿衣服,娘让振德在被窝里暖一阵儿再出来。
引水上山
焦家岭和周边几个村缺水的历史,已经是很漫长了。究竟是哪一年开始缺水,谁也说不清楚了。不过,老祖宗从留下的遗迹可以证明,至少在清代,这一片土地就闹“水荒”了。距离焦家岭十几里外的老井村有眼古井,井台上有块清代的石碑,石碑上记载了老井村和周边村落几代打不出水井,到十几里外的河里挑水的痛苦,打出这眼古井后,虽然井水时多时少、时断时续,却被村民奉为“神井”,倍加呵护。即使这样,清末换上的井口石内沿儿上,还是被拔水的绳子磨出了十八道石槽,最深的石槽有两指多。由此可见,焦家岭、老井一带,缺水到了啥地步。
冯振德清楚地记得,他十一二岁的时候,每天晚饭后,都要跟着爹到七八里远的庄头或是十多里外的垌头河去挑水。他年小力弱,挑不动两桶水,就一头挑水桶,一头挑个小一点儿的陶罐。碰上旱季河水断流,他们要在庄头水井旁排很长的队,常常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轮到自己拔水。即使这样,水井里的水也不足以一次打满一整桶,往往是一次打上一点点,也就是刚刚淹住桶底的样子。然后,把桶里的水倒进另一只桶里。再把空桶下到井里,等上一会儿,井底渗出一小汪水,打上来,倒进积水桶里。如此反复十多次,オ可能打满一桶水。而要打满两桶水,至少也要几十分钟。有时候,因为排在后面的人催得紧,只能打两半桶水回家。
这样打回家的水,自然比琼浆玉液还珍贵,哪能大手大脚敞开来用。往往是点点、一遍遍地重复利用。譬如:洗过脸的水,倒进厨房煤池里和煤用;刷过锅碗的水,再用来饮牛饮猪等牲畜;洗过衣服的水,积存在盆子里澄清了,再浇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村里没有水,家里咋会有水?村里啥时候才能有水呢?这是全村的大事。家有千ロ,主事一人。关键还要靠村里的“当家人”ー一村干部。这样一想,心头又忽地一凛。村干部?自己就是村秘书,村秘书不就是村干部?说到底,家里、村里能不能吃上“满意水”,还是要靠自己和支书、大队长等一班干部呢!
既然身为人夫、人父做了一家之长;既然做了村秘书,成了村干部,那就一定要想办法,让家里、村里有水吃,而且是有足够的水吃。只是,焦家岭已经住了好多代人,一代一代的老祖宗,都发着缺水的愁:一代一代的老祖宗也都想办法打水井;一代一代的老祖宗也都没有打出有水的井;自然,一代一代的老祖宗也都白费一番力气,白做一番水梦。甚至,因为打井打不出水,放炮开井炸死人的惨剧,也是一代一代地上演。最终,还是一代一代地缺水,一代一代地作水难、发水愁。
自己这一代能够完成过去一代又ー代人没有完成的心愿吗?冯振德暗暗自问,自己也给不出答案。
经过前思后想,冯振德决定去县城反映焦家岭吃水困难的问题,并请求有关领导帮助支援。也算是机缘巧合,正赶上水利部门领导说,县里正在规划水利建设,计划在卢店公社和大冶公社修一条水渠,规划线路就路过川口村焦家岭下。经过冯振德再三恳求,县里面同意,焦家岭可以在水渠上开一个放水口,装上闸门,把水引到山脚下来。
为了解决水渠定期放水,不能持续供应焦家岭日常饮水的问题。冯振德回到村里就和王兴等共同商量在山脚下挖一个大水池,水渠放水的时候,就把水引到水池里,存起来。这样一来,在水渠不放水的时候,也能保证焦家岭村民有一定量的日常用水。
在讨论过程中,冯振德还大胆提出了“引水上山”的设想。即用水泵把山下水池里面的存水,泵到山上。然后,各家用水的村民可以通过水管,直接利用地势高差用上“自流水”。方案可以非常有效地减轻村民从山上到山下水池挑水的劳动力,受到了一致赞许。
挖蓄水池和“引水上山”两个方案,很快得到了整个生产队的赞同。在几个月后卢店公社至大冶公社的水渠建好,焦家岭下的蓄水池也很快建设完毕。紧接着就开始选址山顶的蓄水池,眼见引水进家门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整个焦家岭每天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正在此时,新的状况又出现了。
焦家岭石头多土少,山顶找不到挖大水池的地方,生产队好不容易才在半山腰选了两个挖蓄水池的地方。可是,离水池最近的两户群众却不愿意,出来阻拦。原因有二,一是水池建在头顶不吉利;二是不安全,一个供全队人吃水的大蓄水池,建在谁家的窑洞顶,都有渗水、漏水的可能,严重了,还可能造成窑顶潮湿、塌方,这也是个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一时大家伙也都没了主意,事情一下子僵在这里。但是引水进门是焦家岭人的共同心愿,为了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冯振德背着家里人,做主让把自家窑洞附近的一块地拿出来让建水池。
冯振德妻子尤兰见到施工人员在自家窑洞后面开工,一开始非常不理解,担心水池将来渗水,窑洞受潮,土层松动,万一发生塌方造成一家人住得不安全。冯振德苦口婆心,劝了好一阵,把窑洞位置和水池的位置做了充分的分析、解释,根据他自己多年打窑洞的经验肯定不会有事。但是妻子还是不依不饶,竟然拿久病的振德娘的安危来压他。
然而,这一切都被识大体的振德娘听在耳中。振德娘知道儿子把水池建在自己家窑洞附近是为了解决全村人吃水的问题,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孝”行为。嘴上没帮振德,表面佯装支持儿媳的说法,还让振德给儿媳道歉。并且故作样子带着儿子和儿媳到窑顶施工的地方仔细察看,但是最终还是断言此处施工不会对窑洞造成大碍。并且教导儿媳说:“其实,住得离水近点没坏处。咱们焦家岭不就是离水太远,才几辈子作难?你再想想,咱队哪家没有老人?其中,还有几户,不是无儿无女就是缺儿少女,眼看老人山上山下地水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就是有儿有女的,儿女出门时间长一点儿,老人就闹水荒。所以呀,在咱家窑顶打个水池,让水自动流到每家每户,这也是振德对全队老尽大孝啊!兰儿,你说是不是?”
自此,在冯振德母子的鼎力支持下,山上的蓄水池才得以顺利施工。
焦家岭终于吃上了自流水。千年的“水荒”解除了。通水那天,人们拧开水龙头,哗啦啦的水声伴着笑声,喧闹不止,经久不息。人们出村或者回家,只要跟冯振德一打照面,就夸他带头引水焦家岭、自家窑顶挖水池的功劳,把他当成了大英雄看待。一个小小的引水工程,就引得父老乡亲们百般的爱戴,冯振德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尤其是振德娘,在焦家岭通水不久,病就好了。当人们在她面前夸她的儿子振德能干时,她更是红光满面,回家转告儿子时,总不忘交代,“你给人们尽了大孝,积了阴德,娘的病才好得这么快。还得多做这样的善事啊。”
打井解困
冯振德把娘交代的“大孝”高高挂在心头。不知不觉间好事越做越多,威信也越来越高。到了1988年,上级党组织任命他当川口村的村支部书记。四十五岁的他,正年富力强。可是,他自觉学历低、知识少,有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竟然谢绝了。然而,却架不住组织上和村民的信任,几番推辞无效,只得走马上任了。
考虑到川口村山多石多,缺水缺田的自然状况,他绕着村子反反复复走过多个来回后,オ召开班子会,会上当众表态:
“我既然当了支书,首先就要办好两件事。一是水:二是厂。虽然焦家岭引来了水,却要仰仗外地的水源,隔三差五引水蓄水,尽管比过去好过百倍,却还是不稳定。而川口村的大多数自然村则连这条件也没有,依然缺水严重。没有水生活都困难。还怎么种好庄稼,粮食丰产呢?说建厂,则是因为川口山多石多土少水少,发展农业先天不足,想让农民致富,就必须另辟蹊径——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就要建厂。这也是县里提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发展思路的原因。而建厂,也依然要解决工厂用水问题,所以,还是要以水为先。只有打成水井,掌握了水源,也就等于管住了龙王,要水来水,オ能稳农兴工!”
思路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听就懂。大家也都一致同意这个决策。可是,听新任书记说要碰硬打井、“管住龙王”大家还是颇有疑虑。
见新任书记就新的发展思路征求村委意见,村秘书老景抽两口旱烟袋开口:“振德啊!你说的路子,我觉得行!不过,彻底解决全村吃水问题,可不是容易的事。毕竟,咱村的先祖,打了不知几辈子的井,都没成。咱怎么彻底解决吃水问题?都学焦家岭引水著水?那也是外面放水阳有水、外面不放水,咱断水,算不得彻底解决吃水问题啊!”
冯振德重重地点点头:“对!仅靠从外面引水,并不算从根本上解决吃水难题。要治本,就必须打井。”
晚上冯振德开完班子会,早上就进省城请地质专家来川口普查水源。专家们带着仪器山山岭岭查了几天,还真找到了打井的地点。双方马上签订了协议,开始打井。
一听说专家说川口村可以打出水,村里男女老少无不拍手相庆。干完农活回来或者茶余饭后,就聚拢到打井工地,观看打井,问东问西,那场面和热乎劲儿,一点儿不亚于逢年过节,围着戏台子看大戏。闹了一辈子“水荒”的老人老韩,拄着拐杖、被儿孙搀着赶到打井工地,听专家说一定能够打出水,高兴地含着老泪感叹:“看来,老天要开眼、龙王要显灵了呀!”
旁边的村秘书老景赶紧接过话头,“老哥啊!可不能这样说,这是科技要开眼,书记要显成啊。没有咱村支部书记拍板打井,决心‘管住龙王’,可能咱村还不会打井。”
可是,打井两个多月,眼见打到五十多米的深度了,还是不见一点儿水星,许多人沉不住气了,围着工地看打井、盼出水的人越来越少。偶尔,几个老人外出或者回村路过工地,问问专家见水没有。
专家脸上早就没了昔日自信的笑容,拧着眉头,摇摇头,常常底气不足的安慰老人:“别急!别急!再等等看!”
老人点点头,不再问什么,叹口气,摇摇头走开。
冯振德虽然村里村外忙得没个消停,却还是每天都要抽时间到工地看看问问。
有时候,开完会已是深夜,他还照样去工地探看。慢慢地,他就只是晚上去工地看了。
工地上的技术员小王不解,忍不住问他:“冯书记,你天天晚上开会呀?开会晚了,就不要再来工地了。”
振徳苦笑一下,“哪有那么多会呀!我是专门趁晚上来的。”
“看来白天很忙啊!”瘦小机灵的小王恍然大悟似的点点头。
“那也不是。”振德又摇摇头。
“那为啥近来总是晚上过来呢?”小王迷惑了,眨眨眼。
振德坦诚地笑笑。
“晚上过来,看见的人就少。免得人们问我,打井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总不见水,弄得我尴尬不好回答。也免得大家知道,我天天来,跟着焦心。”
……
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了三个月后,当从打井队传来了“钻头湿了”的好消息。冯振德知道钻头一湿,那就证明川口地下有水。既然钻头已经打到水了,那也就一定能够打成水井!悬了三个月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然而,命运像是跟川口人民开了一个玩笑一样。虽然钻头湿了,但是只见“湿”不见水。根据打井队多年的经验分析,可能是井底却存不住水,估计是井底下缝隙较多,水都从缝隙中下渗了,虽然能看到湿湿的泥土,但是却找不到成股的水。这种情况,基本上再做任何尝试也是徒劳。不过,看冯书记他一副不出水不肯罢休的架势,他们也不好拒绝“抢救”。即便是死马也要当活马医了。
第二天,塞秸秆,填泥巴…忙活多时,井底终于蓄上了水。
可是,没等冯振德和其他围观的群众笑容绽开,大家便再次苦瓜似的缩了脸。一是井底的过路水水量极小,二是井底的缝隙太多了。即便填塞了许多秸秆和泥巴,井底还是很难存水。百般努力后,最终还是一个结果:辛辛苦苦打出的井,根本不能当井用。
局面尴尬,无法收场了。打井队表示该做的努力都做了,至此已经彻底无能为力。川口村的群众却不愿花了冤枉钱,就此罢休。
冯振德也觉得不该就这样不了了之。他拿出协议,认为这是打井队勘察水源的失误,应该再次助探,打出能用的新水井。
三个月的徒劳无功,也使打井队对川口地质状况彻底绝望,说什么也不肯再轻易尝试。何况,再打一眼井,需要的不是一笔小资金,而且要完全由自己承担。区区打井队几个人,哪里承担得起?于是,打井队便以已经打出水和川口地质条件只能打出这样的水井为说辞,不肯再打新井。
冯振德多次争取无果,只得咬咬牙,一纸诉状把打井队告上了法庭。
接到法院的通知书,小王受命到登封法院应诉。这是一件最难堪的差事,川口村百姓过去把打井队奉为神明和上宾,如今,却要法庭相见,他觉得实在难以面对,更不知道在法庭上怎么与冯书记或其他人争论是非曲直。说实在的,看到川口村百姓期盼打出水井的眼神,没有人不为之动心的。没有打成真正的水井,打井队也都觉得愧对川口父老。可是,再打一眼井,毕竟还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谁能承受得了?何况,谁有把握,再打,就能在川口找到水?打井队也有打井队的不得已啊!
经过几个来回,法院最终作出一审判决:打井队必须再赔偿川口村一眼能解决实际吃水难题的井。
拿到判决书。冯振德送小王返回郑州,去车站的路上,他再次袒露心声。
“你们败诉后,肯定还要申诉或上诉。漫漫官司路,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了。说实在的,我是真不想打官司啊!我只想尽一份孝心。不想,打井没打出水,却打出了官司。”
说到动情处,冯振德突然心头一酸,眼中热泪盈眶,连说话的声音都湿漉漉的。
小王似乎乍被雨水浇头,打个激灵,心中的一泓柔情被打动,情不自禁地问:“打井尽孝?”
冯振德认真地点点头。
小王在川口打井几个月,对冯振德家里情况已经相当了解,知道冯振德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母亲也离世几年了。所以,冯振德说到尽孝,他感觉很意外。
迟疑片刻,试着问:“你父母不是都去世了吗?你怎么还说尽孝呢?”
冯振德悠长的叹口气,深情开口:“是啊!在父母跟前尽孝,我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可是,我得向川口村的父老乡亲尽大孝啊!我是川口的儿子,川口的父老都是我的父母。这也是俺娘离世前的交代。”
“你娘的交代?”小王心头又是一震。
“是啊!娘的话,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照她的话做,为村里父老尽孝,也是对她老人家尽孝。”
冯振德说了当初引水上山在自家窑顶挖水池的事,特别重述了娘当时说的话,说到后来,字字重如千斤。
“娘在临终前还说,她和乡里乡亲盼了一辈子,就想吃上自己村里水井的水,却最终没能圆这个井水梦。直到如今,我都欠着娘的一个井水债。”
哽咽一下,冯振德说不下去了。
川口缺水,川口盼水,这些小王都知道。可是,他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听说“井水债”。既震动又惊奇,问冯振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焦家岭引来“自流水”未满一个月的时候,因为上游水源问题,水渠连续十几日没有放水。水管里面的水,渐渐浑浊起来,说明储存的水马上也要见底了。不仅如此,由于长时间储水,水质也发生改变,里面生出了很多小虫子。这惹来了很多村民对“引水上山”的不满,大多矛头也直对冯振德,一些冷眼嘲讽就传进了振德娘耳朵里。振德娘不来身体刚刚恢复,这一急之下,病势沉重起来。生命最终定格在了送往医院崎岖的山路上。临走之前,嘴里还在喃喃自语地说:“水……水……大家一定要喝水……喝上井水……井水就是好……喝……”
冯振德沉重地叹息一声,用近乎央求的口气叮嘱小王:“无论这场官司谁输谁赢,我都希望你和你们打井队帮我尽了这份孝心,还了欠娘的‘井水債’;还了欠村里的‘井水債’。只要村里父老乡亲吃上井水了,娘也会含笑九泉的。”
得知了这段“井水債”的来历,小王眼里也早已泪光闪烁,稍稍迟疑后,终于重重地点点头。
“冯书记,你的心,我懂了。不管打井队怎么办,我都愿意帮你。只是,打井队那边,还是领导说了算,我不知道能不能说服领导。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你尽这份孝心。”
冯振德感激地握住小王的手,“这就够了!我们一起努力!”
……
可是,半个月后,冯振德还是接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显然,打井队还是上诉了。
看来,官司还得打下去。冯振德对这场官司充满信心,却对这场官司没有一点儿把握。
怀揣传票,冯振德赶到市中院法庭,却意外地没有看到被告代表小王。他心里不免一阵凄惶,看来,小王回打井队后,肯定帮川口村和他冯振德说了不少好话,招致队里不信任了,这才在中院的法庭上临阵换将。这样猜测着,他既对小王满怀感激,又滋生许多歉意。
陈述、提问、回答、争论……法庭上的老套路,又开始重新上演。庭审刚刚进入高潮,忽然,法庭的门哐当打开,一个人径直闯进法庭。主审法官示意暂停庭审,怒目直视着不速之客。
冯振德闻声回头,大吃一惊:进来的竟然是小王!他怎么这个时候不期而至呢?
小王扫视一下众人,朝法官礼貌地点点头。
“法官同志,我是打井队派来的——不好意思,打扰庭审了。”
主审法官皱皱眉头,面容依然板结着。
“法庭有法庭的规矩,怎么能随便出入呢?即便是打井队派你来的,你也应该与其他受委托人一起在开庭前到达。”
小王再次歉意地点点头。
“是,法官同志,我是来迟了。原因是,打井队刚刚作出新决定:同意走调解程序了。专门派我过来,向法庭提出申请。”
啊?冯振德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异常。看来,小王回打井队后做了不少努力终于说服打井队领导了。
法庭上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立刻缓和下来。小王告诉大家说:打井队愿意再给川口村打眼井,算是赔偿。
法庭问冯振德还有什么异议和要求。
冯振德爽快回答说,再打一眼井就够了,其他什么都不需要。
新的打井协议迅速达成。打井队很快返回川口村,而且,这一次专门加强力量,增派新的地质水文专家马文秀到川口村指导打新井工作。并且吸取上一眼井的教训,打井队工作格外细致,反复筛选新井地址,最后,终于在临近老井村古井的西北方向确定了新井位置。
不知是应了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应了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水井打到接近一百八十米的时候,终于打出爆炸性新闻:出水了!
川ロ村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水井打成了!水井打成了!水井打成了……
这是川口村的第一眼水井,这也是川口父老见到的第一眼深井,井深整整一百八十米!井是深了点,可是,每小时出水六十吨,勉强可以供给川口村六百一十户三千多口人的吃水了。从此,改写了川口村千百年来没有水井的历史,也用事实否定了先辈们辈辈相传的川口地下没水的传说。
当第一股井水泵到地面时,围观的人们争着喝喜酒似的品尝井水。冯振德含笑站在人群后面,看着乡亲们喝水品水。不知不觉眼里已经含了泪,恍惚间,也然有了醉意。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一起看看冯振德朝着一个方向走了十多步,然后,恭恭敬敬地端着碗,朝着远方一鞠躬,把水洒在地上。
大家不知怎么回事,只是默默地看着,没人出声冯振德却是满眼含泪,泪眼含笑,默默在心里念叨:“娘——咱村打出井水了,您也尝尝咱村的井水吧!”
解决了最基本的吃水问题,接着就是村民致富的问题了。冯振德担任村支部书记时,就已经根据川口村的自然条件,作出了规划:川ロ村山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只能另辟蹊径,依据自身条件建厂上企业。经过考察,村里很快建起一个蜜茶饮料厂,不久,再建起一个砖厂。接着,又是水罐厂、铝石矿、机械厂……
随着村里企业发展,川口村又打了第二眼井,来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用水问题。
随后,在得知周围村子来川口村买水的情况后,冯振德决定为了帮助周围村用水方便,再打第三眼井。新井打成后,冯振德又在焦家岭建了新水池,把村里三眼井的井水引到岭头,一下子解决了大治、王村两个多镇八个村庄一万多口人的用水问题。两乡八村的群众感动不已,专门在水池边建起一座喜水亭,作为纪念。
登封县委县政府还专门立碑纪念,请来省里的大书法家陈天然亲笔题词:万人吃水工程。又指派县里的笔杆子总结冯振德的打井历程,编成对联刻在喜水亭的柱子上。联日:
历四年打三井建七池六站投百万资金伟业悠悠;
通八村达两乡跨十岭九沟供万人吃水丰功巍巍。
乡政府觉得脸上光鲜,又请来省里的豫剧团,唱大戏三天,热闹得赛似过新年闹元宵。
在冯振德引发、带动和帮助的山村打井热很快的流行起来。特别是在专题片《喜水亭》在河南电视台播放后,短短两年,西刘碑村、亚山村等多个缺水山村都相继打出了水井,整个大冶乡辖区的吃水、用水难问题得到了大大缓解。当初省里编剧来采访冯振德,一连三趟都没有见到忙着帮周围村民打井的冯振德,还戏称这位打井明星为“井疯子”。冯振德成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带动经济发展的明星书记。一时间,不仅县领导、市领导经常到川口村考察,就连国家领导到河南,川口村也常常是领导视察基层的候选存、预备村。
致富求经路
求经“二耐”
就在镇委书记看到川口村近些年发展成绩,提出想让冯振德出任镇长一职的时候,却被冯振德一口回绝了。并且他还主动提出要去登封市第二耐火材料厂工作,用亲身经历去求取促企业发展的真经。镇委书记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并没能改变冯振德的心思。最终,冯振德如愿以偿地把村支书的接力棒交接给了冯春生,他则以厂支部书记的身份走进了登封市第二耐火材料厂。
进厂以后,冯振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村支书那一篇返过去了,如今,我是来当学生哩,领导如何安排,我就如何干。”
看到冯振德如此低调,让四十多岁的董遂振厂长有些意外。干事业的人与干事业的人往往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但是经过几番接触,确实感觉到了冯振德是个可以一起创业的人,他料到了冯振德会在二耐“入戏”,却没有想到冯振德“入戏”之快、之深。最初,他是很少在厂部书记办公室里见到冯书记,随便一问,书记都是在车间里跟技术工人学习技术呢;后来,他又很少在厂里见到冯书记了。一接书记电话,就是在外地与销售员一起跑销售……
董遂振既吃惊,又敬佩,更是美滋滋的。有这样一个书记在厂里,那就是面活旗帜,还愁带不起一支钢铁般的团队?还愁创造不了业界奇迹?
果然不出董遂振所料,仅仅半年后,冯振德就啃下国内钢铁巨头上海宝钢的订单,为宝钢新上的炼焦炉、蓄热炉、热风炉等六个炉子供应耐火砖。这一个订单就超越过去十几个订单的总和。这可真是大手笔啊!二耐全厂为之震动,董遂振更是连连赞叹:出手不凡!然而,一个震动余波未息,另一个震动又接踵而来一年多后,冯振德通过在销售中的大量市场调查,竟主动建议二耐面向国际市场,再上硅砖新生产线。硅砖属于耐火砖中的高端产品,价值高,国际市场缺口大。但因为硅砖在窑炉、工艺、技术上要求苛刻,生产难度大,很多耐火材料厂家根本生产不了。
在耐火材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董遂振自然知道这个新生产线有着海量的市场空间,十分具有诱惑力。就国内市场而言,还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可靠技术和形成生产规模的厂家。上这个生产线,就意味着自己要探索新技术、开辟出一条新路子。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代价呢?最终又能不能成功呢?他心里没底,只有召开厂委会集思广益。但是厂委会上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董遂振只好暂时把事情压了下来,让冯书记再详细地把新生产线的可行性计划书好好完善一下再说。冯振德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也爽快答应下来在深入地把计划书研究研究。
冯振德为了倒逼企业上新工艺生产线,可谓费尽周折。他大胆做出决断,先与日本一家企业签订了硅砖供货合同。想利用日方等锅下米催生自身企业的技术升级。当他把合同放到厂长董遂振办公桌的时候,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让董遂振吃了一惊,他决然没有想到,冯书记对技术改革的决心如此坚定。但是这个合同执行中的困难重重,一没有技术,二没有生产线,董遂振犯起难来。
冯振德像是看出了董遂振的心思说:“能够这么快签到日本这个合同,说明现在国际市场上硅砖短缺,咱们一旦生产线完成,一段时间内肯定会领风尚之先,就不用愁没有用户和市场了。其实,几个月前,在关注国际硅砖信息的同时,我就已经留意国内有关人才和技术信息了。只要你下了决心,我就保证一切都会有的。”
董遂振和冯振德相视一笑,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寻才纳贤
冯振德得到董遂振支持后,连厂委工作布置会议都没顾上开,就连夜赶往洛阳耐火材料研究中心请专家。原本一门心思想请研究所的工程师张广治出山,但是张广治却说自己是理论研究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不行。虽然自己很佩服冯书记一无人才、二无技术、三没有硅砖生产线的前提下,就跟日本企业签订供货合同的勇气。但是自己确实在生产一线上帮不上大忙,不能耽误二耐厂。
冯振德如冷水泼面,确实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他多方的努力之下,张广治给他推荐了一个叫邱元珍的偃师人。可是偃师县那么大,仅仅知道一个人名,想找到那真是大海里捞针。这可急坏了司机小魏和冯振德。
“没办法啊!老张好不容易才想起老邱,但两个人既不是一个单位的,也来往不多,甚至这两年都不通信息了,他也仅仅知道老邱是偃师的。”冯振德也显得很无奈,但还是安慰道。
到了偃师县城,思考一路的冯振德已经有了找人的章法。他先从科委、科协等科学技术部门打听,认为像邱元真这样稀缺的专家,科技主管部门一定有联系有档案,不料,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没有邱元真的信息资料。从科委、科协出来,他又到公安局,请求户籍管理人员帮着查找。公安户籍民警出于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要他出具上级公安机关同意他查找邱元真的证明。他自然无法满足人家的要求,只得作罢。
几个单位跑下来,一无所获,天色却渐渐昏暗下来
小魏见书记又累又失望,小心翼翼地提醒:“冯书记,天都黑了,照咱这种找法怕是十天半个月也不会有结果。我猜,会不会是他张广治嫌你烦他,随便编个人名,胡乱说个县名,支你走呢?要不,这么个大专家,怎么科委、科协都不知道呢?咱们还是回去吧?”
冯振德皱着眉头,沉默一会儿,颇显自信地摇摇头,“不会!老张不会骗我,那样一个正派、严谨的专家,不会随便骗人的。”
小魏叹口气,也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难不成就这样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得问下去?”
他这样说,本来是想难为一下书记,让书记知难而退。谁料,书记竟坚定地点点头。
“没有巧办法,就用笨办法——哪怕是大海捞针、沙里淘金呢,也要找到邱元真,找不到人,我们就不回去。”
就这样两人一路怀揣着心思,逢人就问邱元真的下落,一直没有人知道。直到二人在忙活了一整天,到小店里吃饭的时候,冯振德习惯性地站在柜台前和服务员攀谈并问询偃师哪里姓邱的人多。就在服务员摇头表示不知晓的时候,从饭店打扫卫生的中年妇女表示她知道哪里姓邱的人多。真是“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冯振德精神为之一振,急忙笑脸相迎。
从中年妇女那里得知,她虽然不认识邱元真,但是偃师县缑氏乡姓邱的人比较多。冯振德吃过饭,对这位中年妇女表示感谢后,就立即踏上了寻人之路。到达缑氏乡后,他们又辗转问询多人,终于找到了邱元真的家。
冯振德把厂里情况和辗转求才的经过和邱元真讲了一遍。非常诚恳地邀请他到厂里主持新生产线的筹建。邱元真自知文化水平有限,加之年龄也大了,本不愿再出远门。但经不住冯书记这样真诚相邀,被冯书记的真心所深深地打动,于是答应跟冯书记回二耐厂。
曲折求索
邱元真到厂后,硅砖生产线很快上马,日本客户黑崎播磨株式会社也派来了产品监制专家今川富清,国内国外专家汇聚一处,全厂信心大增,就连原来反对上硅砖生产线的厂委们也转变了态度。
这年农历十月,二耐新上的硅砖生产出了第一炉硅砖。但是合格率在日本产品监制专家今川那里仅仅达到可怜的8%。再经过优化改善后,第二炉硅砖出炉,346个砖号也仅有2个砖号的产品通过验收,其他地统统不达标,合格率也只有20%。一时间,厂长和冯书记的压力倍增,今川监制也要求立即回国向上级汇报情况。最终日方还是对二耐失去的信心,这笔合同还是没有能够保住。两炉的砖,让厂里前后损失了近百万,而且还要赔偿日方合同违约金,冯振德面前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
随后,经常委会举手表决决定,硅砖项目被终止了。
可是冯振德,心里憋着劲儿,他暗暗发誓要把这块难搞的硬骨头啃下来。
正在此时,邱元真也因心脏病倒下了。冯振德一边在郑州医院陪护邱元真,一边在厂里继续做协调,两头拉扯的没日没夜。这段难熬的日子是冯振德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但他仍然保留着对新工艺的信心,依然对邱元真充分信任。
在冯振德多方协调之下,厂里勉强同意他们最后一次再出一窑砖。终于在1995年春,二耐厂的第三窑硅砖出窑,合格率达到了80%,硅砖制作宣布成功。
再次让贤
经过冯振德亲自率队43天的业务攻关,先拿下了国营企业河北邯郸钢铁厂焦炉项目的硅砖合同,单标合同总额八百七十万元;随后他又顶着病痛拿下了平顶山焦化厂硅砖炉子的项目,并且回复和日本方面的供货。登封二耐的硅砖很快声誉鹊起,除了原有客户增加后续订单外,上海、太原等地的国内订单接连而至。短短二三年间,二耐硅砖又出口韩国、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德国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登封二耐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甚至成了硅砖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者。
1996年下半年,为满足市场需求,二耐一分厂正式建成几天后,新厂马上就要剪彩运行了,厂长人选却还没有定下来。本来,董遂振心中早有人选的,他认为:论眼光、胸怀和能力,均非冯振德莫属。可是,他私下若隐若现跟冯振德透露这个想法后,竟然都被婉言谢绝了。
冯书记向董遂振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原因:一、我已经是五十有二的人了,年纪大、文化底子薄,长远看,出任厂长会影响企业的大发展:二、我已经暗暗物色了一个合适人选,他年轻有为,文化层次高,由他挂帅分厂厂长,必然会给我们的企业增添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毕竟冯春生进厂时间短,资历不深,历练不够,已经接二连三地飞速提拔,顾虑再三,董遂振沉吟着犹豫起来。
冯振德看出他的心思,主动介绍说冯春生曾经干过一个村办小机械厂的厂长,就是看他把厂子经营得有模有样、红红火火,冯振德任川口村支部书记时,提拔他出任村委秘书。后来,冯振德又把村支部书记让给他,自己到二耐专心摸索干企业的路子。冯春生干过三年村支书后,也学着老书记的样子,主动让贤给更有能力的人,自己则重新追随冯振德到二耐干销售,尽管曾经是厂长、村支书,却不在乎屈尊纡贵、公主下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销售员做起,直至靠成绩做到厂里的财务主管。这样一个人还不敢放心大胆地提拔重用,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放心提拔呢?
番介绍,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尽显冯春生的能力和风格,董遂振终于打消顾虑,一拍大腿,当即拍板。
“好!就是他了!明天厂委会就正式提名冯春生出任分厂厂长。”
事业腾飞
风一程,雪一程:雨一程,泥一程。冯振德以总厂书记的身份带着新厂一步步走过坎坷,走过艰难,渐渐走进事业的丰收季节。
2003年金秋十月,万山飘香。冯振德站在山西省孝义县的一处山岭上,眺望一阵岭下瓜果飘香的田野,再回头看看身后一处楼房林立的新厂。心里暖洋洋、甜滋滋的这处新硅砖厂是他刚刚一手注资建起的。算来,从他进入二耐涉足企业经营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他也从壮年进入两鬓斑斑的花甲之年。但他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老年,依然像刚刚驰入高速路的新车,一往无前地飞奔。自从2002年,他力主上马纳米微粉生产线后,企业就一直领跑硅砖行业,飞速发展:2003年,他独资在登封市卢店镇、大治镇、告成镇三镇交界的槐树坪建起一座硅砖新厂。依然像过去一样,他没有出任厂长,而是由他年富力强的儿子冯嵩涛担纲新厂的第一主角儿。他则规划着更大一张宏图:让硅砖发挥最大化地效益,带动更多贫困地区的发展,让更多深山僻壤的父老乡亲就业脱贫、工作致富。
2003年9月,他应邀与山西高平市合作办厂,不仅注入资金,还带着厂里的专家、工程师亲临高平硅砖厂进行技术指导:同月,又与宁夏银川市签订合同,合作办厂;进入10月,他再次拍板,帮助山西省孝义县发展硅砖产业,投资建厂。仅仅四十四天,又一处新厂便在三晋大地的崇山峻岭间拔地而起。
唤醒孝道
冯振德把企业办到的山西孝义,在得知相王村吃水困难时,他不由地想起了曾经的焦家岭,心中十分感慨。他决定要为相王村打一眼井,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一眼七百米深的井打成了。
开始正式供水那天,相王村为了感谢冯振德打井送水的功德,专门搞了个庆祝仪式。水井旁边打起个台子,台子上拉起红形彤的横幅,台子周围插满了彩旗,五颜六色随风翻卷舞动。但是冯振德却没有参加什么庆典,他关心的是相王村躺在床上的老梁头。老梁头十分感激冯书记打井救困的善举,多次向冯书记致谢。并借用冯书记的手机,给远在上海的儿子报个喜。
打通电话,梁老汉先问了儿子和小孙子近况,然后喜滋滋告诉儿子:现在家门口有了厂,不用出远门就能工作挣钱了;村里也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大老远挑水了。如果不想在外漂了,就回家来。
电话那边,梁老汉的儿子也很高兴,说知道家里有了这样的变化,就放心了。他们在外也挺好的,不用担心,暂时还没有回家就近工作的打算。
梁老汉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退去,些许失望浮上面孔。末了,干脆砸嘴,打断儿子:“孩子!不跟你绕弯弯儿了,我和你娘都想孙子。还有,这两年,我和你娘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老毛病、新毛病三天两头找上门来,所以呀,就是想让你们回来,和我们一起住,有个照应什么的。”
“哦——”电话那边显然很意外,顿了一下,才又期期艾艾地说话,“爹呀——你说的——我、我都理解,可——是——你、你儿媳和孙子在上海住习惯了,都、都——不愿回去啊!你看——”
梁老汉脸色骤然一黑丧,鼻子里呼呼气粗起来,拿着手机的手不住颤抖。
“那你们就永远不要回来了!”
口气很不客气,甚至有些决绝。
冯振德虽然听不见梁老汉的儿子在电话里都说了些什么,但从梁老汉婉言或者直说的话语里知道,两个老人热切期盼着在外工作的独生子带着儿媳和孙子回来,儿子显然没有答应。
梁老汉长吁短叹几声,又满面悔恨地拍拍盖在身上的被子。
“也怪我们老两口啊!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知道督促他死读书考大学,这可好,他考上大学了,毕业工作了,娶妻生子了,却不管我们老两口了一早知道有今天,我就让他多读读《孝经》和《二十四孝》了!”
冯振德心里忽闪一下,似有所悟:是啊!只有唤醒子女的孝心,父母才会晚年幸福;也只有唤起全社会的孝心,才能家家和诺幸福。
只是,该怎么做才能唤醒全社会的孝心呢?
从山西回到河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冯振德的心头,既挥之不去,又苦无良方。
转过年头,就是2004年春天了。清明节这天,天气晴朗,暖风融融,空气里弥漫着母亲怀抱的气息。吃过早饭,冯振德跟儿子冯嵩涛打声招呼,说是晚到厂里一会儿,算是给厂长儿子请了假,就径自出了门。
他没有说到哪里去,要干什么。不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儿子和家人都知道他会去哪里和干什么。清明节,中国人传统祭祀悼念已故亲人的节日,冯振德自然也要到父母的坟头表达哀思。不过,让家人不解的是:这些年,他总是比家人提前一步,早到坟头一会儿。似乎,那一会儿,是他和父母独处的时刻,只能他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宠溺,不允许任何人打扰和分享。当人步入老年的时候,心态上往往会返老还童,变得单纯和任性起来。他清明祭祀亲人的变化,可能就是这种缘故。家人习惯了,也就顺着他,不问许多。
父母坟前,他摆了供,化了纸,磕了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这些年,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当清明节、父母诞辰和忌日等祭祀亲人的日子,或是有什么高兴、不高兴事的时候,他就会写成信,来坟前念给父母听。这是他跟阴阳两隔的父母说得私房话,不想任何人听到,这也正是他在清明节早到父母坟前会儿的缘故。微风里,他展开信,噙着泪低沉呼唤一声:
“伯、娘——”
嗓子哽了一下,他继续念信:
“振德又来看您二老了。现在,咱家越来越好,咱村也越来越好,咱厂也越来越好——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成立集团公司了。听到这些,您二老应该放心,应该高兴了吧?”
不经意间,微风拂过,坟头一簇嫩黄色的无名小草花轻轻晃进他的目光中,忧饱化成父母灿烂的笑脸。他信以为真地笑笑,脱开信里的字句,临时添加内容:
“伯、娘——我看见你们高兴地笑了——说实话,我也高兴。不过,我还是有些遗憾:遗憾您二老没法亲眼看到这些:遗憾我不能在您二老膝前尽孝。有时候,看到人家给老父亲、老母亲端茶倒水,或者陪着爹娘散步聊天,我就常常想,如果那时我陪着您二老该多好啊!娘——记得小时候,我偷人家油菜苗,你罚我跪在当院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能让人家孩子好好孝敬人家父母,也是一种孝。你说的朴素家常,咱村里的老秀才说得简明,那叫:孝行天下。我不能在你们膝前尽孝了,但我还想遵循您当年那句话,为您和俺伯尽孝,做一件孝行天下的事办一个孝道奖。你们看中不中?”
在一次会面中,冯振德和郭振峰、释恒君两位吐露了自己想办一个覆盖面大的文化活动,搞一个全国性孝道颁奖活动——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三人一拍即合,共同投身到了这项大事之中。
经过多方筹备,2004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首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在嵩山法王寺殿前广场隆重举行。
原本庄严凝重的大殿一改往日的肃穆和寂静,大殿前檐下挂着一条十米长的红色横幅上印着方正端庄的黄色黑体大字:首届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横幅两边,又分别垂挂着几条红色竖幅,竖幅上悉数印着祝贺大会成功召开的字样。殿前月台的四边,插满了各色小旗子。月台四角,则升起四个巨大的红色氢气球。在寺院特有的香风里,修长的条幅轻轻鼓荡,小小的彩旗猎猎飞扬,饱满的气球悠悠浮动……整个西方圣人殿被这红红绿绿的横幅、彩旗和气球装点得一派喜庆和热闹。
冯振德、释延佛、郭振峰、释恒君及邀请的北京文化学者、教授和地方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微笑地看着鱼贯而入的参会嘉宾,等待全员入场后,大会开幕。
渐渐地,原本笑脸盈盈的冯振德、释延佛、郭振峰、释恒君等最初的大会发起人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入场的人员越来越多,除了会前邀请的十佳孝贤、优秀孝贤、有关嘉宾和媒体记者外,依然还有闻讯而来的寺庙香客和附近群众,原定一百多人的会场,陆续涌进二百多人,坐席明显不够,许多人挤挤打杠站在坐席后面和两边,会场秩序不免有些乱。
冯振德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超出预订开幕时间半个多小时了。他朝释延佛递个眼色,果断建议:让知客僧带领几个寺僧到台下维持好秩序,然后,立刻开幕。
台下终于安静下来,大会宣布开幕。例行鸣炮奏乐后,法王寺立刻笼罩在片浓浓的节日气氛中。释延佛代表法王寺致开幕词。然后,十佳孝贤依次上台介绍自己的孝行事迹……
“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这一办就持续了17年,直到2020年“第十七界全国十佳孝贤颁奖大会”闭幕后,冯书记一直奔波于访孝贤的路上……
我心目中的冯振德老先生,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爱心、有血有肉的人,他爱妻子、爱儿子,爱孙子、孙女,爱同事,爱学生,爱党,爱人民,爱事业。既像运筹帷幄的将军,又像冲锋陷阵的士兵;既像横刀立马的战将,又像激情澎湃的诗人;他有着农民一样的憨厚,母亲一样的慈祥,父亲一样的宽厚,又有着儒将风度和大丈夫的气概。冯振德老先生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他善良、坚强、决断、深明大义。当灾难接踵而至时,他毅然承担;在遭受挫折时,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向命运挑战。他在善良、隐忍和包容之外,也有着男子汉的侠义与豪情。我被冯振德老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打动了!他身上的道德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在他身上鼓荡着浩然正气!
冯振德老先生忠诚党的事业,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
冯振德老先生奔走祖国大地,博览华夏山川名胜、了解风土民情、发现孝贤典型,为宣传、弘扬孝贤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振德老先生与人相交,是心与心的相通,情与情的相连,不趋利,不求报。
冯振德关心同志是由本来的人性中的善性所致。作为一个闻名河南省的孝贤文化奠基人,他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人,他是在尽人对人的爱。如果说有什么动机的话,那就是为了让生命少一些负荷,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愉悦;少一些酸苦,多一些宽慰;少一些萎靡,多一些精神。
我心目中的冯振德老先生,拥有诗人的胸襟。他虽然不是个骑马打仗的英雄,可他拥有英雄的胆略和骨气。
在冯振德老先生身上,既有品如松石的一面,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人若秋水的一面。他的品格似松石,他的情操若秋水。这正是:“品如松石香在骨,人若秋水玉为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孝贤文化奠基人——冯振德。
沉痛悼念冯叔叔
勤劳一生为公为村民
宣扬孝道留德留子孙
侄儿吴素涛敬挽
2023年12月12日
悼念冯老随写
苍天落泪变纸飘
嵩山穿孝为英豪
痛失孝道首创人
孝贤楷模至德高
一生为公众人赞
山河呜咽路白道
草木挂霜如缠纸
犹如哀杖在哭嚎
云贵川里您挂匾
东北三省有您言
北京学府传孝道
梁家河村您笑谈
孝贤评选您调研
感人事迹您落泪
全国孝贤不一般
与世长辞您走好
呜呼哀哉道心田
侄儿素涛
冯老从第一届一直做到第十七届,二十年坚持做一件事,可歌可泣,缅怀冯老音容笑貌,感恩老人家的大德大行,冯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合十][合十][合十]祝老人家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
张延芳
您匆匆驾鹤西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的长者,失去了一位永不再回的亲人,再也听不见您温馨的叮咛,再也看不见您亲切的身影,惊闻噩信,痛心难平!
愿您在天之灵得以安息,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冯老一路走好[合十][合十][合十]
张继强
2023.12.12夜
唁电
沉痛哀悼冯振德老先生千古!
惊悉冯振德书记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流泪][流泪][流泪] 冯总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好朋友,20多年来,为了中华的孝贤文化发展,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披荊斩棘,蹋破铁鞋,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连续举办了17届孝贤文化表彰大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崇敬,冯总的一生,是一位杰出的孝贤模范,领头羊,为人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做出了他卓越贡献,为中国孝贤文化带了个好头,感动九洲,取到了良好的作用,祝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早登极乐![合十][合十][合十]愿向冯总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节哀顺便!
中国武陵山区许氏文化研究会——许成功
惊闻冯振德老先生驾鹤西归,不胜悲痛![流泪][流泪][流泪]
老先生一生积德行善,不辞辛苦地崇圣敬贤,推行孝道教育。祈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往生极乐净土,乘愿再来[合十][合十][合十]
传奇一生
不负使命
尊圣敬善
仁慈博爱
竭尽一生
弘传孝道
如今愿满
含笑西归
天津幸福家园养老院,第十三届孝贤 张俊芳
2023年12月12日
冯振德老先生,你别走!我看到了,您的亲人、朋友和孝贤之星都是这样在心里呼唤着。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你知道吗?此刻大家在您的老家为您设立了灵堂。不管相识不相识,熟悉还是陌生,人们的哀思和悼念如潮水般不可阻挡。一封封唁电唁函,一条条挽幛挽联,如哀惋而忧郁的诗篇,升腾着追念您的情感。当拥挤的人流缓缓地向您的遗体辞别的时候,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
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殒人间。数年教诲,数载深交,遂为九泉之客,哀哉!悲哉!痛哉!
此时此刻,在您的老家,亲人们的的泪水如哗哗啦啦的雨声,震天撼地,这也是大家对您的歌颂,对您的怀念,也是您那悲壮的灵魂感化了苍天大地,人们不愿放您走啊!大家的眼泪,对于您是多么可怜的安慰啊!不,敬爱的冯振德老先生!我们的每一颗心,都是您的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冯振德老先生,我为您哭泣!
哭您!我的恩师、我的挚友——冯振德老先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